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包尔图铜矿矿床地质特征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张永平 发表于:2012-05-16 14:01  点击:
【关健词】新疆包尔图铜矿;矿床地质;地质特征
新疆包尔图铜矿分为16、18、23、33和34号铜矿体。18号矿体受两条左型平移张性正断层破碎蚀变带带控制。34和16号铜矿受矿区中东部背斜轴及南冀一带三条右型平移张性正断层破碎蚀变带控制。23号铜矿分布在中区西部背斜轴附近,规模小,矿化弱,明显受近南北向张性裂隙带控

 包尔图铜矿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研究区出露地层为矿区内地层为主要为上志留-下泥盆统阿尔彼什麦布拉克组和下元古界中天山群星星峡组。侵入岩为华力西中期红色中粒二长花岗岩和深灰色中-粗粒角闪辉长岩。艾木太乌拉短轴背斜是矿区主要的控矿构造。矿区次级断裂有三组,一组以北东东-南西西(近东西向)断裂为主,另两组为北东向及近南北向,与轴部构成“入”字形构造。该三组断裂是矿区主要的赋矿构造。
  岩浆岩主要出露在矿区16号及34号铜矿体西北角,在外围找矿区(西区)东北角及外围找矿区(东区)中北部亦有出露。34号至33号铜矿点之间见华力西中期第三侵入次红色中粒二长花岗岩,长约500m,宽约100m,呈直立透镜状侵入于近南北向张性断裂中。其边缘围绕一层厚约10m~30m的深灰色中-粗粒角闪辉长岩,呈相变接触。在外围找矿区(西区)东北角见华力西中期第三侵入次红色中粒二长花岗岩,其宽度大于70m,长度大于500m,呈侵入接触关系。在外围找矿区(东区)中北部见华力西中期第三侵入次红色中粒二长花岗岩,其宽度为10m~200m,长度大于2300 m,西部较簿处呈整合接触关系,东部较厚处呈侵入接触关系,另外见少量角闪辉长岩脉、闪长岩脉等。在第二亚组硅化千枚岩中发育石英复脉。
  2.矿体地质特征
  2.1 18号铜矿
  18号铜矿分为18-2和18-4号铜矿。铜矿分布在背斜轴及南冀一带,受F2、F3两条左型平移张性正断层破碎蚀变带带控制。
  按断裂性质矿体产出可分出两种分布类型。一种是产于F2、F3两条左型平移张性正断层主断层面中,矿体延伸性好,规模大。如产于F2主断裂中的主矿体和产于F3主断裂中主矿体。另一种是产于主断层面沿轴部派生的次级裂隙带中,主要受X剪切作用形成。矿体走向与主矿脉一致,往深部延伸较差。
  1)Cu18-2(1)号:产于F2主断面上,背斜轴南冀。矿体形态呈板状、似层状,矿化较稳定。矿体长595m,真厚度0.49m~2.48m,在地表多为直立状,向下南倾,倾向为160°~170°,倾角为45°~88°,平均为78°。地表铜矿石品位变化0.41%~5.30%,深部铜矿石品位变化0.79%~2.91%。Cu18-2(1)号主矿脉沿断层从地表至深部较稳定,铜平均品位往下变富,厚度稳定,倾角75°~90°。矿石类型以构造角砾岩型、石英脉型黄铁黄铜矿化为主。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及少量磁黄铁矿。围岩为黑云石英片岩、片麻岩、花岗质混合岩等。矿化主要受构造断裂控制;
  2)Cu18-2(2)号:产于F2主断面上,背斜轴北冀,与Cu18-2(1)号属于同一层矿。矿体形态呈板状,矿化较稳定。出露矿体长638m,真厚度2.30m`11.71m,地表铜矿石品位变化为0.44%~1.29%。矿体产状为340°~350°∠80°~85°;
  3)Cu18-4(1)号:产于F3主断面上,背斜轴的南冀,矿体形态呈板状、似层状,矿化较稳定。矿体长225m,厚度0.97m~1.99m,矿石品位地表介于0.47%~1.56%,矿体南倾为主,产状为130°·180°∠45°`85°。
  2.2 16号和34号铜矿
