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絅理学思想论纲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王冰 发表于:2013-06-17 22:34  点击:
【关健词】王尚絅;二程理学;气本论;伦理道德
 摘要:明代理学家王尚絅,客观评价二程在理学上的贡献,自觉维护二程及其学说的地位。他直承张载“气一元论”思想,认为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成都是由“气”及其变化决定的。其“气学”思想丰富了明代中期的“气本论”理论体系,对明清之际的哲学思想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伦理道德方面,重视孝道和夫妇之道,强调“养心”教育,提出了个人修养的标准和典范。

       王尚絅(1478—1531),字锦夫,号苍谷,河南郏县人,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浙江右布政使,著有《苍谷全集》行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理学家。
  王尚絅与“前七子”派文学家交往密切,是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的重要成员之一,现代学者廖可斌、黄卓越等都已有定评。在理学上,王尚絅黜华崇实,“左苏右程”,自觉维护二程及其学说的历史地位,发展了“气本论”理论体系,重视心性修养。明代著名学者薛应旂指出:“先生文追秦汉,诗逼苏李,一時艺林咸称作者,有《苍谷集》十二卷行于世,然实非先生之所尚也。先生平生每右两程左三苏,崇理学而鄙词翰,使假之以年,当必有继往圣而开来学者。”①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孙奇逢在《中州人物考》中将王尚絅列入“理学”人物,与何瑭、崔铣和王廷相等并列。但是,截至目前,王尚絅的理学思想还没有得到现代学者的重视,这不利于全面认识明代理学的发展概况。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王尚絅理学思想及其贡献进行初步探讨。
  一、自觉维护二程及其学说的地位
  王尚絅“远宗二程”,在维护二程及其学说的历史地位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主要表现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实事求是地总结和评价“程氏之学”。北宋初期,在古文和儒学的复兴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不利于新儒学的构建。二程批评道:“今之学者有三弊:一溺于文章,二牵于训诂,三惑于异端”②;“后之儒者,莫不以为文章、治经术为务。文章则华靡其词,新奇其意,取悦人耳目而己。经术则解释辞训,较先儒长短,立异说以为己工而已。如是之学,果可至于道乎?”③为此,他们“以兴起斯文为己任”④,决心创立一套与文章、训诂、佛老不同旨趣的新学说、新理论。他们把孟子以后中断了一千四百多年的儒学道统接续下来,创立了道学即理学。王尚絅对此总结和概括如下:“慨自羲皇尧舜,世历周孔,治乱相乘,以勋以报。轲死亡传,糜烂六籍,湮没千载,发明于程氏两夫子……夫子吾不得而见其圣人否也,方其年有十五,已志乎圣人之道,非圣者无学焉,涵养曰敬,践履曰诚,进学曰致知,笃信行果,守兹靡渝。求于内而不荒于外,亟于本而不眩于末,止于道而不狃于异端。微于独,显于身;征于言,发于事。功而不违于天地,不疑于鬼神,不戾于天下,不悖于万世,不诡于圣人者,是谓程氏之学。”⑤这些概括,涵盖了二程学说的概念范畴、方法论、认识论及修养论等,对我们认识二程理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王尚絅进一步指出:“夫神宗急于求治,有圣人之资者也;先生身体斯道,有圣人之学者也。