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青藏铁路精神 创业创新创未来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乔潮 发表于:2010-10-23 13:29  点击:
【关健词】青藏铁路精神;大学生;西部大开发;就业;创业;创新
西部大开发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青藏铁路精神是新时期延安精神的再现,当代大学生应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面向西部、服务基层、树立艰苦创业意识,创业创新创未来。

西部含12个省、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1.4%。现有近4亿人口,53个民族,与14个国家相邻。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曾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和最为开放的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宝库,并享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生物基因库”的美誉。西部旅游资源有些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但西部国内生产总值2001年仅18245亿元,约占全国的17.1%。西部曾经是富有的、强大的,但后来确实落后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我们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西部大开发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面前,我们要发扬青藏铁路精神,不断提高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建功立业,创业创新创未来。
  
  一、青藏铁路精神是当代大学生振兴西部、建功立业的力量源泉
  
  举世瞩目的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1142公里)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建设,至2007年7月1日全线正式运营,青藏铁路从酝酿(1958年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到全线铺通,历经47年,见证了我国铁路建设从设施落后到屡创世界奇迹的历程。更让人自豪的是,10多万青藏铁路建设大军克服了脆弱的生态、高寒缺氧和多年冻土等三大世界性难题,并刷新了多项世界纪录,创造出一幕幕的“天路”奇迹,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群体和先进个人。在青藏铁路建设者身上流淌着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满腔热血。在“两课”教学中,我们着重对大学生进行以下教育。
  1、不辱使命的责任意识
  在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中华全国总工会和铁道部在施工现场广泛开展了建功立业竞赛活动,各参建单位积极响应,踊跃参与。2001年春天,当修建青藏铁路的喜讯传遍神州大地时,一封封请战书、决心书雪片似的飞到各级组织和领导手中,有的同志还写下了血书,以表情怀。1.7万人的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二十局集团就有7000多人写了请战书,出现了父送子、妻送郎、子承父业,夫妻双双上青藏线的感人事迹。他们提出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表现出舍小家、为国家的高尚情操,在世界屋脊上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2、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修建铁路是前无古人的探索性工程。国家有关部门和青藏两省区调集专家,开展联合攻关,大力推广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最大限度的诠释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全线围绕施工难点,先后进行了80多项课题研究。其中在青藏线的咽喉工程,海拔5100米的烽火山隧道,经过中国铁道建设总公司二十局指挥长旷成明和他的团队200多次试验,世界上第一个大型高原制氧站在烽火山正式投入使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供氧模式,整个隧道实现了弥漫式供氧,相当于海拔高度降低了1000米,大大减轻了施工人员的高原反应,有效地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创下了在生命禁区施工连续两年无一例因高原病死亡的奇迹。(50年代修建青藏公路时,平均一公里牺牲一名解放军战士)他们还在烽火山隧道反复试验和大胆创新,设计了世界上功率最大的空调,并安装在隧道施工现场,掌握了制服多年冻土的科学方法。[1]烽火山隧道冻土技术的创新被评为2002年度中国公众关注的十大科技事件之一。
  3、顽强拼搏的奉献精神
  青藏铁路地处雪域高原,大部分路段属于生命禁区,施工条件异常艰苦,工作生活环境非常恶劣。10多万筑路大军面对高寒缺氧,以苦为荣、奋战高原、奉献高原、立功高原。科研人员献身科学,奋力攻关,矢志不渝的破解难题。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三代科研人员在海拔4900多米的烽火山冻土观测站默默奉献了40多年。[1]广大施工人员抗缺氧、斗严寒,视质量、安全、环保为生命,不让工程留下任何遗憾。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忠诚守护生命,为创造高原病零死亡的奇迹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西部大开发中,乘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强劲东风,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大型工程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需要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进取、量力而行、统筹规划、科学论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基本方针,争取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富裕、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新西部。西部大开发告成之日,便是中华民族全面腾飞之时。
  
  二、发扬青藏铁路精神、面向西部、服务基层、艰苦创业
  
  1、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价值取向
  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就业、地域取向、工作环境等的向往。如果大学生确立了崇高的职业理想,就能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前途与整个社会的需要和发展联系起来。职业理想不但反映了大学生对人生目标的追求,而且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指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2](P241)这种崇高的择业观,值得每一个当代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时认真考虑。2009年5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古朴典雅的清华大学图书馆内,面对一批即将奔赴祖国西部和基层就业的清华大学应届毕业生代表,语重心长的对他们说:“什么能够使你们的心灵永远明亮?那就是你们的理想和信念,把自己一生献给人民。”“这就像一盏明灯,永远在你们心中点燃,而且照亮你们前进的方向,不要退缩。”[3]青年学子们一致表示,在人生的重要关口,要把到基层、到边疆、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作为自己无悔的选择,发扬“两弹一星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在西部大开发中建功立业。
  2、引导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
  2005年6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面向西部老、少、边、穷地区就业,并对于家庭困难的毕业生给予求职补贴。高校应把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当作毕业生工作的大事来抓。我校也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形势与政策”教育课、“两课”和“就业指导”课的课程体系中,同时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精神,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帮助他们确立面向基层的职业意向,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的观念。要求全体教职工把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教育做为己任,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