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机遇

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杂志 作者:张兆文1, 陈清波2 发表于:2011-08-04 18:34  点击:
【关健词】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教育,核心,体系,媒体,信息,教育者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新媒体的发展,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拓展了教育的前沿阵地、增强了教育的多向互动、创新了教育的方式手段、丰富了教育的信息资源。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将其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通讯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不断涌现,开启了一个新媒体时代,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分析和把握历史机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拓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前沿阵地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物理空间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一个崭新的概念——“虚拟空间”横空出世。“虚拟空间是网络操作者利用计算机等工具,通过输入输出设备交互模拟产生的场景或经验。”[1]由新媒体构筑的虚拟空间的出现,延伸了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场景,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前沿阵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媒体成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前沿阵地。要促进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离不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即时高效、资源的开放共享,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原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信息等相关资料便于大学生自主获取和学习。当前,“马克思主义文库”、“马克思主义研究网”等马克思主义专题网站,不仅为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大量的文字资料,也包含了许多图片、影音资料,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立体形象化,突破了传统的“一间教室、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条件限制,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前沿阵地。
  第二,新媒体成为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认同感的前沿阵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充分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在推进中国特色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只有人民群众利益和要求得到保证和满足,才能不断增强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新媒体为中国社会各阶层表达利益、宣泄情感提供了重要渠道,网络舆情集中折射各种社会利益矛盾和热点难点问题,具有反映实际问题的即时性和大众性,成为政府治国理政、了解社情民意的新平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借助新媒体表达的利益和要求,积极化解各种事关国计民生、民族振兴的社会矛盾,满足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正当权益,打牢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感。
  第三,新媒体成为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前沿阵地。首先,新媒体成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前沿阵地。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利用互联网表达爱国情感、发表爱国言论、发起爱国行动,唱响新媒体时代爱国主义的时代强音。如2008年,因为不满西方媒体对拉萨事件的不实报道,23岁的清华大学毕业生饶瑾创立了旨在揭露西方主流媒体对华不实报道的反对CNN网站,受到大学生的积极响应,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网站的日点击率达到500万,注册会员达到10万人。此外,丰富多彩的网上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活动,网上签名祝福祖国,撰写博客抒发爱国热情,创建“国庆文化广场”普及爱国知识,网上翻唱红歌歌颂祖国等,都证明虚拟空间已成为弘扬爱国主义的新阵地。其次,新媒体成为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前沿阵地。新媒体技术本身蕴含着强烈的开放、创新理念,坚持与时俱进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受到用户的青睐。这是互联网技术本身与时代精神的历史耦合点,有利于大学生在广泛接触互联网的过程中,形成改革创新意识。同时,虚拟空间中也储存着大量有关时代精神的教育内容,进一步弘扬了时代精神。
  第四,新媒体成为大学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前沿阵地。深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学生才能真正做到知荣明耻。首先,新媒体成为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前沿阵地。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2006年“两会”中首次明确提出时,就通过新媒体传遍大江南北,传到大学生的身边,对大学生学习掌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次,新媒体成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前沿阵地。当社会生活中涌现出发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进个人、先进事迹,大学生就会借助新媒体表达崇敬之情和钦佩之意;当出现违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丑陋现象时,大学生就会在虚拟空间中“群起而攻之”,对丑陋现象提出严厉指责。这种褒荣贬耻的氛围,能使大学生在实际行动中确立分明的荣辱观念,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
  二、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多向互动
  新媒体的平等交互性,吻合了大学生表达自我、展现自我的欲望、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促进了大学生交往方式的变革。在这样一个由0和1组成的数字化虚拟世界里,大学生切实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他并不是一个旁观者、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是以一个积极建构者的身份存在,自身拥有了影响他人乃至改变世界的力量,主体性得到大大增强。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学生借助新媒体可以突破受时空限制的传统交往方式,积极参与网络社会的建设,在表达自我、展现自我中体现自我价值。新媒体的平等交互性带给大学生交往实践的变革,不会局限在虚拟空间中,其效能会溯及现实生活。
  在影响大学生的同时,新媒体的平等交互性也在深刻地影响教育者。教育者在新媒体前,和大学生一样,是“网”中的一个平等的节点。面对大学生平等意识、交往观念的增强,教育者为适应形势的变化,正在不断地调整单纯地将大学生看作“教育客体”的固有观念,力求改变“学生是‘知识袋’‘美德袋’,想怎么装就怎么装”的认识和做法,比以往更加注重大学生的主体认同和价值选择。在与大学生的平等交往中,把握大学生的实际状况,了解大学生的真正需求。
  这种情况增强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多向互动,教育者、大学生与其他网民通过无限的时空交互,利用形式多样的网络即时交流工具、信息发布平台等,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信息交流,形成多向互动的关系。教育者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深入剖析各种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错误价值观念与社会现象,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做到大学生的心坎上;大学生大胆表达对社会万象的真实看法、对现实社会中各种问题的困惑与不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甚至质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态度和想法,期望通过个人的努力影响并改变客观环境,实现自我价值;其他网民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制造、发布、传播各种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信息。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教育者和大学生之间的互动。教育者与大学生直接交流,教育者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向教育者反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相关信息,进而促进教育者与大学生的良性互动,拉近了二者的距离,增强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其次,大学生和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价值观强烈的主体性,使得每一个大学生对同一个事物的看法都会有所不同,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见解也各有不同。大学生在纷纷表达个人意愿时,呈现出的不同价值观念会对其产生影响,势必形成“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压力场。最后,教育者、大学生和其他网民三者之间的互动。其他网民的能量是潜在而巨大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无法避免受由其他网民共同构成的新媒体环境的影响。这种多向互动的关系,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创设了一个开放的社会环境,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多向互动中更加社会化。(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