  34和16号铜矿主要分布在矿区中东部背斜轴及南冀一带,受F4、F5、F7三条右型平移张性正断层破碎蚀变带控制。其中F4、F5为34号铜矿主断裂,F7为16号铜矿主断裂。受右型平移扭应力的作用,在F4-F7之间形成一系列雁行式裂隙带及雁行式铜矿脉。34号铜矿共圈定大小铜矿体10个。16号铜矿共圈定大小铜矿体4个。
  按断裂性质矿体产出可分出三种分布类型。第一种是产于F4、F5、F7右型平移主断裂的主矿体,矿体规模较大。第二种是产于雁行式裂隙蚀变带中的矿体,地层没有明显的断距,矿体规模次之。第三种是产于主断裂或雁行式裂隙带派生的浅部X剪切裂隙带中的矿体,矿体延伸性较差,矿体规模较小。
  1)Cu34-3(1)号:产于F5主断面上,背斜轴南冀。矿体形态呈板状、似层状,矿化较稳定。矿体出露长197m,矿体南倾,产状155°~170°∠63°~86°。单工程矿体厚度2.97m~3.70m。地表铜矿石品位变化0.24%-0.73%;深部铜矿石品位变化0.214%~1.48%。矿石类型为黄铁、黄铜矿化硅化角砾岩型,呈细脉浸柒状;
  2)Cu34-3(2)号:产于F5主断面上,与Cu34-3(1)为同一层矿,地表在轴部一带未出露连接,且位于背斜轴北冀。矿体形态呈板状、似层状、陡倾状,以北倾为主,矿化较连续。矿体产状340°~350°∠60°~86°,局部南倾。矿体出露长440m,矿体厚度1.34m~3.32m,平均厚度2.43m。地表铜矿石品位变化0.33%~0.71%,最高3.25;
  3)Cu34-5号:产于F4平移主断裂蚀变带中。该断裂是工区断距(约600m)最大的一个平移断层,破碎带较宽,覆盖较厚。矿体在地表露头较差,厚度较薄。矿体形态呈板状、似层状及陡倾状,以南东倾为主,产状135°~140°∠78°~87°。矿体出露长460m,矿体厚度0.74m~1.48m,平均厚度1.0m。地表铜矿石品位变化0.42%~1.35%,加权平均0.94%。
  4)Cu16-1(1)号:产于F7主断面上,位于背斜轴南冀。矿体形态呈板状、似层状及陡倾状,以南东倾为主,矿化较连续,产状149°~162°∠45°~88°。矿体出露长400m,矿体厚度1.36m~3.86m,平均厚度2.47m。地表铜矿石品位变化0.42%·1.35%,最高1.55,加权平均0.94%;
  5)Cu16-1(2)号:产于F7主断面上,位于背斜轴南冀。矿体形态呈板状、似层状及陡倾状,以南东倾为主,矿化较连续,产状149°~162°∠45°`88°。矿体出露长202m,单工程矿体厚度0.97m~5.98m,地表铜矿石品位变化0.31%~0.81%,最高0.81%。
  34号铜矿的总体分布特征为产于次级雁行式裂隙带中,分别有Cu34-1、Cu34-2(1)、Cu34-2(3)、Cu34-2(4)、Cu34-4(1)、Cu34-4(2)号,连同16号铜矿的Cu16-2号共7条铜矿体组成雁行式排列。矿体形态呈板状,矿化较连续。矿体长度一般为60m~240m,最长的为Cu34-4(1)号矿体,长度380m,次为Cu34-2(4)号矿体,长度240m。厚度一般1.01m~2.73m,最厚4.96m。铜矿石品位变化在0.21%·2.20%,最高8.07%。加权平均一般在0.55%~0.85%之间,最高1.60%。矿体总体南倾为主,产状140°`175°∠38°~85°,局部北倾。矿石类型为石英脉型及碎裂岩型,以碎裂岩型为主。Cu34-2(2)、Cu16-1(2)、Cu16-1(3)号三条矿脉分别由F6、F7派生的X剪切裂隙控制,位于背斜轴南冀,南倾为主。矿体形态呈脉状,与主矿体平行,规模相对较小。产状145°~175°∠65°~73°。矿体长度一般40m~60m,最长的为Cu16-1(2)号矿体,长度220m。厚度一般1.15m~2.84m。铜矿石品位变化在0.31%~0.85%,平均0.52%,矿石类型与主矿体相同,但矿化不连续。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