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贸易结构不平衡及对策研究(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欧阳华 发表于:2012-07-10 15:01  点击:
【关健词】中国—东盟 贸易结构 结构不平衡 优化
3. 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对东盟的出口产品,虽然总额很大,但由于内部生产结构存在缺陷,技术创新不足,出口产品附加值低,产品的同质性和替代性强,企业通过对外贸易获得的利润很低,只能靠扩大出

  3. 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对东盟的出口产品,虽然总额很大,但由于内部生产结构存在缺陷,技术创新不足,出口产品附加值低,产品的同质性和替代性强,企业通过对外贸易获得的利润很低,只能靠扩大出口数量来增加利润,而扩大数量导致了价格进一步下降,利润也就会更低,如此以往就进入了恶性循环。从对外贸易的长期发展来看,这种贸易结构不能引导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升级。
  4. 对我国外贸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不利。尽管我国对东盟的贸易规模和贸易顺差持续扩张,我国只是外商低成本的装配基地,以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以及其他优惠政策吸引大批外资企业,从而使得中国在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中,只能控制生产中的低附加值加工环节。即便是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加工贸易,也主要是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装配环节,而在研发和营销两端均处于弱势。从而造成我国民族产业在竞争中长期处于劣势,阻碍了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提高。
  三、优化中国—东盟贸易结构的对策建议
  1. 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一是要加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产品的国际市场开发,劳动密集型产业要继续扩大内需,运用高新科技成果提升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树立名牌战略,充分挖掘内需增长对行业的拉动潜力。二是要加大技术更新改造力度,大力发展培育国际市场需求增长率高、技术进步快、物质消耗率低、产业关联效应强的高新技术出口产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三要重点扶持一批掌握高新科技、具有品牌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帮助他们拓展市场,延伸产业链,不断壮大国家整体产业集群。
  2. 减少对少数地区市场的过度依赖。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的机遇,进一步提升我国对东盟的贸易规模,为东盟企业提供优于国内其他地区的便利政策,创造良好的长期发展环境,同时通过外商投资企业扩大对东盟出口。深化我国对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等传统国家的出口主体市场的开拓,在现有基础上扩大规模,提高对这一市场的占有份额,并注意提高产品质量和层次。同时提高合作层次,调整区域结构与贸易流向,寻找新的区域市场商机,如积极开拓文莱、缅甸、柬埔寨、老挝等新兴出口市场,增加我国产品的市场覆盖面。
  3. 挖掘第二、三层次地区的外贸潜力。在努力提高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山东等地区外贸规模的同时,积极挖掘第二、三层次地区的外贸潜力,为我国与东盟贸易的全面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腹地。一是要加快第二、三层次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对外贸易创造良好的便利条件;二是要鼓励第二、三层次地区的企业发展外贸业务,可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强化企业对国际市场的敏感度;三是努力培育第二、三层次地区的外贸龙头企业,发挥“走出去,引进来”的示范效应;四是鼓励各个地区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贸易组织和集团,增强各地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4. 加快外贸方式的调整。各种贸易方式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此,在推进我国一般贸易和边境贸易继续发展的同时,要加快加工贸易的发展,形成若干加工贸易出口的优势产业群。着力于提升一般贸易方式的国际竞争力,努力扭转目前我国在国际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地位,促进外贸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效益型转变。同时,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我国还应大力发展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在内的服务产品贸易。这就必须加大第三产业的对外开放程度,特别是要打破国企在通讯、金融、交通和传媒等领域的垄断,引入外资和民营资本,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提升我国第三产业的整体实力,全面提升服务贸易的质量与比重。
  5. 优化对外贸易的产业结构。一是不断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发展技术经济,通过对技术的不断升级,形成属于我国自己的不可替代的品牌优势,通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推动贸易结构的升级。二是通过技术进步,提升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同时调整相应的教育结构,并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机制和劳动力培训机制,使得劳动结构向知识结构型转变,为整个社会提供更加多知识型人才。三是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业,在发展货物贸易的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合作,借此创造更多、更广阔的贸易机会。
  6. 推进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促进更多的企业发展外贸,推进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鼓励外资进入我国第三产业领域,大力促进服务贸易繁荣。二是加快工贸合作步伐,促进外贸企业优化组合,通过改革和创新体制机制,有重点地建立和健全一批综合型的外贸大企业、大集团。三是鼓励我国有条件的民营资本进入东盟市场,在国内打造以技术与品牌资源为竞争优势的企业,开展技术密集型加工贸易。四是在东盟市场建立生产和营销基地,发展民族跨国企业集团,改变我国外贸出口以外资公司为主体的局面,提高民族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五是大力推行企业管理制度和技术创新,推广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全面提高企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地方外贸发展。六是重视外贸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发挥各自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自营出口服务。
  7. 创造公平合理的贸易环境。一是依据我国的现实条件和国际环境,制定相适应的对外贸易政策,进一步优化我国与东盟的贸易结构。二是通过政策推动撤销非关税壁垒、开放服务贸易领域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步骤,促进国际贸易协调平衡发展。三是尽快建立和完善外贸评价体系,用科学、客观、专业的态度面对我国在国际贸易方面的成效和难题,并据此不断合理调整贸易战略,使之成为促进我国外贸进步的巨大推动力。四是在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加强与东盟各国的对话和沟通,全方位、多层面的应对贸易磨擦,力争尽可能多地获得包括技术、资金、政策等领域的合作。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2001-2011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1.
  [2]张曙霄.中国对外贸易结构新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
  [3] 魏浩.中国对外贸易出口结构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0.
  [4]祝树金,邓群飞.中国—东盟的贸易结构和技术水平的动态变迁与比较[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32-38.(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