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属智库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杨松 发表于:2011-11-05 09:59  点击:
【关健词】智库 市属智库 竞争力 发展对策
北京市属智库机构大多依附政府机构而建立,普遍采用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行政依附性强,独立性不够;市属智库机构分散,条块分割现象严重,“小而全”现象较为普遍;市属智库定位不清,智库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必须整合市属智库建设资源,建立起具有首都特点的高端智库群;

1.北京市属智库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过去,我国很少使用“智库”概念来称呼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政策研究人员和机构。我国传统上将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力量统称为“五路大军”,即:专业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高校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人员、党政部门的兼专职研究人员、党校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人员和军队系统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人员。中央3号文件和党的17大报告提出“思想库”和“智囊团”后,“智库”一词才逐步进入公众视野,引起学术界的思考和重视,也引起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深刻反思。2008年,李长春同志代表党中央对中国社会科学院提出了“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建设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建设成为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的要求;近二、三年,我国许多省市的地方社会科学院也都将自身功能提升定位于“思想库”、“智囊团”或“智库”[1]。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北京市属智库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市委市政府及各委、办、局、各区(县)政府以及企业纷纷建立起各自的研究(智库)机构和队伍,逐步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智库机构。这些智库机构在市委市政府决策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北京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于国内智库的分类,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比如,按照智库的组织形式划分,可以分为:事业单位法人型智库、企业型智库、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型智库和大学智库等。这里,我们按照智库与政府的关系,将北京市属智库划分为六种类型:一是政府基于政策调研和决策需求自身设立的研究机构,如,市委研究室、市政府研究室、委办局设立的研究所(室)等,这些智库机构本身就是政府组成部分,一般称之为“官方智库”;二是独立设置的专业研究(咨询)机构,如,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团等,这是最接近国际意义上的智库机构,一般称之为“独立智库”。当然,在我国,“独立智库”不完全等同西方国家的“独立智库”概念,但相对于官方机构而言,可以把这些独立设置的研究机构视同为独立智库;三是北京市属大学设立的研究机构或挂靠在国家重点大学、依托重点大学研究力量但由北京市有关部门负责管理运作的研究机构,例如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所、依托中国人民大学设立的北京人文奥运研究基地等,这一类智库被称为“大学智库”;四是担负一定的社会科学管理职能职责或负责行业研究及管理工作的智库机构,如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及其负责管理的各类研究会、学会和协会等,属于人民团体或学术性社会团体性质,一般称之为“半官方智库”或“社团智库”;五是企业内部设立的研究咨询机构,如首钢发展研究院等,一般称之为“企业智库”;六是民间注册的研究机构,例如天则经济研究所等,这类智库被称为“民间智库”。民间智库一般表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形式,也有的以工商企业等形式存在。
  北京市属智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1大多数智库机构依附政府机构而建立,普遍采用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行政依附性强,独立性不够
  北京市属智库研究机构绝大部分都是传统体制下的产物,依托政府而建立起来的。官方智库本身就是政府机关组成部分,独立智库、半官方智库或大学智库普遍采用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或多或少、或紧或松地与政府保持某种联系,研究经费多来自于财政拨款或政府专项委托。总体上看,市属智库机构行政依附性过强,独立性不够,缺乏活力。
  1.2市属智库机构分散,条块分割现象较为严重,各自为战和“小而全”现象较为普遍
  应当说,北京市属智库机构数量不少,总数约有三百多家,但分散于各个“条”、“块”。从“条”看,各委、办、局归口都有自己的研究室;从“块”看,市和区两级政府也都建有研究室。“条”与“块”封闭运行,交流较少,行政分割现象较严重,各自为战和“小而全”现象较为普遍。
  1.3研究力量和队伍整体薄弱
  从北京市属智库看,整体研究力量和队伍薄弱。官方智库相当一部分的主要力量和精力是应付日益繁重的政府工作报告或机关文案的起草、处理工作,特别是区(县)研究室研究力量薄弱;独立智库、综合性专业研究机构规模有限,研究视野过窄,研究力量相对薄弱,距离“思想库”和“智囊团”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近年来挂靠在大学里的研究基地(智库)和各种社团智库机构纷纷建立、挂牌,数量不少,但总体上看,目前研究力量也还很单薄。有的基地和研究会(学会 、协会),研究人员不稳定,队伍松散,研究成果不多,质量不高,流于形式,成为空壳。
  1.4民间智库和企业智库发展滞后
  主要表现在民间智库和企业智库机构数量少、研究人才奇缺、缺乏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持等方面。
  1.5对市属智库定位不清,智库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从整体上看,北京市属智库多数定位不清,没有明确的智库功能定位,因此,也未能按照智库标准去进行管理和监督;从全市看,也没有市属智库建设的整体发展规划。
  2.原因分析
  2.1体制因素
  市属智库是按照行政部门和权限划分建立起来的,管理体制机制仍沿袭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缺乏活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智库机构的发展,导致数量多、规模小、行政分割、力量分散等弊端。
  2.2政策因素
  北京市属智库机构发展受国家政策制约因素较多。我国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实行国家统一管理,归口各级宣传部门管理。管理方式上沿用宣传部门的管理方式,对于专业性、学术性有所忽略,过于考虑智库机构的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导向性等方面的影响,管的过多,统的过死,造成研究机构缺乏活力。
  市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地处首都,处于国家政治、文化、教育、信息中心,重点大学多,国家级研究机构林立,这对市属智库机构的发展,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许多制约因素。从制约因素看,市属智库机构客观上面临国家级智库机构的“挤出效应”和“排除效应”,在一些发展政策上容易受到限制和不公正待遇。如,全国大多数省市社会科学院都建有研究生院和自己的出版社,如上海社科院、四川社科院、天津社科院等都有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招生资格,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多年来力争举办研究生院和出版社,都因各种政策因素未能如愿。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