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的幻灭——《麦克白》中预言的哲学解读(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蒋慧成 发表于:2011-07-05 09:32  点击:
【关健词】莎士比亚;《麦克白》;黑格尔;主体性;哲学
《麦克白》揭示的令人吃惊的真相,日常中人们总是通过预测来企图完成某个目的,这事实上即是在重复麦克白的行为,即重复着自己颠覆和夺回自己的主体性的矛盾的过程。这是日常中预测和行动的对话下静静流淌的深刻的

  《麦克白》揭示的令人吃惊的真相,日常中人们总是通过预测来企图完成某个目的,这事实上即是在重复麦克白的行为,即重复着自己颠覆和夺回自己的主体性的矛盾的过程。这是日常中预测和行动的对话下静静流淌的深刻的悲剧。在谋杀的冒险,焦虑的痛苦和战争的危险结束之后,麦克白才感到了愚弄和欺骗。正如梅特林克所说:“生活中真正的悲剧性,这种真正的、深刻的和普遍的悲剧性,只是在人称之为冒险、痛苦和危险的东西成为过去的那一刻才开始产生的……”[8]只有在这个过程结束之后,主体性的幻象才彻底破灭,真正悲剧性从而才得以彰显。
  麦克白听信女巫的预言,本身就是预言的实践。预言的真正的本体,也即那个干涉主体自由意志的本体得到了显现,从而显示出一幅冉森派的神学背景下的悲剧画面。在预言的真正主体面前,麦克白不过是个幻影,一个既定的故事中的角色,如同插图中的人物一般。这样的预言彰显了主体的虚幻性,同时也彰显了世界的虚幻性。“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画脚的拙劣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和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5]
  五、结 语
  莎士比亚的戏剧《麦克白》中所体现出来的主体性的虚无和幻灭,彰显了这部悲剧的悲剧性。而这种主体性的幻灭又是从戏剧中的预言来揭示的。预言这个古典时代就被反复借用的道具,到了莎士比亚手里,再次闪烁出哲学思辨的光芒。考虑到17世纪哲学思潮的背景,莎士比亚的作品中的预言这个文学道具所体现出来的内涵,值得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 荷马.伊利亚特[M].陈中梅,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2] 欧里庇得斯.欧里庇得斯悲剧六种[M].罗念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 Gilbert Murray.A History of Ancient Greek Literature[M].New York:D Appleton,1897.
  [4] 林国华.莎士比亚《麦克白》的神学—— 政治学释义[J].浙江学刊,2006.
  [5] 莎士比亚.麦克白[M].朱生豪,译.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0.
  [6]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王诚,曾琼,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7] 谢林.艺术哲学:德国古典美学的经典[M].魏庆征,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8] 周宁.西方戏剧理论史[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蒋慧成(1984— ),男,重庆人,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文学。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