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光辉实践——试论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教育理论与政策的变迁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袁自煌 杨志刚 张雪 发表于:2011-08-18 14:55  点击:
【关健词】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教育理论与政策变迁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视角,从教育战略地位、教育功能、教育为人民服务、教育方针、教师地位与作用等五个方面,回顾了90年来我们党教育理论与政策的变迁,分析和总结了党兴办和发展人民教育事业的基本经验。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和最广大的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始终高度重视兴办和发展人民教育事业,始终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权益、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作为崇高的奋斗目标,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实际相结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中国教育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当前,全国人民正满怀喜悦之情,迎接中国共产党90华诞,各条战线都在总结9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走过的光辉历程。就教育工作而言,全面回顾90年来党的教育理论与政策变迁,深入总结党领导教育工作的基本历史经验,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教育的战略地位逐步明确、巩固和提高,党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
  
  20世纪初期的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教育肩负着救亡图存的沉重使命。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坚持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出发,把教育事业与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紧密结合,将教育融入到争取国家独立、挽救民族危亡的伟大事业中。党高度重视教育在传播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唤醒民族意识方面的重要作用,对此,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提出“用共产主义武装工农群众的头脑,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动员民众一切力量,加入于伟大的革命斗争”。党在革命根据地、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广泛开展教育活动,创办工人学校,传播马克思主义,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训农村干部,广泛开展识字教育和补习教育,形成了人民教育事业的初步实践,为夺取革命战争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百废待兴,全国人口中的80%是文盲,在少数民族中文盲率近95%。年轻的共和国要尽快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迅速提高全民族的教育普及程度和文化水平。文化教育事业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全党共识,毛泽东同志发出“一定要消灭文盲”的号召,多次强调,“从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主要工作”。经过努力,基本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的国民教育体系,为新中国经济、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一个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新时期开始了,全党全国人民以极大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到这一伟大实践中。然而,人才短缺、科技落后、劳动者素质较低等等,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异常严峻地摆在了全党面前。邓小平同志深刻敏锐地意识到这个关系国家和民族危亡的重大问题的严重性,反复对全党强调“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要“抓紧发展教育事业”,“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教育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核心和关键,并逐渐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全面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教育理论,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完成了全党对新时期科技和教育战略地位认识上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三个优先”的战略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认识和行动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回顾90年,我们党对教育地位的认识经历了从重要地位、首要位置、突出的战略位置,到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逐步深化,最终确立了教育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战略地位。
  
  二、立足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党对教育功能的认识逐步走向全面
  
  教育应该干什么,能够干什么,必须干什么,这些涉及教育根本功能的认识,反映的是发展教育的目的,体现的是对教育的价值追求。一定历史阶段,强调和突出某一功能,影响甚至决定着这个时期内,教育发展的目标、方向、重点和资源配置,影响着人才培养的目标、结构、质量。
  革命斗争时期,教育主要发挥唤醒阶级觉悟、激发革命斗志、动员和组织革命力量的作用。为革命斗争服务,通过教育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政治觉悟,使其积极自觉地投入革命斗争,是当时教育的重要功能。例如,1933年8月,党在苏区颁布的《关于目前教育工作的任务与团对教育部工作的协助的决议》中旗帜鲜明地指出:“目前教育工作的方针,就是满足战争的需要和帮助战争的动员,进行广泛的马克思共产主义的教育。”
  伴随从革命时期到建设时期的转变,从夺取政权的党到执政党的转变,我们对教育功能的认识随之变化。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到社会主义工业化上来,掀起了有计划、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高潮。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党领导人民有计划地发展教育事业。这一时期,为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国家进行了高校院系和学校内部专业设置的大规模调整工作,大力发展工科院校和综合大学的理科专业,对口培养专门人才。同时,为培养国家急需的技术工人,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快速发展,建立了一批新型技工学校。教育事业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纳入了国家计划轨道。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功能明晰并确立。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提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意义的根本大计只有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些重要论述,标志(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