最简方案下英汉分句作定语的对比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朱晓红 发表于:2010-09-28 10:45  点击:
【关健词】英语,  汉语分句
 形式句法理论对于英语中的分句定语有比较专门的论述,认为关系分句是所有关系结构中最基本的、最核心的结构形式,是其他各关系结构转换衍生的基础(胡壮麟,1995),该理论主要侧重于描写句式的转换模式及转换过程中应用的转换规则。

一、最简方案
  自1957年《句法结构》问世以来,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生成语言学派一直致力于建立适合所有语言句法结构的抽象规则的研究,认为人类语言中存在的普遍语法规则是高度概括的,不因语言和结构的变化而变化,语言之间之所以存在差异,是因为普遍原则在不同语言里设的参数值是不同的,原则与参数这一基本思想贯穿于管约体系(以下简称作GB)和最简方案(简称为MP)时期,但在GB体系中,参数的设置没有明确的限制,导致参数的数量及设置方式繁多、随意。
  最简方案取消了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将逻辑式(LF)和语音式(PF)的接口层次作为仅有的语言表达层次,最简方案中的基本句法属性和句法关系仍然用阶标理论的基本术语来表示,但是短语的实际生成过程和操作手段有所改变,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建构过程。句法结构的生成被视为一个从词库向PF和LF的运算过程。可用下图来表示最简方案句法流程的运行过程:
  最简方案框架中有关句式形成的整个运算过程以经济原则为指导思想,乔姆斯基对"移动F"规则作了如下限制:
  (一)成分统治条件(c-command condition )即€%Z必须成分统治其语迹。(Noam Chomsky,1995:253)这一条件规定移位的方向必须是向上的,即中心语的指示语位置。
  (二)无奈原则(Last resort principle)移动受到特征核查(feature checking)的驱动。
  (三)语链一致条件(Chain uniformity condition)一条语链在短语结构地位上具有统一性,即一个成分的短语结构是它的最大投射或最小投射。
  (四)最短移动原则(Shortest Movement Principle)即必须遵守最小语链条件(minimalist link condition)。
  最简方案所分析的的短语结构,且内部只有中心语、补足语和指示语三个位置,补足语和指示语排列在中心语的两侧,整个短语结构是由中心词的最大投射。英汉分句用作定语的推导过程是附加语和中心语的两个最大投射的合并过程,最终得到的是被修饰限定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的最大投射。
  二、英汉分句定语生成过程的对比
  分句作名词修饰语的推导过程是两个最大投射的合并过程,即分句和被修饰的名词各自形成其内部中心语的最大投射后,所得分句CP向中心名词DP合并,最终得到中心名词的最大投射DP。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在于英语中心名词在前,汉语则在后。 如图所示:
   在英语分句定语的推导过程中,制约变量的成分可以是显性的wh-算子,也可以是隐性的空算子;而汉语中没有类似于英语的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因此只存在隐性的空算子移位。按照成分统治条件,为了建立核查关系,移位的目的地为中心语的指示语位置,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句内部中心语位置不同,所以移动的方向也不同,但在移动的过程中,二者都遵循共同的规则制约,如下图所示:
  英语中用作连接分句和所修饰名词的成分包括:who which whom whose when why where,统称为wh-,也可称为wh-算子,算子属于句法范畴,对变项进行约束。除了wh-成分外的连接手段还包括关系词"that",但它与wh-成分不同,既没有格的形式,也不可以作介词的补语,因此,that不能作为算子进行移动,也没有可以约束的变项,that是CP的标句词,即CP的中心语,形成它为中心的最大投射。当它在分句的标句词位置显性出现时,分句的推导过程中发生移位,但不是显性的wh,而是空算子Op。例如:
  (一)the girl that he is talking to
  处于补语位置上的语迹都是算子移位的结果,与其修饰的名词合并后构成的结构可以用[DP [DP][CP wh-[TP …t…]]]来表示(其中wh-是移出的算子,可以为空算子Op,t为其留下的语迹),算子移位要遵守我们之前提到的成分统治、最短距离、语链一致的限制。
  算子在分句内为主语时,受经济原则的限制,不发生移位,因此,与名词合并后得到的结构为:[DP [DP][ CP Op[TP wh-…]](wh-的语音内容不能为空)。
  汉语分句内与所修饰名词同指的成分有两种表现形式:没有语音值的空位和复现代词(resumptive pronoun)。分句作为修饰语是附加到名词上的,为了保证被修饰的名词与分句内的空位或复现代词的同指关系(co-referential),必然存在一个算子对其进行约束,但是汉语中没有类似于英语的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成分,为了达到充分诠释(FI)的要求,只能假定它是空算子。分句内有空位时,其推导过程和英语中发生移位的算子推导过程是相似的,空算子移到以"的"为中心语投射构成的CP指示语位置,和语迹构成(空算子,变项)结构,核查后特征删除,进入隐性句法阶段。例如:
  (二)我们看过的电影
  汉语分句用作定语,分句内的空位是移位留下的语迹,为了核查"的"的功能语类特征,Op从分句内移到"的"的指示语位置,与之构成核查关系,[DP [CP [TP …t…]的Op][DP]] 。
  用作定语的CP在对功能语类的特征核查结束后,在LF阶段都表现为算子——变项结构:英语经移位形成的语链为:(whi,ti)或(Opi,ti);汉语移位形成的语链为(Opi,ti),算子成分统制语迹,语迹本身不能保留语义特征;英语中wh处于分句主语位置,汉语分句内出现复现代词,算子是在分句指示语原位生成的,对其进行成分统制,英语表现为(Opi,whi),汉语则为(Opi,proni)。
  英汉分句用作定语的推导过程都是附加语和中心语的两个最大投射的合并过程,即分句和被修饰的名词各自形成其内部中心语的最大投射后,所得分句CP向中心名词DP合并,最终得到中心名词的最大投射DP。英语被分句修饰的中心名词在前,汉语在后,这仅仅是语言参数设置的不同。在分句的生成过程中,英语的功能语类可以为显性的that,也可为隐性的?,汉语的功能语类为"的",两种语言的功能性中心语均为强特征,要求在拼读之前进行特征核查。两种语言的这一句法结构虽然都是在普遍语法规则的框架下运作,在结构方面显示出极大的共性,但规则的设置在两种语言中呈参数变化,因而表达同一语义概念的句法结构在两种语言中的表现形式稍有差异。
  
  参考文献:
  [1]Chomsky,N.The Minimalist Program[M].Cambridge Massac-husetts,1995.
  [2]Ouhalla,J.Introducing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From 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 to Minimalism[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