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升级中的劳动力研究(3)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舒畅 发表于:2011-09-15 20:25  点击:
【关健词】产业升级;劳动力;教育;就业
其次是人力资本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第一、尽管专业型劳动力不足,但相对而言,企业家型劳动力更为短缺。第二、高校学历教育过度与技术工人尤其是高技能员工严重短缺同事并存。第三、从劳动力专业结构来看,有

  其次是人力资本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第一、尽管专业型劳动力不足,但相对而言,企业家型劳动力更为短缺。第二、高校学历教育过度与技术工人尤其是高技能员工严重短缺同事并存。第三、从劳动力专业结构来看,有些专业的人才供过于求,有些专业的人才缺供不应求,劳动力面临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二是劳动力在产业间配置不均衡。
  我国产业结构演进总体符合一般规律,但由于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体制,重工业超前发展,缺乏第一产业的支撑,第三产业发展迟缓。尽管改革开放后体制转变带来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但劳动力分布结构与产值结构的根本性不均衡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从受教育角度来看,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者第三产业占到了2/3以上,并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第二产业只占约1/4—1/3;而第一产业的配置比例极低,并呈逐年下降趋势,从1981年的2.5%下降到2009年的0.05%。具有中学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在三次产业间的配置比例大体为各占1/3,而具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者约有3/4以上集中在第一产业。B13
  从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重来看,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2010年有关数据,我国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的2/3配置在第三产业,并呈不断上升趋势;第二产业不足1/4,并呈不断下降趋势;而第一产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重极低,不到3%,从2005年到2010年,也呈下降趋势。
 (二)原因分析
  第一,长期以来教育制度不合理。我国劳动力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其直接原因就是我国教育投资不足和教育结构失衡。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教育投资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从表2看,教育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上升,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4000元时,其对应的公共教育投资占GDP比重应达到4%。我国关于提高教育经费在全国GDP中比例的政策由来已久,中国政府公共教育经费占GDP比重也逐年提高,但截止2010年中国政府公共教育经费占GDP比重仍未达到4%的目标。我国公共教育投入的不足,直接影响我国教育的发展和国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制约了我国劳动力水平的快速提升。
  教育结构不合理也严重制约产业升级。首先是职业技术教育重视不够。当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加快推进工业化,必须大力发展制造业。有关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制造业占世界制造业比重1980年为1.4%,1997年强劲升为5.9%,2001年继续上升达到7%。有专家估计,到2020年,将达到20%以上。B14随着世界制造中心向中国的转移,必将对技能型人才产生较大需求。同时,随着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大批低技术含量的就业岗位正在转化成为高新技术含量的就业岗位,也要求造就一大批适应现代制造业发展要求的高技能人才。但是,当前我国的技工学校远远不能满足这种产业发展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技工学数总数不断下降,由1995年的4521所,下降到2009年的3064所,技工学校的教职工人数由1995年的34万人下降到到2009年的25.8万人。相比之下,毕业生人数则由1995年的68.1万人上升到2009年的115.2万人;招生人数也由1995年的74万人上升到2009年的156.4万人,并且招生数近两年来一直呈正增长态势,但仍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这一定程度上源于我国在教育发展战略的选择上,过分强调优先发展高等教育,致使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中等职业教育不断受到挤压。
  其次是高等教育内部结构不合理。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并不匹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专业结构大致与第三产业相适应的占到了60%左右,而与第二产业相适应的占30%—38%,而与第一产业相适应只占5%以下(1991年以后),并且是逐年下降的,2004年只占2.5%。这样一种专业结构使大学生过于集中于第三产业,不仅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而且导致高级人力资本在产业间的配置失衡。而专科层次教育定位不够明晰,导致就业率不高。理论上专业教育定位为技术型劳动力,此类高素质劳动力在我国仍然存在缺口。但目前国内专业教育层次不明、定位不清、管理不明,不能为专科毕业生提供必要的就业技能。
  第二,劳动力市场不健全。虽然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市场机制方面仍然有待完善,但这是个逐渐演进的过程,当前以劳动力为导向促进产业升级的瓶颈主要是制度性的约束,包括城乡二元分割体制,而中国独特的刚性城乡二元分割体制来源于新中国成立时严格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其原因及意义不属于本论文范围,不赘述。而由此引起了城乡就业歧视、城乡劳动力受教育机会不均等以及不同体制的部门间制度性的流动障碍等。
  这种分割的劳动力市场直接导致产业间劳动力结构和配置失衡,产业间效率差异大、劳动力使用效率低;间接的由于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不均等,还会影响到我国中长期劳动力要素的储备。
  三是产业间、行业间劳动力报酬差异大,导致各行业所需劳动力与所能支配劳动力的严重不匹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在收入分配方面有了更多的自主权。这样,不同效益企业之间的工资差距开始扩大,工资差距逐渐凸显。据测算,2001年全国所有行业工资的基尼系数为0.166,2002年为0.1631,2003年为0.1682,2004年提高到0.1940,到了2005年该指标上升到0.145。B15工资基尼系数从2001年的0.166变化到2005年的0.1456,其间先增大后缩小,说明工资收入分配的差距也是先拉大而后又缩小。不同行业生产效率不同,导致对劳动力要求不同,致使工资水平的差异是正常的。但由于我国的工业化是建立在薄弱的基础上,很多部门自身发展能力不强,完全市场化则会损伤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如果行业工资差距过大且不是源于市场竞争的结果,则可能损害市场运行的效率、导致劳动力配置的失衡。一些行业如机关部门或是垄断行业,非市场因素导致此类部门收入水平高,加上这些部门工作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社会声望,成为了劳动者求职的首选。这种非正常就业导向制约着产业结构升级。
  四、政策选择
  有专家预测,我国的人口红利还有15年左右。如何在这期间找到一条既能发挥我国比较优势、又能发挥我国赶超尽头的科学发展道路,既要保障传统产业发挥余热,又要促使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迅速成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我国由劳动密集型主导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主导的产业升级,实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水平不断提升,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