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民主理论的发展、困境及其变革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陈微波 发表于:2012-07-12 13:14  点击:
【关健词】工业民主;民主;管理;价值整合;劳动关系
工业民主理论产生于早期资本主义社会解决工厂内部劳工问题的需要。作为一条主要线索,民主价值与管理价值之间的互动关系贯穿于整个工业民主理论的历史发展进程当中。从工业民主理论的早期发展历程来看,工业民主是对以资本利益为导向的管理价值的纠正和补充;在当代,由

 一、问题的提出
  “企业民主管理”在我国曾经是一个热门的词汇。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国有企业改制为背景,我国理论界曾展开关于企业民主管理的热烈讨论,这些讨论在喧嚣一时之后,如今已归于沉寂。进入90年代之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资本逐渐取得了主导性的强势地位,而工人的地位则日渐式微。一段时间以来,相对于资本所产生的耀眼利益光环,在企业内部有关民主的话语和机制则日益边缘化。民主话语和机制的缺失使资本缺乏有效的制约力量,由此所导致的劳资之间的悬殊力量对比成为劳资冲突的主要根源。针对上述状况,我们不禁提出如下的疑问:民主能否植根于企业的土壤而获得生存发展的空间?要回答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厘清民主与管理两个概念范畴之间的辩证关系。
  民主,作为一种文明社会的基本价值,以平等、自由、参与、宽容、合作、妥协等作为核心价值理念。我们经常探讨的是政治社会中的民主问题,但是如果把民主的理念和原则运用于一个经济组织——企业当中,这就必然会产生如下的问题:企业是管理价值实现的载体,管理的价值主要体现为资本收益最大化和企业运营的高效率。如果实施管理民主化,民主所追求的价值与管理的价值之间是否存在冲突?换而言之,在企业环境中,“民主”的价值是发生了异化,还是坚守其“本原”价值?民主的运行机制与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能否相容?要明确上述问题,就需要我们把目光投向工业民主理论。工业民主是政治民主向企业内部的延伸,其理论涉及到民主原则与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相互关系问题。通过梳理工业民主理论的历史发展脉络,分析其理论的起源、发展、在当代所面临的困境以及未来的变革趋势,我们或许能够寻找出民主与管理之间进行价值整合的可能性,并以此作为线索来论证在企业内部进行民主管理的正当性,进而为构建企业内部和谐的劳动关系提供一条有效的路径。
  二、工业民主理论的起源及早期发展
  从工业民主理论的起源及早期发展历程来看,工业民主实质上是对以资本利益为导向的管理价值的一种纠正。
  (一)工业民主概念的提出
  工业民主理论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早期解决工厂内部劳工问题的需要。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早期,资本的原始积累衍生了以资本利益作为导向的管理价值观,在这种管理价值观主导下,资本家对工人采取了种种非人性化的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引发了工人对改变自身从属地位的抗争,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工业民主理论。工业民主(industrial democracy),也称产业民主,是19世纪末英国思想家韦伯夫妇发明的一个词,它主要指一种以工厂为中心的微观民主,即工业民主是把古希腊的直接民主应用于工业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政治共同体的成员——公民,由经济共同体的成员——车间里的工人所取代[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第10页。。自韦伯夫妇提出工业民主一词以来,民主的理念就与工厂内部的管理过程发生了关联。
  (二)早期管理理论演进中的工业民主理念
  回顾管理理论的演进历史,我们发现,作为一种理念,工业民主贯穿于不同时代的管理理论,形成了一条大致清晰的发展脉络。这条发展脉络,实质上体现了民主价值与管理价值从冲突走向交融的过程。
  在科学管理时代,工业民主理念被作为对科学管理和福利工作中的某些缺陷的修正和补充。例如,制度经济学的创始者、“劳资关系”之父康芒斯通过对实施科学管理的工厂进行观察之后,作出了如下的评论:科学管理忽略了“劳工的团结”,通过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的方法将工作知识交给雇主而不是工人来处理,使其具有“独裁统治的各种缺陷”[美]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史》,孙健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31页。。在早期制度经济学家的视野里,工业民主的缺乏可以引发诸如雇员的劳动热情低下、工作不努力、离职、罢工和其他类型的劳资冲突王一江、孔繁敏:《现代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1页。。而形成上述状况的根源在于:工业中传统的主仆关系是与民主原理不相适应的。因为工人在工资、雇佣条件等待遇方面根本没有发言权,在有关遣散、开除等歧视性决策和调解中,工人也无法得到保护王一江、孔繁敏:《现代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5页。在早期的一些制度经济学家看来,追求工业平等、解决工厂内部管理者独裁主义的根本之道,就在于实施工业民主,让工人来参与雇佣条款和就业条件的决策。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后,由于标志性的霍桑实验的进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开始兴起,随着对这种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借助于有效的激励、交流以及工作场所内的领导,可以创造出一种有利于促进劳资合作的组织氛围,从而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在这一时期,人际关系运动的广泛开展和工业民主理念的融入,为20世纪的人事管理学思潮提供了关键性支持王一江、孔繁敏:《现代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4页。。在这种背景下,参与管理的理念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并在一些企业内部付诸实践。许多企业建立了劳资协商委员会,探索了有助于促进员工参与管理的各种制度形式。参与管理实践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人们反思,如何有效地解决由于企业内部权力失衡所引发的种种问题。一些学者认为,从人与组织的角度来看,工业问题可以通过工作场所的民主化和改进组织内的人际关系得到解决[美]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史》,孙健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32页。。参与被视为实践中的民主,它开辟了沟通途径,分散了权力,而且激励人们更加认同组织目标[美]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史》,孙健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82页。。针对由于权力等级制度中的工业贵族与平等的民主思想之间的冲突所引起的道德上的两难困境,以工业民主为理念的参与式管理事实上是对等级制的一种挑战。  三、当代工业民主理论所面临的困境
  (一)企业内部民主机制的勃兴与衰微——当代工业民主理论发展的实践背景
  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为了有效地应对劳资冲突所带来的挑战,以工人参与管理为主要框架的工业民主理论开始付诸实践。以此为契机,在西方主要市场经济国家都普遍建立了以独立的工会体制、集体谈判制度和劳资协商制度为框架的工业民主体制。这些制度在促进劳资合作、协调劳资冲突等方面都发挥了有益的作用,它们体现了民主价值与管理价值的融合与统一。(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