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奶水牛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梅俊 骆咏莉 发表于:2012-05-26 13:49  点击:
【关健词】问题,对策,存在,发展,奶,水牛,湖北省,
 牛奶是事关民生的重要“菜篮子”产品之一,与人民群众健康生活息息相关。奶业是现代畜牧业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畜牧业发达程度的主要指标。我国南方地区受高温高湿气候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奶牛的生产潜力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成为我国南方奶业发展不足、优质鲜乳

 1 湖北省奶水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湖北省在奶水牛产业上缺乏科学规划,缺乏政策引导,呈现出“四个并存”的乱象,严重制约着产业发展。
  1.1 领导的高度重视与产业投入的不足相并存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奶水牛产业发展,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如农业部最新发布的《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又一次明确提出“推动南方奶水牛产业发展”。湖北省委、省政府也对奶水牛产业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多位省领导均做出过重要批示。省农业厅和省畜牧兽医局也多次研究奶水牛发展议题,针对具体工作出台了多份指导性文件和扶持措施。但不管从奶水牛产业发展需求纵向来比,还是与广西、云南等奶水牛产业大省的重视程度横向来比,目前湖北省在专项政策、专项资金、专项研究等方面对奶水牛产业的投入仍显不足。如广西仅在2003~2008年期间就投入10 147万元专项资金,出台了3份省级文件,编印了奶水牛专项发展调研报告等。而湖北省在奶水牛方面尚缺乏大动作、大手笔,至今仍未出台明确的纲领性产业扶持政策和措施。
  1.2 深厚的底蕴与产业发展无力相并存
  湖北是我国最早开展水牛杂交改良和相关技术研究推广的省份,我国仅有的两次水牛活体引种(1957年从印度引进摩拉水牛55头,1974年从巴基斯坦引进尼里/拉菲水牛50头),主要就分配给湖北和广西两省。湖北省从1974年成立湖北省牲畜品种改良站(现更名为湖北省畜禽育种中心)起,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近20年时间内,全省水牛改良事业发展迅速。由国内知名专家冯建超、童碧泉老师领衔的技术团队取得了众多技术成果,培养出邹桂秀、谢宽明、敖正海等一大批优秀基层品改队伍,技术精湛,初步建成了覆盖全省主要地区的品改服务网络,水牛挤奶实验也取得成功。这段时期为湖北积累了深厚的底蕴,虽然随后事业发展乏力,但仍为湖北在全国奠定地位打下较好的基础。一是虽种源无法自给,但优质高产杂交牛供应全国。当年国家分配给湖北的原种牛群已不复存在,种公牛只能依靠从广西、云南引进。但湖北省水牛工作扎实的基础使优良杂交母牛群体基数在全国排名仍靠前。地中海、摩拉、尼里等世界著名奶水牛品种杂交后代均数量不少。槟榔江奶水牛冻精推广面和使用量超过了原产地云南,成为全国第一。每年有大量的湖北优质杂交牛供应到广西、云南、福建等地。二是虽领军型技术专家缺乏,但基层技术人员技术领先。在老一批专家退休后,湖北奶水牛业领军人才出现断层,在国内重大项目申报上非常吃亏,鲜有建树。但基层品改员却在水牛品种改良上成绩突出,如邹桂秀总结的间断摸情法可确保一次情期受胎率达到60%以上,谢宽明的电话查情法也可达到50%以上的水平,这个技术水平全国领先。湖北省畜牧兽医局在2007年摸底时发现全省冻配水牛头数在1 000头以上的品改罐点不在少数。湖北省还有不少基层品改员曾远赴广西等地开展技术服务等。三是虽新技术研发无力,但单个环节投入超前。由于人才、资金、场地缺乏,目前湖北省在水牛育种、群体规模饲养、乳品加工等方面鲜有技术成果,暂时也无法开展技术研发。湖北省畜牧兽医局非常重视对新品种和品种改良工作的投入,相关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如投入50万元在2008年作为全国第一家进口了地中海奶水牛冻精,现已产后代超过100头。