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业迎 发表于:2010-09-15 09:17  点击:
【关健词】垂直专业化;贸易;收入分配
文章从国际垂直分工引起贸易增长的视角研究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文章认为,垂直专业化使得贸易扩张和收入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产生差异,最后导致收入不平等的扩大。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两极分化趋势逐步扩大是当前我国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林毅夫,2008)。根据世界银行统计结果显示,1978~1995年,我国整体基尼系数从0.298上升到0.332,2004年更是高达0.473,比1995年上升了42.5%。当前,理论界对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有不同的解释。概括而言,经济赶超政策、体制变革和创新、城镇化进程、金融发展以及经济开放都被视为影响我国收入差距变化的重要因素(王韧,2006)。根据国际贸易和收入分配关系的理论,贸易将会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是随着贸易自由化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加剧的。那么,中国的贸易自由化是否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影响程度又有多大?它是通过何种途径影响收入分配?贸易自由化是扩大还是缩小了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在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日益加剧的今天,研究中国贸易自由化对收入分配产生的影响,并从贸易的视角提出改善收入分配的建议,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本文将在分析中国贸易自由化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的基础上,通过考察中国贸易自由化影响收入分配的途径,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中国贸易自由化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关系。
  
  一、文献综述
  
  不论是古典学说的比较优势理论、新古典学说的资源禀赋理论(H-O模型),还是以规模经济为理论基础的新国际贸易理论都十分关注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最早直接把国际贸易与国内收入分配关系联系起来进行单独研究的是斯托尔帕和萨缪尔森。1941年,他们以H-O模型为基础提出了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Stolper-Samuelson Theorem,SS定理)。SS定理在H-O模型的假设条件下证明了当一国实行自由贸易时,贸易使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亦即国内供给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价格上升;使出口产品生产中非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亦即国内供给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价格下降。1948年,萨缪尔森在对H-O理论进一步研究时,得出一个新的命题:自由贸易不仅会使商品价格均等化,而且还会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以致两国的所有工人都获得同样的工资,所有的土地单位都能获得同样的地租报酬,而不管两国的生产要素供应量或需求模式如何。这就是著名的要素均等化理论(FPE)。自SS定理和FPE定理提出之后,国外学者又对贸易与国内收入分配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目前的研究主要遵循两种思路。一种思路是从SS定理出发,研究贸易品价格的变动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另外一种思路是沿着H-O-V理论范式,计算贸易要素含量的变化,进而导致要素价格的变化。从实证的研究结果来看,世界银行曾分析了世界收入不平等的发展趋势,以数据和图表形式分析了全球化对不同国家在不平等方面造成的影响。其它的主要研究机构如NBER等,也对此进行过数据统计以及实证分析。在宏观层面上结论是比较一致的,即全球化后世界经济收入水平不平等的趋势从总体看是下降的。Shang-Jin Wei和Yi Wu (2001)利用以地理位置作为工具变量的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在中国,国际贸易开放程度与收入不平等之间存在负相关,而并不是以前公认的中国近几年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加剧是来源于国际贸易的发展。一些学者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修改,使其更符合现实状况。Sugata Marjit和Raj Acharyya (2002)提出了一个两国三商品两要素的开放模型,发现这种特定的贸易类型会自然产生收入不平等,而且贸易对于工资收入的影响是对称性的。他们试图通过在传统的模型中引入多商品、多种贸易类型(一国中可能含有多种要素密集优势)等因素,对当今世界各地区的各种收入不平等演变进行理论解释。Krugman(2000)、Lawrence(2008)从商品价格导致的要素价格的变化进行了考证,结果发现,贸易对收入差距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很小。验证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不同研究使用不同的研究对象和期间(Feenstra,2004)。而最近北方国家(一般认为,北方国家指发达国家。)大量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信息等技术密集度提高的事实让很多经济学家反思所沿用范式的合理性,零部件等中间产品的贸易成为研究贸易的分配效应的切入点(Krugman,2008;Feenstra,2003,2007)。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中国的贸易在量上和结构上都发生了变化。贸易增长大部分可以归因于国际生产分工以及增加的零部件贸易,即中国贸易中的大部分可以归因于是由生产分割导致的。这种国际分工在高新技术产业表现得最为突出。而高新技术产业在中国的制造业总产值和对外贸易中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鉴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下面三个问题。(1)贸易特别是垂直化分工贸易是否导致了中国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相对工资的变化?(2)垂直专业化的贸易收入效应的传导机制是什么?(3)垂直专业化贸易收入效应的影响因素是什么?行业的特征和FDI是否影响?
  
  二、中间产品贸易影响收入分配的机制
  
  (一)商品价格变化机制
  在H-O模型中,国际贸易会降低一国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价格而提高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价格。这种商品价格变化会直接影响到要素价格的变化,从而对国内收入分配产生影响。斯托尔帕和萨缪尔森(1941)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才提出了SS定理。大量有关贸易与收入分配关系的研究也都是从商品价格变化角度进行分析的。
  
  (二)技术变化机制
  1.外生性技术进步。导致贸易扩张和经济增长的因素有许多,其中国内的因素有五个。(l)开放贸易后,经济沿着给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转移。(2)经济自然的(内生的)增长。(3)外生要素偏向的技术进步,比如资本存量相对于劳动力增加。(4)外生部门偏向的技术进步,如投资部门的技术比其他部门技术进步得快。(5)偏好或者需求改变。在这五个因素中,他认为只有第一个和第四个因素与收入分配相关。贸易开放导致国内贸易品相对于其他部门产品的相对价格和其所雇用的劳动力转向贸易品部门,贸易品部门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相对增长(技术进步)会吸收被其他部门释放的劳动力,但要完全吸收所有剩余劳动力则劳动者的工资必须下降。从这点来看,贸易开放和部门的特定技术变化的联合作用会导致收入不平衡加剧。2.内生的技术进步。Dinopoulos and Segerstrom(1999)发展了一个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指出贸易自由化会增加R&D的投入。假设R&D相对于最终产品的生产是技术密集型的,则贸易自由化会导致对熟练劳动工人需求的增加,从而提高熟练劳动者的相对工资。Neary(2002)在寡头竞争模型中也指出,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产品市场的竞争加剧,企业会加大对R&D的投入,引起熟练劳动者的相对工资上升。Thoenig and Verdier (2003)建立了一个质量梯度动态一般均衡模型(dynamic general-equilibri-um quality ladder model)。他们把生产部门和研发部门分开,生产部门依据其技术水平向研发部门购买专利。贸易影响收入分配的方式是:贸易-技术偏向的技术进步-收入差距增大。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