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政策在台湾的制定过程分析(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艾明江 发表于:2011-08-14 14:38  点击:
【关健词】台湾当局 ;两岸政策 ; ECFA政策
根据台湾《远见》杂志民调资料显示,在2009年2月27日,台湾当局宣布将CECA改为ECFA后,到3月,就有超过一半的民众支持两岸签署ECFA,到了4月,也有52.4%的民众表示只要利大于弊,则可以签署ECFA,到同年12月时,已

  根据台湾《远见》杂志民调资料显示,在2009年2月27日,台湾当局宣布将CECA改为ECFA后,到3月,就有超过一半的民众支持两岸签署ECFA,到了4月,也有52.4%的民众表示只要利大于弊,则可以签署ECFA,到同年12月时,已有54.4%的民众认为签订ECFA对台湾有利。2010年3月,有46.2%的民众表示支持ECFA,35.9%的民众表示不支持,17.9 %的民众没有表态,而51.1%的民众认为只要对台湾整体利益有好处,台湾就应该与大陆签署ECFA。2010年6月29日,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分别得到双方政府授权正式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随后的民调显示,签定ECFA的民众有47.1%,有33.9%的民众表示不支持,19.1%的民众未明确表态,相较于3月份的《远见》民调,支持ECFA的比率上升了0.9%,不支持的比率下降了2.0%。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支持者与反对者的比例并没有十分太大的悬殊,但支持者依然占有相对多数的比例,而且在态度不明确的民众中,由于对ECFA持一定的观望态度,没有表示支持与否的立场,应该说,只要随着政策的积极效应呈现,这部分民众会有相当多的人表态支持ECFA。
在台湾社会,即使是一项很好的公共政策,民意分歧也会有相当大的落差。从以上针对ECFA政策的民意趋向来看,对于ECFA政策,台湾民众存在不同的舆论看法。从大体上看,支持ECFA政策的民众占了相对多数,但也不够成绝对多数的比例。同时,由于还有部分民众持反对ECFA政策的看法,因而ECFA政策的波动状态也必然存在。在马英九执政初期,由于一味宣传ECFA政策的积极因素,而忽略了ECFA有可能引发的民众忧虑情绪。这使得ECFA政策一直处于广被质疑的舆论氛围中,不利于马英九当局推动ECFA政策。随着马英九当局对ECFA政策的不断调整,特别是加强了ECFA政策的宣传,尽力使ECFA政策带来的负面效果降到最低,使得更多的民众开始理解ECFA,这就促使了民众逐步有条件的认可ECFA,认为只要利大于弊,就可以签ECFA。
  ECFA 政策的舆论生态结构呈现出动态的变化过程,这一方面给政策当局提供了争取反对者的机会,只要进行适当的政策调整,使得部分反对者的利益得到满足,就有可能取得其在立场上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能在调整政策的同时,以损害支持者的利益为代价,否则,就无法扩大政策在民众中的支持基础。
  三、政策参与主体的影响
  从政策系统看,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一些不属于政府决策机构的政治势力总会试图影响公共政策的走向。在台湾的政治生态中,公共政策往往是执政党与反对党互相妥协的结果。为了达到政党竞争的目的,反对党总会试图通过对执政党政策的反对来满足既定选民的意愿,进而扩大政治影响力。一般而言,反对党的政策参与主要体现为舆论操控以及政策博弈,试图对政策决策主体的制定行为施加一定的影响,从而改变政策的内容偏向。
  (一)民进党的舆论操弄
  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舆论传播是政策参与者介入政策过程的重要途径。在台湾公共政策系统中,反对党往往是通过舆论操弄来扩大自己的政治支持。在国民党上台以后,民进党就擅长通过操控社会舆论,给政策决策主体施加强大的政治压力,进而影响当局的决策行为。
  对于国民党倡导建立的两岸经济交流协议,民进党一开始就持反对的立场,并借此挑起社会舆论的分歧与对立。早在2008年“大选”中,民进党候选人谢长廷就大肆攻击国民党候选人主张的两岸经济交流议题,谢长廷曾多次在公共场合将国民党所主张的两岸共同市场攻击为“一中市场”,鼓吹扩大两岸交流会损害台湾竞争力,牺牲台湾民众利益。经过民进党人的恐吓和抹黑,不仅在民进党支持者中渲染了反对扩大两岸经济交流的舆论,还使得很多民众对国民党倡导的两岸经济交流政策产生了误解。民进党的舆论操弄使得两岸经济交流被政治污名化,更使得两岸在以后的经济交流中陷入一种不利的舆论环境
  2008年5月,国民党上台执政以后,民进党继续坚持反对国民党当局提出的两岸经济交流协议,先后通过电视谈话节目、报纸专访、会议讨论以及电视辩论等形式,竭力唱衰ECFA,大力渲染ECFA会损害台湾整体利益,丧失台湾竞争力,甚至出卖所谓台湾 “主权”。在民进党的这种舆论操控中,一方面是给支持者灌输民进党的政治立场,使其支持民进党的政治决策;另一方面则是夸大ECFA的负面效应,而尽力隐瞒ECFA带来的积极成果,从而对台湾中下层民众产生误导。此外,民进党还通过民调诱导,来掩盖真实的民意走向。最后,民进党还积极组织社会抗议活动,借此扩大台湾社会的反ECFA舆论,对马英九当局的ECFA政策施加压力,迫使执政当局作出政策妥协,借此达到反ECFA政策的政治效果。
  事实证明,民进党操控反ECFA的舆论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在国民党上台后的很长时间内,民进党一直掌控了“国民党两岸政策失败、导致台湾民穷国弱”的议题方向,而国民党只能苦苦在后追赶与忙于解释,特别是为了改变被动的地位,国民党不得不作出一定的退让,如将原来的CECA更名为ECFA。这说明,在当前的两岸政策制定中,对于执政当局主导的公共政策,反对党总会通过强大的舆论操控,来干扰或阻止执政当局的政策制定,一旦反对党在舆论传播中占据优势,将会对执政当局的政策制定产生很大的阻力。
  (二)民进党的政策博弈
  在公共政策制定中,作为政策参与主体,各种政党以及社会团体总会给政策决策主体施加影响,特别是通过讨价还价的政治博弈,尽可能在政策制定中体现自己的切身利益。在ECFA的制定过程中,以民进党为代表的反对党不仅通过舆论传播来影响和操控民意走向,还通过各种途径直接与执政当局展开协商、博弈,最终使得ECFA政策体现反对党一定的政治利益。
  民进党试图通过干预政策的制定方式来阻碍ECFA的形成。自从马英九当局提出与大陆签订ECFA政策以来,为了避免国民党拥有的立法优势,首先,民进党联合台联党等政党在立法机构中提出了“ECFA公投”议案,试图通过“公投”的激进方式来阻止国民党当局对ECFA的主导权,同时坚称,ECFA协议不能完全由行政当局主导,而必须送交“立法院”审议,并要获得“立法院”的表决通过;其次,民进党在立法机构与执政党展开了激烈的较量与博弈。在立法机构中,民进党又提出了针对ECFA的“实质审查、逐条讨论和逐条表决”,试图在立法过程中对国民党当局主导的ECFA政策进行修订,达到干预ECFA内容的目的。但是,由于民进党限于少数席位的劣势,已经无法主导ECFA在立法机构中的立法议程,因此,只好经常采取瘫痪议事,反锁会议室、暴力霸占主席台等激烈手段进行杯葛,试图通过技术手段甚至暴力手法进行阻挠,尽可能在立法程序中实施政治干预,最终达到扼杀ECFA政策的目的 。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