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中国邪教信众基本心态及其治理(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冯艳泽 发表于:2012-02-14 14:25  点击:
【关健词】邪教信众;基本心态;治理
基于功利的目的,民众入教后并不是一下深陷其中,而是循序渐进的。怀有反正信了没坏处的心理,频繁参加邪教组织的活动,渐渐对邪教组织产生一种依赖感,在与同行以及骨干的交流沟通中,精神被邪教控制,对邪教由依

  基于功利的目的,民众入“教”后并不是一下深陷其中,而是循序渐进的。怀有“反正信了没坏处”的心理,频繁参加邪教组织的活动,渐渐对邪教组织产生一种依赖感,在与同行以及骨干的交流沟通中,精神被邪教控制,对邪教由依赖感变为强烈的认同感,就这样,信众从一开始的不自觉被动转变为自觉主动,直至信众无法自拔。
  (三)一定的盲从性
  大部分信众接触邪教,就是源于周围所熟悉甚至自己崇拜的人加入后的宣传。另一方面,邪教组织的骨干在传播过程中的大肆渲染,抓住了信众的心理。加之民众对宗教以及对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缺乏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很容易受到蛊惑,随波逐流,误入歧途。
  三、对邪教信众的治理
  我国在长期地与邪教斗争的过程中,对于邪教的治理,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一贯坚持综合治理的方针,即“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单位齐抓共管,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实行群防群治,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和文化的教育的多种手段,打击、取缔、防范和从根本上减少和预防邪教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稳定”。④依据这一指导方针,从邪教信众的基本心态出发,对邪教信众的治理是邪教综合治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根本上有针对性地“治心”“治愚”,彻底破坏邪教得以滋生成长的土壤。对邪教信众心态的治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找准邪教信众的认识误区,弥补他们的知识空白,建立相应机制
  很多信众是出于祛病强身的心理而信“教”,针对这一点,一是宣传卫生知识,针对邪教谬论“有病不求医,邪教能治病”,讲解生病起因与防治;二是结合医疗改革、医药改革,切实解决一部分群众“就医难、买药难、有病不敢上医院”的问题;三是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加强疑难病症的攻坚力度,让疾病可治愈,不再神秘,不再被赋予迷信等隐喻色彩。
  (二)加强全民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全民道德素质,丰富文化生活,充实心理空间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防治邪教的斗争的全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导向性的战略地位。首先,坚持唯物论的宣传教育,反对有神论,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群众武装群众,从思想上给广大人民群众一个认识邪教的工具,构筑抵制邪教的思想堡垒;其次,加强道德教育,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正确认识人生中的挫折不如意,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教育,从小就应该培养正确认识挫折的意识,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地认识挫折认识自己,用优良的意志品质战胜困难;最后坚持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内容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阵地,一方面党和政府在转型期做好惩治腐败,避免两极分化等方面的工作,保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另一方面人民群众也应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正确认识在转型期我国出现的问题,不能因为存在的问题而消极地否定社会主义以及党和政府的领导。
  (三)做好邪教信众的转化教育
  邪教信众中绝大部分属于一般群众,甚至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之中不少人是文盲、法盲、科盲,面对邪教的欺骗迷惑加之自身认识问题不足而深陷其中,精神受到控制。我们应加强信众的转化教育,第一,对邪教信众要立足于教育和引导,从各个方面关心帮助他们。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走出邪教同行交流的圈子,使他们的心理活动逐步向外开放。寓教于情,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他们认识邪教的本质,重新生活。第二,对待邪教信众不歧视不嫌弃,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合法权利。第三,对邪教信众的转化教育要时刻关注,避免信众思想上的反复。从信众的不同心态出发,因人而异地采取转化措施,面对思想上的反复要仔细分析原因,不能强制对待,应耐心做好转化工作,否则适得其反,功归一篑。
  (四)让已转化的邪教信众发挥“现身说法”的作用,为反邪教斗争做一份贡献
  基于邪教信众的盲从心态我们认识到身边的人对个体加入邪教有很强的影响力,反之能够走出邪教,身边的人的真实事例同样具有很大的感染力。从邪教阴影中走出来的信徒与依旧沉溺于邪教的“教友”进行同样平等的对话,分享摆脱邪教的心路历程,讲述受邪教迫害的切身体会,可以让信众更加真切体会到邪教的欺骗性和危害性,这样的转化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总之,邪教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是一种祸害,是一种灾难,它践踏人的生命和健康,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同邪教的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对邪教的综合治理在关注对邪教的取缔的同时关注信众的心态,着力满足群众的信仰需求,解决部分人民群众心态失衡问题,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从思想上彻底破坏邪教生存的土壤。
  注释:
  ①苏珊•桑塔格著.程巍译.疾病的隐喻[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5.
  ②王庆德.魅力权威与明清民间宗教教首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02.
  ③吴东升.当代中国邪教聚合机制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09.
  ④孔祥涛主编.宗教、教派与邪教[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267.
  参考文献:
  [1]苏珊•桑塔格著.程巍译.疾病的隐喻[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2]吴东升.当代中国邪教聚合机制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孔祥涛主编.宗教、教派与邪教[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
  [4]论邪教(首届邪教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
  
  
  (上接第57页)别译为“您的”、“我的”,对这两句来说,这样翻译没有什么问题,但我们通过对更多语料的分析和对整篇文章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其”字根本不是人称代词。最明显的例证是下面这句:
  (19)王陵眼润耳热,暂请卢绾入楚,探其陵母。
  “其”后加“陵母”,不可能翻译为“他的王陵母”这个例子非常典型,说明敦煌变文中一些看似可以翻译为“我”或“你”的“其”字,实际上根本不是人称代词,不用翻译出来的,仅仅起到一个使节奏和谐的作用。如“卿等远来上帐,赐其酒饭!”(《汉将王陵变》)根据上下文判断,可译为“你们”,但不翻译出来更合适。“其”在句中无实义,只是为了凑字数,凑够四字,协调音节句式,使说唱文学的结构趋于统一。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