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3)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杜受祜丁一 发表于:2010-03-12 09:35  点击:
【关健词】生态环境建设;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农村生态环境
合的治理水害、建设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 系统工程。 2000年3月,根据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会议 以粮食换生态的有关精神,国家林业局、财政部 等联合发出《关于开展2000年长江、黄河中上游 地区退耕还林(草)试点

合的治理水害、建设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 系统工程。
2000年3月,根据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会议 “以粮食换生态”的有关精神,国家林业局、财政部 等联合发出《关于开展2000年长江、黄河中上游 地区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确定在 全国174个县515万亩耕地实行退耕还林(草)的 试点,正式启动了退耕还林(草)这一宏大的农村 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这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在一
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推 动了西部炭汇功能区的建设,使长江中下游地区 的生态屏障系统发挥作用,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的工程。
2.环境补偿中值得汲取的教训
一是必须建立退长效耕还林的补偿制度。对 退耕农户在退耕中损失的经济利益进行补偿是退 耕还林可持续进行的关键。土地是农民的“钱袋 子”,子女人学、家庭开支都要靠从“钱袋子”里拿 钱,如果没有大量的前期投入用以解决眼前的吃 饭和用钱问题。就不可能有农户自觉投人到退耕 还林的生态建设中去,更不可能阻止农民继续开 荒和放牧。二是必须把退耕还林、生态建设与农
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由于退耕还林的工作由林业
部门负责,下达任务和考核完成情况时只有造林
种草数量,没有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畜牧业的指标 和要求。因此,在外部的支持(退耕还林补偿)中 断后,重新种粮和放牧的反复在所难免。三是必 须培育可持续退耕还林的后劲。以粮换林的周期 与退耕还林以后得到新的替代经济收益的周期不 协调,使得农民和农村尚未形成新的自我发展机 制。目前,农户退耕后的口粮没有可靠来源,林草
如何转化没有相应措施,农民不能从中增加收入; 林草管护费没有来源,项目期间是从援助中支付, 援助结束后管护费就没有了,农民缺少发展畜牧 业的投人能力;草地和林木都需要更新,但县乡集 体、农户都缺少资金,替代产业也没有及时发展起 来。难以形成农户自我发展的机制。
(三)生态建设的经济手段:环境补偿机制
1.建立环境补偿机制的基础 人类所有成员都有同等的资源消耗和污染
权,也同样具有支付环境使用权和污染权费用的 义务,这是由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和我 国“谁污染、谁治理;谁使用、谁付费”的环境补偿 原则所决定的。我国长期存在着资源无价、原料
低价、产品高价的环境资源价格体系,原料生产与 加工的企业凭借对环境资源的无偿或低价占有获 得超额利润,环境资源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 其次,国家虽然对企业实行了排污收费政策,但实 际上只对超标排污部分收费,而且收费标准很低; 在资源使用上虽然开征了资源税,但征收面很小。 即使这样,征收到的排污费、资源税等也没有完全 用到生态建设中去。再次,建立环境补偿机制的 合理性还在于生态环境是服务于社会、受益于全 民的公益事业,1996年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造林 绿化工作的通知》指出“要改革造林绿化的资金投
人机制,逐步实行征收生态效益的补偿费制度”。
1998年颁布的《森林法》规定“国家设立森林生态 效益补偿基金,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防护林和特 种用途林的森林资源、林木的营造、培育和管理”。 因此,建立环境补偿机制是社会公平的体现,是生 态环境建设的经济基础。
2.环境补偿机制建立的重点 环境补偿机制的建立,~是应制定专门的生
态保护法,对自然资源开发与管理、生态环境建 设、资金投入与补偿的方针、政策、制度和措施等 进行统一规定和协调,为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提供法律依据。二是建立统一的环境补偿税种,在现有税收的基础上增设生态环境专项税种,建
立健全包括国家与地方财政资金在内的,社会各 界和受益各方参加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环 境补偿资金的投融资体系。三是建立健全绿色 GDP制度,把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列为国家财政转 移支付的支持对象,把发展农村替代能源、生态移
民等项目列为建立环境补偿机制的重要内容,通
过绿色GDP制度来提高全社会民众的环保意识和
参与建立环境补偿机制的积极性。【31
3.我国环境补偿的模式和途径
建立环境补偿机制,或者说用环境保护的经 济激励机制来促进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已经成 为全球的一大趋势,也是我国实践环境补偿的一 个方向,在流域、森林资源、水资源等生态建设中 得以广泛运用。最普遍的环境补偿机制通过以下 几种主要形式和渠道来实现。
第一,公共支付体系是环境补偿的最重要途 径和形式。由政府或其他公有机构为生态建设和 环境服务支付报酬的体制叫公共支付体系。生态
建设和环境服务的公益性,决定了通过公共支付
体系为其提供资金,无论过去和未来都是环境补 偿的最主要途径。公共支付体系资金来源包括税 收、发行债券、用户使用费等。
第二,企业之间、地区之间的自主协议补偿机
制。主要出现在生态建设和环境服务功能的产品 提供者和用户都非常明确的情况下,双方之间通 过广泛磋商,提供补偿的企业和地区的投资领域 不仅服务于自己所在流域的上游地区,而且更多 地惠及所在流域的下游企业和地区,当他们所能 够得到的生态环境服务功能超过从市场得到的补 贴或交易所需要的成本时,这种方式最为有效。 这种形式的补偿资金来自于用户使用费、转让费、 土地出租、成本分摊、低息信贷等。【43
第三,交易体系是另外一种补偿的重要形式 和途径。这种交易形式既表现为地方政府与地方 政府之问的协议补偿,也表现为企业之间的市场 交易。而企业之所以参与该机制,是因为这样做 有可能为企业节约大量成本,可以为企业找到最 经济实惠的方法,达到降低污染排放量的目的。 建立交易体系的资金主要来自企业和土地所有 者,他们可以根据实际经济情况做出决定,或自己 采取措施开发降低污染排放量的方法,或向其他 企业和个人购买排污权并支付降低环境污染的费 用。.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意义

生态文明既是对农业时代j工业化时代的社 会文明的思想、习俗的继承,更是对农业文明特别 是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是在 人类与自然力量对比处于劣势下发展起来的,具 有物质和进攻的特征。工业文明片面夸大主体作 用的人类中心论,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因此,正 确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意义,避免工业文明 带来的重功利、重物欲的享乐主义,防止生态与人 类的两败俱伤,才能更有利于人类的进步和社会 经济的持续发展。(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3)
10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