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性别研究的学科性质与时代特点(3)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畅引婷 发表于:2010-10-15 23:25  点击:
【关健词】妇女学;妇女研究;性别学
三、妇女/性别研究的学科特点 关于妇女与性别研究的学科特点,一方面可以理解为这一学科和其他传统学科的区别,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通过怎样的方式方法来建设这一学科。对此,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概括,但

  
  三、妇女/性别研究的学科特点
  
  关于妇女与性别研究的学科特点,一方面可以理解为这一学科和其他传统学科的区别,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通过怎样的方式方法来建设这一学科。对此,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概括,但由于所观照对象和依据标准的不同,其论述也各不相同。如,跨学科性、批判性、开放性、行动性、抽象性、多样性、本土性、借鉴性、实践性、创新性,等等,都不同频次地出现在各种论文和著作中。下面就谈谈自己对跨学科性、批判性、开放性的一些个人的看法,同时提出了“建构性”的问题。
  
  (一)跨学科性
  妇女/性别研究的跨学科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一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讲,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三者之间实现跨越。二是从学科建设的角度讲,在传统学科的科目/课目之间实现跨越。具体到教学,就是在高等教育的体制内,以学院或系为单位、以课程为依托、以教材为载体,进行学科建设。三是以传统学科为依托,在妇女/性别研究的不同学科/专业之间实现跨越,同时寻找妇女/性别研究与传统学科的联系与区别,从而确立妇女/性别研究独立的学科地位。四是从研究主体、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来讲,在不同的身份之间和不同的视角之间实现跨越,即在国家/地区、种族/民族、性别/年龄、阶级/阶层、宗教/文化等多种不同的身份之间实现转换,在多个不同的视角之间实现跨越。五是从研究的目的/目标讲,在自然人、社会人和本我之间实现跨越,将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本质属性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实现“真正的自我”。
  不可否认,上述每个层面的纵横“跨度”都是相当大的,对具体的研究者来讲,跨度越大,研究越深入,越全面,结论越接近事实存在的本真,不同学科之间学术边界的化解越“自然”;但同时,跨度越大,难度越大,对研究者个人学术素养和生活积累的要求也越高,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就越多。否则,难以实现实质性的“跨越”。
  再具体些来讲,上述几个层面的“跨越”同时也会产生正反两方面的效应,其积极意义是为一个新兴的学科提供了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每个研究者和教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兴趣点切入都可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教学基点,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立足点。但从负面影响看,由于不同学科之间的“学术规范”和“学术边界”的限制,又为相互之间的跨越设置了“障碍”,使得不同学科的妇女/性别研究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受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一学科向更深层次发展。
  
  (二)批判性
  从近十多年妇女/性别研究的成果看,不论从概念上还是理念上,“批判”、“解构”、“颠覆”等词汇出现的频率都相当高,同时与此相近或相应的词汇还有“挑战”、“质疑”、“反思”、“修正”、“改造”等等。其立论的前提不外是:世界历史是一部男权文化的统治史,现实中父权制的遗迹仍普遍存在,因此,不揭露、批判以父权制为主导的男性中心文化,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就难以实现。而“社会性别”概念的提出,就对父权制的改造有着相当大的解释力和批判力,锋芒所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知识生产领域,对所有传统学科“女性主体缺席”的知识体系进行批判;二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对主流意识形态中“女性失语”的现象进行批判;三是在制度建设领域,对执政者的“性别盲视”进行批判;四是在思想启蒙领域,对女性“自我意识”和“群体意识”的淡薄进行批判;五是在学术研究领域,将西方文化霸权和男性霸权相提并论,并进行批判。可以肯定,凡此种种的批判所产生的实践效应一定程度上已经具有了世界历史的意义,尤其是在女权运动和女性主义行动的强力推动下,人类历史的重新书写已在悄然进行。
  但需要注意的是,批判是有限度的,即妇女/性别学科的建设必须以人文科学的研究为基准,真正回答“女人是什么”、“女人需要什么”、“女人为什么活着”等根本性的问题。如果“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甚至玩弄概念游戏的无谓争论,必然会在东西方之间、男女两性之间、不同民族之间、不同阶层之间造成冲突与对立,这样,包括妇女在内的所有人能否健康而快乐地生活在地球上就必然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三)开放性
  妇女/性别研究的开放性和批判性实际上是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是在两个不同的向度上延伸的。如果将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知识体系作为一个既存的事实,并站在女性的立场进行观照,那么“批判性”强调的是“不利于”女性的、需要扬弃的方面,“开放性”强调的则是“有利于”女性的、值得借鉴的方面。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纵向地对不同历史时期男性知识分子所创造的思想文化进行吸收,并将其思想精华和父权制文化严格区别开来,为妇女/性别研究的深入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二是横向地对不同国度女权主义各种流派的研究成果进行吸收和借鉴,在“批判”和“本土化”的过程中“拿来”为我所用。三是勇敢面对来自当代教育界和学术界男女两性学人对女权主义的质疑,一方面与自己的对立面开展广泛而深刻的“对话”,“回答批评我们的人提出的问题”,并不时地“对自己提问”(序P5),另一方面“从别的学科引进或同别的学科合作研究”,充分认识研究中多种声音并存的重要性。四是积极接受来自妇女群体内部不同阶层的挑战,以便用她们在生活、生产、生育、生命过程中的“经验”,充实、完善有关妇女的知识及其体系。
  开放性也会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开放性”的学术品格和“海纳百川”的学术气度,活跃了研究气氛,丰富了研究成果,壮大了妇女研究的力量;另一方面对男性思想成果的吸收,在不自觉中有可能被其同化,在女性研究内部关于父权制的争论,有意无意间可能会使女性内部产生分化;再一方面开放的无限度和学科边界的模糊,使得妇女/性别研究难以在当前高等教育的体制内找到自己的准确位置。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