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大陆对台经贸政策对台湾外贸关系的影响(1979-1989年)(2)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WWW.NYLW.NET) 作者:何柳 发表于:2011-02-26 16:43  点击:
【关健词】改革开放;对台经贸政策;台湾外贸关系。
3.有限开放(1986-1989年)。台湾当局在这一期间陆续放宽了多项大陆农工原料进口限制。1987年7月宣布厂商可以申请从香港等地转口输入大陆产红枣、当归、人参、枸杞一类中药。月内又宣布准许27种大陆农工原料合法进

  3.有限开放(1986-1989年)。台湾当局在这一期间陆续放宽了多项大陆农工原料进口限制。1987年7月宣布“厂商可以申请从香港等地转口输入大陆产红枣、当归、人参、枸杞一类中药。月内又宣布准许27种大陆农工原料合法进口,本年底又放宽到29种”[18]。1988年3月,又宣布放宽100多种大陆农工原料进口限制;8月公布确定50种大陆产品可间接输入,至12月又扩增至90项。同时,废止原有的《取缔匪伪物品办法》,代之以《大陆地区物品管理办法》,并对输入岛内的大陆货品间接进行课税。这也相当于承认了大陆物品间接输入的合法性,但仍禁止与大陆进行直接贸易,三令五申强调“当局的基本政策是不允许与大陆直接贸易”[19],对直接与大陆通商的台商将采取干预手段,予以法办。1988年上半年,当局又颁布了比“转口贸易三原则”更为宽松的“不予追究”的三项原则:“‘国内’厂商从事第三地区间接贸易,政府无法管制,不予追究;‘国内’厂商属于贸易层面的商务接触,不予追究;‘国内’厂商自国外输入的机器设备里面含有中国大陆制半成品,不予追究”[20]。80年代后期,面对大陆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发的台商赴大陆考察和投资热潮,台“经济部”不时表态,声称当局对大陆的经济政策不会改变,也不可能同意厂商直接赴大陆投资,严禁厂商赴大陆投资设厂。只有在1988年台商投资大陆掀起新高潮之后,官方才宣布对大陆经贸资讯“全面解禁”,主动搜集相关信息提供厂商阅读参考,并且选择性地放宽了台商到大陆投资设厂的条件,即:“在台湾无生存空间的产业,且当局又没有妥善辅导办法,到大陆设厂也不会对台造成严重影响,可对它们适度考虑放宽”[21]。但是,官方还是明令禁止工商界赴大陆从事直接投资、技术合作或贸易等商业活动,违者将受刑事处罚。
  
  三、影响之二:台湾民间企业的积极表现
  
  80年代的台湾,劳动力、土地价格高涨,台币升值等诸多问题迫使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利润空间逐渐缩小。同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激烈,台湾的出口贸易面临着国际市场萎缩的困境。此时适逢大陆给予台商各种优惠政策之际,加之大陆拥有大量价廉质优的劳工和土地,于是,岛内开始出现赴大陆投资热。
  在80年代初期,台商在转口贸易的带动下,已经开始秘密来大陆做试探性投资,但因受制于当时两岸微妙的政治气候以及当局的“三不”立场,这些投资都以零散的、隐蔽的方式进行,在质和量上始终未见突破。这一时期台商在大陆投资多是中小企业,规模有限、形态单一,且多以短期投资为主。然而,自1987年11月当局开放赴大陆探亲后,台商到大陆投资随之发展。1988年大陆颁布《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之后,台商掀起一波大陆投资热。至80年代末,台商投资大陆逐步成为两岸经贸往来的主要内容。1987年底,台商在大陆投资项目累计达80项,协议投资金额累计1亿美元左右。1989年投资项目累计已达到1568项,协议金额高达16.6亿美元。80年代最后两年台商赴大陆投资、考察等活动方兴未艾。这一阶段台商的投资逐步公开化、长期化。台资企业主要利用大陆的劳力和土地,自带机器设备、原材料、技术管理、资金、市场,以大陆作为生产基地和“加工工厂”,将岛内已无生存空间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向西转移。
  除了两岸人文地理环境相似、大陆劳工素质较高、劳动力充足等因素对台商具有天然的吸引力之外,大陆众多的优惠政策是促成台商投资增加的主要因素。例如,大陆在股权比例限制方面允许台资100%的独资经营。此项措施可以避免在合资及合作企业中因为双方协商不够、了解不足、经营理念差异和组织权限不清而产生的运转效率低下等问题。另外,规定台资企业的产品有30%可以内销。大陆本身庞大的市场以及日益增强的购买力都为台商产品内销提供了盈利的保障。这些政策都对台商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四、影响之三:台湾外贸关系的变化
  
  以1987年为界,台湾与大陆和美国的贸易关系分为两个阶段。1987年之前,大陆对台经贸政策始终稳健、持续,并且主导着两岸的贸易往来:在大陆对台湾产品的诸多优惠政策的影响下,1979年至1981年两岸转口贸易开始发展,贸易总额从起初的0.77亿美元累积至4.59亿美元。也正是由于大陆取消了对台湾产品的优惠关税,两岸转口贸易额和台湾输入大陆产品金额在1982、1983年持续大幅减少。两岸贸易在这样的形势下缓慢发展,期间虽有起落,但总的趋势是日益扩大得。
  在这个阶段,台美之间贸易总额连年增加,美国市场在台湾出口市场中所占比例一直居高不下,1984年更是达到自五十年代以来的最高值48.8%;进口比例维持在22%左右。台湾对美出口持续增长,仅在1982年由于美国经济衰退导致台湾对美出口较前一年有所下降。1983年后美国经济恢复,台湾对美出口也随之快速增长,其增长速度大幅超过同期台湾整体出口增长速度。所以80年代初期,美国市场促进了台湾出口成长的几乎一半。1985年,台湾整体出口和对美出口均呈现下降趋势。1986年台湾出口重新恢复,整体出口上升了26%,对美出口上升20.7%。
  1987年后台湾对美国出口停滞,1988年下降,1989年小幅度上升。80年代的最后几年台湾主要出口市场也开始从美国转移,美国市场份额从1984年最高峰时的48.8%跌至1990年的32.4%。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台商对大陆投资的快速增长促使台湾企业的海外生产基地逐渐转移到中国大陆,由此导致对美直接出口的减少和对大陆出口半成品和机械设备的增加。所以,两岸间接贸易规模和数额在1987年以后有了较大突破,到1989年达到35亿美元左右,比1979年增长四十多倍,此时的台湾主要出口市场初步呈现出由美国转移到中国大陆之势。
  
  五、结语
  
  在1979年至1989年间大陆对台经贸政策是两岸经贸往来发生发展的决定因素和主导因素。在大陆政策的推动下,台湾当局对两岸转口贸易和台商赴大陆投资的规定逐渐放宽。台湾民间企业也开始赴大陆投资办厂,并直接带动了两岸贸易的迅速发展。所以,在80年代末期台湾主要出口市场呈现出从美国转移到中国大陆的态势。这一时期虽然美国依旧是台湾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台湾外贸的主要对象还集中在美国,然而,毕竟从此时起,两岸转口贸易在大陆对台政策的推动和影响下,开始逐步发展扩大,为两岸经贸关系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未来台湾外贸主要对象的转移及外贸关系的变化埋下了伏笔。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