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

来源:网络(WWW.NYLW.NET) 作者:董晓莉 发表于:2011-04-28 10:28  点击:
【关健词】扩大;有序;政治参与;路径选择
政治参与是指一国的公民通过合法的途径、方式和程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家公共政治生活的行为。它是一个国家民主政治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我党在新时期提出的具有高度政治价值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实践中,我们要努力把握好“扩大”和“有序”两

广义的政治参与指社会成员以多种形式和不同性质地参与政治的言论和行动。这种政治参与包括了合法的和非法的参与形式。国内学者一般采用狭义概念,政治参与指一个国家的普通公民通过合法的途径、方式和程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家公共政治生活的行为。这一概念从三个维度缩小了政治参与外延,即主体为一国公民,方式为合法途径,目的是参与国家公共政治生活。
  “有序的政治参与”第一次作为官方语言被使用是在《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加强城乡基层政权机关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引导广大人民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之后,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十七大一再强调:“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重点是把握好“扩大”和“有序”两个关键词。“扩大”,指在完善现存的公民政治参与形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政治参与方式,进一步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序”,是要依法进行、循序渐进,它包括参与形式上和内容上的有序可循。有序的政治参与有利于我国政权合法性的巩固,有利于中国式民主政治形成。
  一、努力发展经济——物质基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从四大生活理论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只有在满足自身生存需要的物质生活基础之上,才会有充分的理由参与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政治参与即是一种关于上层建筑的政治活动。
  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形成的是与之相匹配的政治生活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新中国建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完善,公民政治参与的变化也显而易见,人民从被动的政治参与逐步向主动的政治参与过渡。高质量的物质生活不一定能扩大政治参与,但是贫乏的物质基础绝不会形成一种有序的政治参与范式。公民主动管理国家事务实质上是建立在国家财富不断增加的基础上,人民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对其他生活方面的质量要求也越来也高。
  但是,我们也看到在经济高速发展使我国公民中出现了一部分“经济决定论”者,只谈经济,不谈政治,形成了一种政治冷漠的参与文化。政府应提高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扩大政治参与广度和深度,引导政治参与的有序进行。从逻辑上来看,缓解冷漠的第一步应是“扩大”。
  二、加强信息对称性——重要前提
  公民参与政治,首先要知道他能参与什么、以什么方式参与。也就是说,参与的第一步是获取信息,没有信息的参与是盲目的。根据一项500多位市民参与的抽样调查显示,8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实施信息公开“很有必要”,认为“没有必要”的只有2.6%。信息的对称性是公民和政府平等的一个重要标志,信息越对称越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政策法规透明度。
  加强信息对称性是公民知情权体现,它要求政府在内容上和方式上都要公开,在内容上包括事、财、人事、行政行为等的透明;在方式上,做到重大决策实行预公开,充分利用传播信息的传统媒体和新式媒体。以信息公开打造阳光下的政府,以阳光下的政府带动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活动。
  三、促进政治制度化——有效保障
  (一)政治制度化是政治参与保障的理论基础
  “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虽然都达不到自己的愿望,而是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然而,从这一事实中决不应作出结论说,这些意志等于零。相反的,每个意志都会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从中我们看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充分激发公民的政治热情,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管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事业中来。从恩格斯的叙述中,我们还能看出,历史的前进就是在无数个人意志力的基础上形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所以,我们可以以政治制度化为保障进行规范化的引导,使每个个人都是朝着一个明确的方向做出努力,这样产生的对角线就会比个人意志随意发展产生的对角线更长、更有力。同样,如果朝着偏离的甚至是错误的方向,产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所以,政府正确的引导政治参与的方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
  政治制度化首先要坚持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人民代表是由全国公民选举产生,选举是政治参与最常见的表现形式。“选举制度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交流的工具”。它是被统治者对统治者意见表达的工具。在我国,统治者是人民,全体公民选举代表自身利益的代表者,参与国家政策的讨论与决定。
  (三)建立健全体制外部监督体系
  在体制外部建立监督体系更能充分发挥普通的个体公民行使其监督的政治功能,增强其作为社会主人公的责任感,有效调动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扩大政治参与主体的范围。
  (四)确保渠道畅通
  公民利益诉求是公民政治参与行为基本的出发点,政治参与反映公民意愿,当政府顺应民意时,且当公民通过自身的政治参与和国家保持一体感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政治体制是稳定的。相反,政府违背民意,激起公民对政府的不信任时,政府和公民的关系就会紧张,这种紧张关系愈烈,政府统治能力愈差,政府就越不能顺应政治参与所反映出的民意,因而就会强烈的压制公民参与政治,如此便形成了政治参与的“马太效应”,即政府越压制政治参与,政府越不稳定,越不稳定,它就会越强烈的压制政治参与,一旦政府的强制压力达到某一临界值时,政治参与就会采用一种非制度化的,甚至是以暴力的手段迸发,那么后果就是现存政府的合法性受到极大挑战,岌岌可危。渠道的畅通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政府决策之前,人民参与影响决策的建议表达渠道要畅通,即是公民意见输入渠道畅通,在这一方面上,政府要提供言论自由等宽松的政治环境;第二,在政策实施后,对政策实施意见反馈渠道要畅通,即公民意见输出渠道畅通,在这个方面,政府要提供便利的回馈途径如信访等,体察民意。至此,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的渠道都确保畅通,形成良好的“输入—反馈”机制,越来越广泛的公民政治参与就会通过正常轨道有序开展。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