奈何新学斯崇,而伪学斯禁,千载之期,失于一旦?”⑥“使程氏之道行,则宋可无南也,如临安何?或曰南宋之传,天为太祖报也。”⑦“圣人可作,斯弗可易。向使道行熙丰,其勋华也……呜呼,乃宋由是南已。天乎?人欤?悲夫!悲夫!”⑧“勋华”即尧舜。他认为,程氏之道能够在国家政治建设和社会秩序稳定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如果北宋熙丰年间能够真正实施程氏之道,神宗皇帝可以成为尧舜一样的圣人,宋王朝也不至于落得后来南渡偏安的结局。因此,他对二程及其学说在北宋的不幸遭遇乃至北宋王朝的命运深表惋惜。此外,他还对诋毁程氏学说的现象予以坚决反驳。他在《答周子德懋简》中说:“程子谓通本隐君子,议论极有格言。续经之类,皆非其作,罪坐于后人之附会尔。此程子心得之见,万世之公论也。至其著述,远过荀、杨;事业规模,高出房、杜。而彼贱诋者,何为也邪?其视吾程子之心胸何如?君子深造,贵于自得。德懋以为何如?他日玉堂之上,史笔辉煌,为死者雪冤否?”⑨对程氏学说正本清源,并鼓励对方为恢复二程的清白做出努力。王尚絅为程学的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自觉维护二程的历史地位。正德十六年(1521),汝州知州张崇德创建三贤书院,请王尚絅题写书院碑铭。由于在“三贤”人选上意见的分歧,他连续三次致信张崇德,据理力争,坚决维护二程的地位。第一封信中写道:“夫所谓三贤云者,初不识其为谁,既而阅状云伊川、东坡、颍滨,而不及明道。考之明道始终在汝,东坡始终未至,颍滨史志皆无所载。今曰三贤,袭之古耶?创诸今耶?袭之古,则据自何典?创之今,则起自何义?余皆不识其何说也……幸以古典今义,作者始末下示。庶昭今传远,或者亦周公孔子之道也。何生去,久不闻命。故敢以书请。”⑩要求对方解释确立伊川、东坡和颍滨为“三贤”的历史和现实依据。
  第二封信则通过多角度的分析讨论,阐明了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摘录两段如下:
  书院曰三贤者,黄君状谓程氏伊川、苏氏坡、颍。曰两贤,絅主明道、伊川言也。盖程氏本河南人,明道自监察御史里行监近乡酒税,光庭归自汝上,有春风之想,召命及门,而卒于汝。伊川授汝州团练推官、经筵坐讲,被劾编放还,范祖禹议复汝上田二十顷。则汝固两贤歌哭之所、游息之乡也。和风化雨,熏润犹存,从而祠之,孰曰非实录哉!
  今以义起所可者三,所甚不可者二。专祠二程可也,专祠二苏或可也;并出三贤,特祠明道亦可也……如前所谓三贤者,像列一堂,甚不可也,而又独黜明道,则又甚不可也。平生所学,硁硁之见,有不敢尔。使义所不敢而敢于阿从,有识者不为絅惜,不为程子惜?不为名教惜,不为孔子之道惜邪?是故宁得罪于苏,孰可得罪于程?得罪于一人,孰可得罪于君子?得罪于一方一时,孰可得罪于天下后世?
  王尚絅从维护周公孔子之道的长远利益出发,围绕二程对儒学的重要贡献、洛学与蜀学的矛盾对立以及书院的教育导向作用等方面,尊重历史,义正词严,反复申说,辨明是非利害,阐述自己的主张。在洛学和蜀学、文辞和道德的选择上,他义无反顾地“右两程左三苏,崇理学而鄙词翰”,“宁得罪于苏,孰可得罪于程”,体现了维护二程历史地位和保持洛学独立及其纯洁性的坚定立场和信念。

    二、“气本论”思想
  明代中叶以后,“气学”思想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截至目前,学界对明中叶“气学”理论的研究多集中在罗钦顺、王廷相的思想上。如冯达文、郭齐勇指出:“朱学发展到罗钦顺,也较原来的理论有了较大的改变,明显地从‘理学’向‘气学’转变。尤其是王廷相哲学的诞生……形成了宋明时代独具特色的‘气本论’理论体系,从而成为明清之际思想界推陈出新的先导。”陈来在谈及明中叶的理学时认为,罗钦顺的思想已明显地从‘理学’向‘气学’发展,王廷相的理气关系论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立场,在哲学史上做出了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