分期分批引进优质槟榔江水牛品种,目前生产种公牛超过原产地云南,数量全国第一。四是虽产业链环节缺失,但基础性工作扎实。由于湖北省没有水牛奶加工企业,对整个产业拉动力不强,产业整体效益不明显,发展后劲不足。但湖北省在基础性环节投入较大,业内影响力仍具优势。如多年来湖北省一直坚持对水牛品种改良工作的投入,每年有大量优良杂交母水牛供应全国,成为国内主要奶源母牛供应基地。其工作成绩得到了农业部的肯定,在国家奶水牛良种补贴上给予重点扶持,数量居全国第三位。在中国奶业协会奶水牛专业委员会中,湖北有一名副主任委员和一名委员两位代表,成为除广西、云南之外国内又一个奶水牛重要地区。
  1.3 良好的基础条件与资源闲置并存
  湖北地处我国中心腹地,承南启北,辐射东西,具有极好的交通和区位优势。同时,湖北经济基础较强,饲草料和基础母牛资源丰富,在发展奶水牛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这些优势没有转化为胜势,资源的闲置浪费情况严重。一是水牛成为“不良资产”,基础母牛资源闲置。据统计,2010年末湖北省水牛存栏165万头,其中能繁母水牛存栏74万头,居全国第四位。可随着农村空心化、农业机械化程度等不断提高,水牛使役作用的淡化,以及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水牛奶用、肉用性能开发不足。同时,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无能力、无技术进行规模养殖,导致水牛奶、肉深加工的滞后。水牛逐渐成为一种“不良资产”,不但不能产生效益,反而成为农民负担。二是饲草料利用率不高,饲草料资源浪费。湖北省有天然可利用草山草坡面积507.3万hm2,人工种草面积20万hm2,牧草种类130余种,年产牧草3 000万t,年生产农作物秸秆3 051万t,能为300万头以上奶水牛提供充足的饲草饲料。但湖北省每年实际利用农作物秸秆仅约885万t,只占生产总量的29%,其余不是抛弃,就是焚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三是产业链环节缺失,优势不能转化为胜势。据统计,全省有12个市(州)的35个县(市、区)开展了水牛品种改良工作,建有品改罐点334个,有配种员367人,水牛人工授精平均情期受胎率52.6%。每年全省利用冻精配种改良水牛数量接近5万头,在基础母牛上湖北省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很强。据统计,2010年,湖北省存栏20头以上规模水牛养殖场有964个,水牛合作社37个,但奶水牛总产奶量只有4.5万t(表1、表2)。原因在于大部分养殖场是黄牛水牛混养,以肉牛育肥为主,专门养奶水牛的屈指可数,省内也没有专门加工水牛奶的乳品企业。正是由于加工环节的缺失,无法拉动产业发展,产业效益得不到保障,湖北较强的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胜势。
  1.4 广阔的市场前景与投资主体的缺位相并存
  水牛奶是奶类开发热点,奶水牛是新兴的朝阳产业,这是得到国际公认的。在国际市场上,水牛奶无论是鲜奶还是乳制品,无不具有高档、稀有、名贵及特色鲜明的独特商品品位,原料奶价格也是荷斯坦奶的3倍以上。国内广西皇室乳业已成功开发了香港和北京市场并借此成为上市公司,2009年其奶酪市场售价就达180元/kg。湖北省2010年水牛原料奶销售价也达到10元/kg,农户饲养一头奶水牛仅售奶每年纯收入在5 000元以上。如按74万头存栏能繁母牛改良1/2的比例,仅一代杂交牛就将为湖北省提供25万t/年鲜奶,可产生25亿元的收益,加工后产值可达到100亿元以上,为全省农户年增收9亿元以上。所以无论从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是个人收益和企业收益等多方面来看,奶水牛产业前景广阔。但由于奶水牛产业投入周期长、技术门槛高、资金投入大的特点,使得农民投入不起,无法形成产业;投资者担心回报周期长,技术环节无法控制而不敢投入;技术人员找不到投资商,技术成果无法转化,有心想投却投入无门。在缺乏政府扶持和产业指导的情况下,土地、资金、技术等各方资源难以整合,社会资本谨慎观望,奶水牛产业形成了“农民有投投不大,投资者能投不敢投,技术人员想投无处投”的局面。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