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及其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选择(2)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李刚 王再文 发表于:2010-09-26 08:15  点击:
【关健词】中国模式;后金融危机;经济发展
落后、民生艰难。有的国家甚至为此而陷入长期的内战和冲突的沼泽。而中国模式使得中国经济得到平稳持续快速的发展,不但创造了近三十年的高速增长,经济实力迅猛增强,而且在社会其他领域也同样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落后、民生艰难。有的国家甚至为此而陷入长期的内战和冲突的沼泽。而“中国模式”使得中国经济得到平稳持续快速的发展,不但创造了近三十年的高速增长,经济实力迅猛增强,而且在社会其他领域也同样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引起了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注目与仰望。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试图从独特的“中国模式”中寻找可资借鉴的经验和规律。
  3、对于中国自身的价值
  对于中国自身而言,“中国模式”包含了对经济、社会和政治道路等方面探索的总结,使得中国走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纵观五千年的文明史不难发现,中国发展历程主要局限于农耕社会和不同王朝的更替,只是到了近代,随着西方文明的传人,才使中国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中国模式”的出现不但使中国获得了30年的高速发展。使得其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成为了世界级的大国之一,而且还使得中国成功应对了2008年源自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赢得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赞誉。
  “中国模式”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人自己经验的总结。美国的学者阿里夫·德里克指出,“中国模式”中被大力称道的“民族经济的一体化、自主发展、政治和经济的主权以及社会平等等这些主题的历史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一样悠久,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提出的”。而这些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遗产,则是“中国模式”中最重要的内容。“中国模式”独特之处就在于:中国的现代化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在既定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下进行的。中国既没有像依附理论那样,完全与世界政治经济秩序脱钩,闭关自守地进行现代化,也没有像“华盛顿共识”那样,采取私有制、全盘西化和激进性变革的方式,而是根据中国改革所能承受的限度和改革的需要,在保证国家经济政治安全的前提下,逐渐扩大开放的领域,在改革和开放中增强国民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能力。
  “中国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根据自已国情走适合于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模式”的价值在于自我启示,即中国未来的发展要始终不渝地坚持自我探索、自我选择、循序渐进,在吸收外来的一切适合于中国的成功经验的同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才能,快速、稳妥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这种自我启示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和发展中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换来的.对于中国未来自身建设具有重大借鉴意义,是我们必须汲取和遵循的。
  
  二、中国模式与金融危机
  
  由于美国在应对爆发于2007年底的“次贷危机”时所采取的措施不当,引发了一场百年罕见的金融危机。在这场危机的冲击下,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均未能幸免。但是由于不同国家应对危机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不同,导致了不同的效果。其中在“中国模式”指导下的中国率先走出危机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与思考。
  (一)“中国模式”成功应对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中国在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出台4万亿投资计划、十一大产业振兴计划、扩大内需和促进对外贸易优惠政策等,并使得中国经济在2009年第一季度触底回升。率先走出危机的阴影。总的来说,在这场危机中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是简单而有效的。或许正因为如此,所以引起了许多人士的思考。
  中国的国家干预曾被视为一个不成熟经济体的坏习惯,如今它却被视为稳定的防护堤。法国里昂证券经济学家安迪·罗斯曼说:“政府控制大部分资本密集型部门,这使我对中国的前景感到乐观。”摩根斯坦亚洲区主席斯蒂芬·罗奇则表示:“我们看到在经济困难时期,中国的指令与控制型体制实际上可以比其他的市场体系更加有效。”在最近一份有关中国刺激经济措施的报告中,里昂证券中国研究部主管戴维·墨菲指出:“我总是惊讶于中国步调一致地动员国民和资源投向共同目标的能力。”罗斯曼指出:“或许中国的混合型市场最耐人寻味的变化是领导人处理公众舆论的方式。当经济形势恶化时。对公众舆论的娴熟管理至关重要。不要忘记.中国是唯一没有遭遇信贷和信心双重危机的大国。可以保险地说,没人担心中国政府的处事能力。”
  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中始终不懈地立足国情,中国不仅要改变自己贫穷落后的状态,还要追赶世界。这靠一般的市场经济是不够的,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加上一个活跃的市场。这种经济运行模式可以从中国历史中寻找它的合理性:中国拥有世界上历史最长的封建社会,在这期间中国不但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帝国,而且还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体系,崇尚权威就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尽管它的存在的正确性值得商榷.但这在今天的中国,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因此,中国仅仅依靠一个积极活跃的市场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在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正是有了“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市场的活力”,才使得中国能够率先走出衰退的低谷。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凸显的“中国模式”的不足
  尽管“中国模式”在应对危机中显示了强大的实用性,但是我们始终无法忽视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模式”尚未成熟、尚不完美、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1、中国以“世界工厂”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近30年来,中国承接全球化产业转移成为“世界工厂”,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廉,而非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国“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工人工资和社会福利也在逐渐提高。政府对土地用途管理越来越严格,加之来自于环保的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土地成本逐渐提升。缺乏必要的知识产权使得中国企业参与世界分工只能处于价值链的末端,付出的多得到的少。这种发展方式的代价是居民生活环境急剧恶化,耕地面积减少、效力下降,承载着中国一半以上人口的三大河流基本上处于自然再生能力丧失的窘境。
  2、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源泉不均衡。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金融危机期间有着明显的下滑,2009年前三季度对于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说,投资的增长率为22%,消费增长率约为21.6%。净出口下降为17%,也就是说在投资和消费双增长的情况下,由于净出口的下降导致了经济增长放缓。这说明了中国对外依存度过大(2008年外贸依存度为58.5%),忽视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过分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导致对外贸易失衡现象日益严重。2008年外贸顺差达到2954.7亿美元,外汇储备达到2.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大幅度增长加大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严重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为了扩大出口,对外向型企业实施了大量的优惠政策,以至于出口商品在加上出口关税、运输费和国外经销商的利润后的卖出价格还比国内市场低许多,形成了“中国补贴世界”的尴尬局面。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