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持的工作场所学习模式研究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程红莉 发表于:2010-09-25 13:56  点击:
【关健词】工作场所学习; E-learning; 知识管理
技术支持的工作场所学习是随着学习技术的发展与培训模式的转变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从知识管理与E-learning相结合的视角,对技术支持的工作场所学习模式、支撑技术、学习资源的建设以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旨在为企业学习与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借鉴参

工作场所学习是在特定的组织情境中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是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以及企业培训模式的转变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课题。自1989年Emerald创刊并出版了《The Journal of Workplace Learning》以来,工作场所学习已引起业界广大人士的关注,其理论与实践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近年来,随着E-learning的兴起与发展,IT支持下的工作场所学习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从知识管理与E-learning相结合的视角,对技术支持的工作场所学习模式进行初步探讨,旨在为企业学习与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借鉴参考。
  
  1技术支持的工作场所学习:知识管理与E-learning整合领域
  
  工作场所学习是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是在特定的组织情境中获取和吸收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感情的过程,是结合当前与未来组织目标以及个人职业发展的学习[1]。在经历与工作相分离的学习、基于工作的学习模式后,工作场所学习已发展为嵌入工作中的学习模式[2],即将学习真正“嵌入”到日常的工作中,做到随需学习、在做中学,确保知识的有效转化。为了实现这种嵌入工作中的学习,需要借鉴与整合知识管理与E-learning的思想与技术。
  知识管理与E-learning属于两个不同范畴的事物[3]。知识管理起源于知识型企业的管理,重视知识的创造、组织存储、共享交流与利用,强调技术与人文的结合以及组织战略的实现E-learning起源于教育领域,更强调技术层面,重视教育教学法的应用与学习对象的设计与编排。Schmidt A[4]认为知识管理与E-learning都强调组织中的学习,但采用的是两种不同的范式解决问题,因此导致了两种不同的系统,并提出情境感知的企业学习可作为填补现在E-learning与知识管理距离的手段。工作场所学习作为结合员工工作情境与业务的学习,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获取提供了一个通道,是知识管理与E-learning的最佳结合点。
  
  2工作场所学习的生命周期与驱动模式
  
  从学习的驱动模式上看,可划分为两种学习情境,即问题驱动的自下而上的学习(见图1)与能力驱动的自上而下的学习(见图2)。这两种模式中,不仅包含了个人学习周期,而且包含了组织学习周期,即工作场所学习不仅是学习与工作的结合,也是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的结合。
  任务驱动的自下而上的学习模式指个人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而发起的学习,往往需要团队其他人员的协作与参与。问题解决后,个人的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团队以及组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和知识存量,组织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在这种学习中,常用的学习途径有两种:
  (1) 在与他人交流中学习。即通过面对面的网络交流手段,通过互动与沟通获取知识。
  (2) 通过各种检索工具进行的非正式非系统化的学习,即利用知识管理工具进行的知识获取与利用活动。这种学习方式获取的知识通常是不系统的,而且学习中缺乏教学法的指导。
  能力驱动的自上而下的学习是在组织战略与绩效的引导下,进行能力差距分析后形成组织与个人学习目标,然后通过各种途径,如各种培训、轮岗、进修、E-learning课件等,并通过学习结果的检验与应用进行绩效评估。这种学习往往以岗位胜任能力为标准,围绕着胜任能力的获得而展开。这种模式的各种学习途径中,正式的集中式的培训费时费力,个性化程度低,知识转化与应用的效率低下。此时,可以采用学习地点分散但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技术支持的嵌入工作中的学习模式,即根据员工的岗位与工作能力要求,将学习内容分类并制作成粒度小的可供检索的学习对象库,并链接到到员工的工作平台中,供员工学习或随时检索利用。相对于前面第二种学习途径,这种学习重视教育教学法的应用与学习对象的设计与编排,能实现系统化的岗位知识学习。
  
  3技术支持的工作场所学习模型
  
  在工作场所中,知识的获取途径不仅越来越借助于数字化网络化技术,而且对学习内容的形式要求上也产生了变化,即学习对象的微型化。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与工作中,企业员工一方面面临着学习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学习时间的不足,难以抽出整块的学习时间,因此学习这种消费活动也呈现快餐化的趋向,即希望能从原始的知识资源中快速获取有用的知识,培训课程中的学习单元尽可能小。同时,希望能在移动时(如出差时)能通过无线终端与无线网络获取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因此,以“有一定的自包容性、蕴含元数据标识、易于格式处理等若干特征”的“小片段、松散连接、一直处于动态重组中的信息单元”即微内容为学习对象,利用移动学习终端但不局限于移动终端的微型学习在成人学习中受到普遍欢迎。微型学习实现的关键技术包括微内容的标引、提取、组织技术以及用户学习需求的获取技术。
  为了有效地支持工作场所学习,提高员工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效率,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学习途径,结合知识管理技术以及E-learning技术,建立统一的学习平台。基于该学习平台的学习模型可用图3表示。
  图3中个人信息档案(包含员工的能力模型)内嵌在学习平台中,既有利于人际交流中各自身份的建立和学习对象的选择,也有利于个性化学习材料的检索与推荐,即根据员工的岗位、角色和已有知识能力水平推荐学习材料。当员工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或发现某一能力有待提高时,可直接进入嵌在工作平台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其中员工与工作系统(如软件开发平台、文档撰写等)以及学习系统的交互过程被记录下来,作为分析员工能力水平以及知识需求的依据。同时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的知识(如通过博客记录的学习体会、对原学习材料进行的内容注释与标引等),这些新材料可反馈到知识库中供他人学习参考。员工学习新知识后,回到工作平台中继续完成工作任务,产生的数据或知识成果则作为内部知识保存在内部知识库中。整个过程是在组织环境下围绕组织的战略目标与工作任务进行的。
  
  4工作场所学习的支撑技术
  
  根据技术的复杂程度以及实际应用情况,可将工作场所学习的支撑技术分为基本支撑技术与功能增强型技术。
  4.1 基本支撑技术
  嵌入式学习的基本支撑技术主要有如下3类:
  (1) 学习对象的标引、组织以及发布技术。即需要采用自动标引、自动分类以及知识挖掘技术使原始的无组织的知识资源组织成易于检索利用的知识库,然后利用学习对象编辑工具,采用人工的方式将其加工成符合元数据标准(如SCORM或LOM)的学习对象,或进一步采用语义注释工具对知识的类型、相关概念、适用情境等进行注释,以解决知识管理系统中缺乏教育教学法指导所导致的学习效率低等问题。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