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可持续发展看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变换”(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杨金保 王丹 发表于:2012-07-31 16:14  点击:
【关健词】马克思主义;物质变换;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依据马克思主义物质变换理论,只有正常持续地实现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人类才能在地球上永恒地生存。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造成对自然环境保护不管不问,从而使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

  依据马克思主义物质变换理论,只有正常持续地实现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人类才能在地球上永恒地生存。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造成对自然环境保护不管不问,从而使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处于一种断裂与异化状态,不能正常地进行,具有严重的不可持续性。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揭露和分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自然物质变换断裂而导致的资本主义农业对土地的掠夺、滥用和破坏。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农业资本家只顾使用土地,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而不顾养护土地,导致土地的减少和贫瘠。对此马克思深刻指出,“大土地所有制使农业人口减少到不断下降的最低限度,而在他们的对面,则造成不断增长的拥挤在大城市中的工业人口。由此产生了各种条件,这些条件在社会的以及由生活的自然规律决定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中造成了一个无法弥补的裂缝,于是就造成了地力的浪费,并且这种浪费通过商业而远及国外(李比希)……大工业和按大工业方式经营的大农业一起发生作用。如果就它们原来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多地滥用和破坏劳动力,即人类的自然力,而后者更直接地滥用和破坏土地的自然力,那么,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二者会携手并进,因为农村的生产制度也使劳动者精力衰竭,而工业和商业则为农业提供各种手段,使土地日益贫瘠。” [5] 进而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导致的土地利用的不可持续性时指出,“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而且是掠夺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 [3](552-553)由此可见,由于资本主义的大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中,之所以造成土地利用的不可持续性,就在于取之于土地的多,还之于土地的少。在这里,马克思首次明确地从生态学视角分析了物质变换断裂是使农业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直接根源。
  其次,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由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人与自然物质变换过程的断裂与异化,导致了人类对森林等自然资源的严重破坏。我们知道,森林等自然资源能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它是人类存在和发展永恒的前提,所以对森林的保护和培育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对此问题马克思也非常重视,在他看来,正是由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和工业产业的发展对木材的需求大量增加,从而造成对森林的破坏,造成土地荒漠化,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正如马克思所说:“耕作的最初影响是有益的,但是,由于砍伐树木等等,最后会使土地荒芜。”[6] “文明和产业的整个发展,对森林的破坏从来就起很大的作用,对比之下,对森林的养护和生产,简直不起作用。”[6](272)究其原因是林业生产的周期长而利润率低,资本家只愿伐木而不愿造林,因此18、19 世纪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曾经先后出现过无林化现象。恩格斯对此进行了这样说明,“欧洲没有一个‘文明’国家没有出现过无林化。美国,无疑俄国也一样,目前正在发生无林化。因此,我看无林化既是社会因素,也是社会后果。”[7] 马克思、恩格斯除了对土地、森林非常关注外,对人类生存所依赖的矿产资源也极为关注,并认为“劳动生产率也是和自然条件联系在一起的,这些自然条件所能提供的东西往往随着由社会条件决定的生产率的提高而相应地减少。……我们只要想一想决定大部分原料数量的季节的影响,森林、煤矿、铁矿的枯竭等等,就明白了”。[8]这里马克思用了“枯竭”二字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资源利用的不可持续性。
  最后,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资本的逻辑是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自然物质变换断裂所导致的生态环境不可持续的实质根源。马克思主义立足于资本批判的高度分析了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实质根源,揭示出资本主义生态问题与资本逻辑的内在联系。马克思对资本的本质作了深刻阐述: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一种社会关系,是一种颠倒的社会关系,资本作为一种颠倒的社会关系,又是一种支配一切的权力,是对剩余价值的掠夺权和控制权。资本的本性决定了“资本的逻辑”,即资本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统治人们全部生活的终极的“绝对存在”和“绝对价值”,它控制着人及其与世界的关系。资本的逻辑决定了其在运动中无限地使自己增殖,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使资本家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并不断地把剩余价值资本化,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构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由于人与人之间以资本关系为原则对自然的抽象统治以及资本统治的逻辑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断裂。按照资本的逻辑,自然只有为资本获取利润服务才有意义,人只是资本关系的人格化,与其说人对自然的支配和统治,倒不如说资本对自然的支配和统治。在资本对自然的统治中,在资本逻辑的盲目支配下,自然界随着资本不停地循环被攫取、被掠夺、被摧毁。按照资本的逻辑必然建构如此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即“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而这样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地球上所有的东西都被物化为生产原料,资本家只关注经济上的投入产出,却无视这些所谓工业原料的生态功能。由此可见,人和自然关系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实质上是资本同自然关系的恶化,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造成资本主义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根源是资本统治的逻辑。
