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若水“体用浑一”修养工夫的思想理路(2)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孟淑媛 发表于:2013-11-28 20:39  点击:
【关健词】体用混一;支离学弊;心合内外;随处体认天理;修养工夫
可见,气是本原,是宇宙统一性的体现,天地人、物质和精神都是气的不同表现形态。在这个基础上,甘泉以气作为人与天地贯通、与万物通体合一的根据,陆续提出了物我无间、万物同体的思想。 甘泉又提出道和器(气)的

  可见,气是本原,是宇宙统一性的体现,天地人、物质和精神都是气的不同表现形态。在这个基础上,甘泉以气作为人与天地贯通、与万物通体合一的根据,陆续提出了“物我无间”、“万物同体”的思想。
  甘泉又提出道和器(气)的关系,他是这样描述的:“宇宙间一气而已。……自其生物而中者谓之性……自其性之动应者谓之情,自其至公至正者谓之理,自其理出于天之本然者谓之天理,其实一也。”[7]9“阴阳合德,刚柔适中,理也,天之性也。夫人之喜怒,气也;其中节焉,理也;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道也者,阴阳之中也。”[7]10在甘泉那里,道、理、性是同等层次的范畴,道即理、性即理,都是气之中正。只不过,在含义上稍有侧重,理偏重规律,道偏重轨迹,性偏重属性。
  甘泉把理、道、性诠释为“气之中正”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
  首先,“中正”意为不偏不倚、至公至正、廓然大公、浑自天然,是蕴涵着分殊生化于一体之内的“生”,是自然真实的“诚”。以阴阳二气合德、刚柔适中解释道、理和性,这个中正状态就兼具自然性和伦理性。就自然性来说,理是自然流行,没有主宰,没有人格性;就伦理层面来说,理是仁或生意,狭义来说,天理是仁义礼智信之仁,广义来说,天理是天地生生之仁。湛若水体悟到人心对万象粲然的感应,那么人心中自然蕴涵着与宇宙一般的勃勃生意,“生”亦是天理、性、心三者贯通融会一体的纽带,《新论》中说:“性也者,生也。”[3]1-13理、性、心都以生为内容,而“中和”则是“生”所依赖的浑然状态。
  其次,道、理、性为“中正之气”,否定超越于气之外的形而上的存在,理和气是一体,而不是像程朱那样把道器分为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两截。甘泉明确说:“气与道为体,得其中正即是性、即是理、即是道。”于是道与器、体与用、理与气最后达成浑然一体。道器之间没有理先气后,更无理体二分,所谓“气其器也,道其理也。天地之原也。器理一也”[6]。
  最后,甘泉说:“权即是中,中即是理。”“权”便意味着“随时变易”,也就是说中正之理体是不变的,但中正之状态是随“时位”变动而和谐的动态平衡。甘泉运用了体一分殊的思维模式,认为“天理无有定体”,要随时随事体认天理。这实际上说的是理的具体化和分殊的问题,避免把理抽象、僵化和悬置起来。
  宋明理学经常用“一”和“殊”表达道器关系,从“道一理殊”的逻辑来讲,甘泉所言“中和”之天理是包容贯通天地万物之公理,是周行宇宙之“大道”,亦即事事物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理一气殊”的逻辑讲,作为气之“中和”的“生理”与气之偏本就一体无二。在道器浑一基础上,甘泉进一步提出:“气得中正发于事物即道即义”, “道也者,中正之理也。其情发于人伦日用而又不失中正焉,则道矣。”[8]13道不离器、理不离事。体用合一无间,道通贯万事万物。天理,寂则为廓然大公,感则物来顺应;道,寂则为天道自然,发则为人伦日用。甘泉强调的“理一分殊”是指“理自一体而分殊”,道理自包含了事中之理、器中之道。
  可见,甘泉在本原上主气一元论,在本体论上主心物合一论,而后者才是具价值性、境界性的心本体论。正是通过把宇宙论和本体论合而为一,他建立起了“体用浑一”的思维模式。
  (二)万物一心——心合内外
  甘泉虽把气作为万物本源,最终又以心为本体,把心、性、理合一,包贯于心中。
  “宇宙间一气而已。……自其精而神、虚灵知觉者谓之心。”[7]9“人与天地同一气,人之一呼一吸,与天地之气通为一气,便见天人合一处……天地与人同一气,气之精灵、中正处即心。故天地无心,人即其心。”[9]87这里的心有两层含义:1.心是气之精,具有虚灵知觉和思虑作用。故“天地无心,人即其心”。由于万物一体,同归于气,人以其心成为统摄万物的存在。2.心是气之“精灵中正处”,所以,人心是天地万物之本体,与天地同大。
  甘泉的心既与万物一体,又以本体性和认知功能统摄万物。这样,人与天地同心同体,参赞位育,与天地配。此宇宙化育之心与个体的虚灵之心是一非二。心作为本体,本然包摄万物,与万物浑然一体,有万物皆备之理;心具有知觉作用,从应然的角度又可具有贯通心与万物的作用。
  在以上理论的基础上,甘泉认为心、理、性皆为气之中正,心为精灵之本体,因此,心即是性、理。(并不是阳明的“心即理”,而是“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心与同是气之中正的道、理、性是什么关系呢?首先,“心即天理”:“天理只是心之生理,如彼谷种,仁则其生之性,仁即是天理也。心与天理何尝有二。”[10]天理是心本身所固有的生生之仁性,这个天理, 是人生而具有的,原本就存在于人心。天理不仅是万物一体之理,又是心之体,是即主即客的。其次,“心即性”:“性者,心之生理也,心性非二也。”[11]2心以性、理为体,心、性、理又都是中正之气,因此,甘泉说:“心也、性也、天也,一体而无二者也。”[9]78心、性、天理是浑然一体的。这里的心指本然的本体之心,而非现实的心。
  由此,甘泉提出了心合内外的思想。
  天、地、人与万物一体,理气合一、道器浑一,心为万物本体。因而,万物、天理全在人心,人心之理全是万物之理,万物皆备于我。“人心与天地万物为体,心体物而不遗。知心体广大,则物不能外矣。”[7]55
  心为本体之心,“与天地同大”,所以心能包贯天地。“心也者,包乎天地万物之外而贯夫天地万物之中者也。中外非二也。天地无内外,心亦无内外,极言之而已。”[11]47包,指本心为天地万物之本体,故与天地万物同大,则天地万物都不在心之外,心物无内外之分;贯,指本心之天理、天性贯于万事万物。正是在这两层意义上,人心在本然和应然两方面都是合内外,体万物不遗。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