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计算机有效课堂新模式创建的思考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倪霞 发表于:2010-09-25 14:21  点击:
【关健词】计算机; 多媒体; 有效课堂; 新模式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担负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卓越能力的重担。特别是现在进入了计算机信息时代,计算机专业教育也正在经历着新一轮的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面对新形势,面对新问题,计算机教育应跟上时代的脚步,创建有效课堂新

一、 影响计算机有效性课堂创建的因素
  
  信息时代已经到来,计算机几乎成为每个人生活的必需品,它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担负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陈旧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发展需要,因此我们需要创建有效性计算机课堂。有效性课堂的创建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 学生方面的影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占有主体地位,对于有效课堂的创建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作用。学生的自我认知与肯定、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思维方式这些因素决定了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力,同时更能感染教师的教学情绪,从而影响整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 教师方面的影响。教师是影响学生的集合体,优秀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知识功底、个人修养、对于学生的期望和评价以及自我评价对于有效性课堂的创建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3) 知识方面的影响。课堂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都面对同一个教学内容,但是由于各自能力的距离及认知方式的不同,造成双方对于同一内容的见解存在很大差距;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课堂有效性。
  我们应该从以上这些方面入手,探索创建有效课堂的途径。
  
   二、创建计算机有效课堂的途径
  
   1. 从意识上突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信息时代,教师要教会学生具备对信息的组织、获取、操作等技能,不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以及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那将是新时代的文盲。这样,从思想觉悟方向入手培养学生们对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计算机成为学生们热爱、喜欢的学科。
  2. 积极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氛围,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
  学习的热情有了,那怎样让这样的热情继续升温,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呢?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个阶段若是不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而一味地“照本宣科”,就会使学生热情降低,从而使教学出现“冷场”。这时,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上应特别注意,本文提出两个建议:
  (1) 要“精讲多练”。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提倡“精讲多练”的原则。“精讲”是指对于学生自己看得懂的、能理解的内容,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而对于一些理论概念,一定要注意讲解技巧。切不可一开始就将这门学科的理论性知识全盘教给学生,这样必然把学生原本学习的激情打消,让他们产生恐惧或厌恶的心理。我们可以从实际应用入手,在教学中采用从实际到理论的方式,这样会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在教“路径”的概念时,老师可以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出路径的概念,学生在前面学到打开文件的方法时通常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经常找不到自己的文件在哪。通过这个问题老师可以讲解路径的概念,从而让学生领会学习这个内容的意义,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 “多练”是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操作,以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技巧,让理论的东西“活”起来。在学生上机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检查每一个学生的操作进度,认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细心辅导,上机过程中应该以多种方法进行测试。针对学生比较活跃,好奇好动的特征,必须正确诱导,分组操作并测试,提高上机效率。对好学的学生,提供方便,放手让他们钻研下去。对不少学生喜欢玩游戏的现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可以布置作业,在完成作业的前提下给他们一定的自由时间,检查作业时以这部分学生为先,这样既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又不让这部分学生对学习计算机产生抵触心理。
  (2) 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来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如小组讨论、小组学习、个别辅导、学生互学等。选择一些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课堂上作为组长,领导一个小组的学生,分组的依据可以是相邻座位也可以是以成绩。小组内的“相互合作”、小组间的 “相互竞争”。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通过这种新颖的交流与合作,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的发展。
   3. 任务驱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与竞争意识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显著特点是: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围绕着一个个目标逐个地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来展开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适合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适用于计算机课的教学。同时也充分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究,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来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某些内容,教师不必全部讲解,提出几个启发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在教“字体格式修改”时,采取小组合作竞赛的形式,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在课堂上就这个知识点中的理论部分的知识先进行讲解,然后讲了操作时应该注意的事项,然后组内讨论上机练习找正确的操作方法,同学们听后,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争着到教师机上来演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的自学以及上机实践,各小组学生都圆满完成了任务,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4. 教学内容要适应学生的能力特点,突出感官性教学内容
  由于学生存在不同层次的学习能力,所以单纯讲解计算机理论知识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那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这就需要教学内容设置适应学生的能力特点,能够迎合学生学习的期待。比如讲键盘的使用, 以往第一课时在教室带上键盘实物图讲解键盘分区等, 告知每个键的位置及其功用, 第二课时同学们上机实践, 到了机房, 前面讲述的内容又得重新讲述一遍, 同学们才能慢慢进入状态。后来找同学聊天,一个同学说“ 老师你早点带我们来机房,每讲一个键, 我们操作一次,一下就记住了”, 学生的提示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简单的东西, 为什么弄得那么复杂, 教学要有创意,要适合本课程的特点。学生的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接受的速度更快,那么我们就该采取适合他们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