  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
  由上述马克思、恩格斯对19世纪资本主义生态环境不可持续及其根源的分析可见,正是由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遭到破坏,物质变换断裂,才导致资本主义生态环境的不可持续。因此,要实现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进行合理调节、合理控制。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从制度上进行变迁,还要在观念上进行变革。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将物质变换的真正实现指向了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全面变革的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恩格斯从资本的本性和资本的逻辑批判视角,并深入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揭露了资本主义本身的反生态性及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深层根源,并以此为根据提出了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的根本路径——扬弃以资本的逻辑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恩格斯深刻体会到资本的求利本质及资本主义制度对自然环境的征服和掠夺,在他们看来,生态环境问题实质是社会问题,因而他们提出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社会化思路。恩格斯指出:“我们也逐渐学会了认清我们的生产活动的间接的、较远的社会影响,因而我们也就有可能去控制和调节这种影响。但是要实行这种调节,仅仅有认识还是不够的。为此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9] 这里恩格斯把解决资本主义生态环境问题与社会制度变革结合起来,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克服人与自然的异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制度能够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思想,为解决资本主义生态环境问题指明了正确方向。对于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及可持续发展问题,恩格斯提出了资本主义所面临的两大“和解”问题,“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10]马克思则指出实现“两大变革”的根本措施在于“瓦解一切私人利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导致了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断裂,因此解决人类与自然的矛盾首先要解决人类社会内部的矛盾,要解决这两种矛盾关键在于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生产者联合起来的公有制社会,只有在人类自身“和解”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才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为“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不仅会消除生产和现存的人为障碍,而且还会消除生产力和产品的明显的浪费和破坏,这种浪费和破坏在目前是生产的不可分离的伴侣,并且在危机时期达到顶点”。[11] 因此要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只有通过联合起来的生产者,马克思指出:“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5](926-927)马克思把解决“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诉诸于消灭私有制的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12]在共产主义社会中,“自然界对人说来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才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存在的基础。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说来才是他的人的存在。而自然界对他说来才成为人”。[12](122) 其次,马克思、恩格斯把人类从“征服自然”向“善待自然”观念的转变,看作是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马克思、恩格斯不仅从社会制度变迁方面说明了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还提出了具有生态伦理学意义的“善待自然”的主张。“善待自然”,就是要保护自然而不是掠夺自然、破坏自然,在自然系统中所有自然物均无贵贱、优劣之分,任何物种都只能在共生中体现权利,同时履行义务。这是人类对自然界态度的一种根本转变,一种新的发展观,从思想观念方面保证了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马克思认为在生产者联合起来的新社会里以合理的方式来管理人与自然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是必然和自觉的,但必须是以这样的土地观为前提和基础,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言:“从一个较高级的社会经济形态的角度来看,个别人对土地所有权和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私有权一样,是十分荒谬的。甚至整个社会,一个民族,以至一切同时存在的社会加在一起,都不是土地的所有者。他们只是土地的占有者,土地的利用者,并且他们必须像好家长那样,把土地改良后传给后代。” [15](875)在马克思看来,在公有制社会里任何人都不是土地的所有者,所以没有权利随意滥用和破坏土地。人只是土地的利用者,一代人利用之后,再传给子孙后代。马克思提出要像好家长对待其子孙后代那样,以关心和负责的态度来保护改良土地、善待土地,善待土地是为了传给后代,使之永续利用,这是一种新的伦理观念,蕴含了极为深刻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我们知道,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就是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对后代负责,为后代着想,给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的空间和条件,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则明确表述了这个核心理念。因此,我们不能不敬佩马克思的伟大与高瞻远瞩,早在《资本论》中就阐述了这一理念,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先声,对于我们今天解决生态环境危机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借鉴。(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