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胡小平 发表于:2011-12-01 13:59  点击:
【关健词】问题教学法;有效教学;思想政治课
:“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的。问题教学法是实现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提出问题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所谓“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问题教学法的涵义
  什么是问题教学法?笔者从本人涉及的资料中,尚未找到定义性的答案。古今中外,很多教育学者都提出了问题式教学的概念。从我国古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提法,到古希腊苏格拉底善于用问答方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正确答案,再到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的第斯多惠的一句至理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以至于近代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从而把问题教学程序化、模式化。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在《现代的课》一文中的一段话中,似乎可以见到答案的概貌:“从内部结构的观点来看,可以认为问题性的课是这样的:在这种课上,教师有意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这种作法的问题性水平较高),或由教师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并解决它们,在此同时向学生说明在该探索情境下的思维逻辑(这种作法的问题性水平较低)。”马赫穆托夫的这段理论概括,与我们对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在客观上是相吻合的。因此,我们对问题教学法本身可以作这样的界定:问题教学法是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即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教学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一)提出问题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与核心
  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总是发现问题,感到有需要解决的矛盾,然后才会积极思维,想办法解决矛盾,产生主动精神。例如,在进行“意识的本质”框题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设计以下三个问题:1、意识是从来就有的吗?如果不是,其发展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2、人脑为什么可以产生意识?是不是有了人脑就一定能够产生意识?3、有人说,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意识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现在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对过去的总结和对将来的展望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你怎么看?学生就会在问题的刺激下,认真研读教材,并力争通过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课堂的“有效性”也就成功了一半。当然,问题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它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开端,而且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都存在。知识只有围绕问题而展现开来,才能很好地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进而才真正成为其内在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使其存在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使教育时时处处都有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实现有效教学的过程与环节
  教师创设了问题,耐心地、正确地去引导学生、激发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去“求解问题”,就成了整个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兼顾全体学生,引导和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和帮助学生一起分析问题的实质;对各种可能思路的研究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各种“答非所问”的问题进行纠错探源,因为错误往往是正确的“母体”;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增强学生求解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让学生主动求解问题,寻求问题的答案。如在讲授“商品的价值量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一问题时,教师有意提出这出如下问题: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商品的价值量反而越低,这样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后不是反而吃亏了吗?一位学生忙于回答说,是的,但很快又否定了自己的观点。这时课堂里一片寂静,而学生的思维却被激活了,强烈的求解问题的好奇心会驱使每一位学生进行多层面的认真思考,进而探求问题的正确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有效”形成了完美的结合。
  (三)再生问题是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与归宿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而在问题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可以说,学生能否再生问题是衡量学生是否取得进步与发展的标志。从这种意义上看,衡量教师教学的成败,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问了多少为什么;不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质质疑、评判了多少。在问题教学活动中,教师既教学生质疑,又教学生会质疑;既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又教给学生释疑的能力。“会学”是不够的,还要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新知识点形成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散、深化,使知识得以迁移、发展,师生再创新的问题情境,或者是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对学生的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这正是教学的真义所在。
  例如:在学完“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内容后,师生可以再生以下问题:1、为什么同班的同学,在大致相同的条件下受教育,有的进步很快,有的进步较慢呢?2、为什么方仲永5岁就能“指物作诗立就”,到了20岁却变得平庸无奇,“泯然众人矣”?3、如何正确评价我国的腐败现象?4、为什么和狼生活在一起的羊群会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和知行的统一。
  三、有效问题应该具备的五个特点
  (一)教学问题形式要“趣”,激活学生多项思维。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发展创新思维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适当地引入时政热点、轶闻趣事或诗歌名言等来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主动地去探索、研究。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