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痹的源流及相关历史文献复习(2)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李满意 娄玉钤 发表于:2014-02-24 20:13  点击:
【关健词】风痹;风湿病(痹病);三级痹病;源流;规范化;虚邪瘀;文献
1.1.4 走注 把行痹称为走注首见于《儒门事亲》,其曰:《内经》曰:风气胜者为行痹,风则阳受之,故其痹行,旦剧而夜静;世俗莫知,反呼为走注疼痛虎咬之疾。可以看出,走注疼痛是行痹的世俗称呼,应始于民间俗称,

   1.1.4 走注 把行痹称为“走注”首见于《儒门事亲》,其曰:“《内经》曰:‘风气胜者为行痹’,风则阳受之,故其痹行,旦剧而夜静;世俗莫知,反呼为走注疼痛虎咬之疾”。可以看出,“走注疼痛”是行痹的世俗称呼,应始于民间俗称,但其后在明清医家及文献中盛行,影响颇深。如《证治准绳》曰:“行痹者,行而不定也,称为走注疼痛及历节之类是也”“行痹即走注疼痛”;《医宗必读》曰:“风痹……古称走注”。《证治汇补》曰:“行痹者,……亦曰走注”。《张氏医通》:“行痹者,……走注关节疼痛之类”“行痹者,走注无定”。清·冯兆张《冯氏锦囊秘录》曰:“行痹者,行而不定也,今称为走注疼痛。”《症因脉治》则曰:“风痹之症,走注疼痛。”顾靖远《顾松园医镜》、《医衡》及《金匮翼》皆曰:“行痹者,行而不定,世称走注疼痛之类是也。”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风胜为行痹,……古名走注”等。说明“走注”在当时也是行痹别名之一,形容其疼痛“走注不定”。
  1.1.5 麻痹 把风痹称为“麻痹”仅见于明代方毂等《医林绳墨》,其曰:“《内经》曰:寒气胜为痛痹,风气胜为麻痹,湿气胜为着痹。河间曰:痹者留而不去,则四肢麻木拘挛是也;又曰:腰项不能俯仰,手足不能屈伸,动辄不能转移,此痹之为病也。大率痹由气血虚弱,荣卫不能和通,致令三气乘于腠理之间。殆见风乘则气纵而不收,所以为麻痹。”所论“麻痹”以“麻木拘挛”为主要表现,明显与风痹、行痹之意不符,故不为广大医家所接受。
  1.1.6 历节 把历节归为行痹首见于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其曰:“历节风痛,以其痛无定所,即行痹之属也”“风气胜者为行痹。盖风者善行数变,故其为痹,则走注历节。”《证治准绳》曰:“行痹者,……称为走注疼痛及历节之类是也。”《冯氏锦囊秘录》曰:“风气胜者为行痹,……俗名流火及历节风。”日本丹波元简《杂病广要》曰:“历节,即行痹、痛痹之属。”《医醇賸义》曰:“历节作痛而为行痹。”可见“历节”当时也是行痹别名之一,但不常用,多作为症状描述,形容其疼痛“遍历关节”。
  1.1.7 流火 风痹称为“流火”首见于《医宗必读》,其曰:“风痹,……今名流火。”《证治汇补》也曰:“行痹者,痛无定处,俗名流火。”《冯氏锦囊秘录》曰:“行痹者,行而不定也,俗名流火……。”《顾松园医镜》也曰“行痹者,……俗名流火是也。”《杂病源流犀烛》曰:“风胜为行痹,……今名流火。”以上说明流火也是风痹别名之一,形容其疼痛快速流动,“流窜似火”。
  1.1.8 鬼箭 把行痹称为“鬼箭”首见于《证治汇补》,其曰:“行痹者,痛无定处……今呼为鬼箭也。”《杂病源流犀烛》也曰:“风胜为行痹,……俗有鬼箭风之说,亦此类。”此名称也是行痹别名之一,也是形容其疼痛走窜较快,如“鬼箭”一般。
  延至近现代,部分医家鉴于前贤所论风痹病名纷杂,其说不一,所以多主张统一风痹、行痹等病名,现代多统一称之为“风痹”。
  1.2 风痹的一名多义 在历代文献中,“风痹”为一名多义之词。风痹之名也首见于《内经》,在《灵枢·寿夭则柔》中曰:“病在阳者命曰风,病在阴者命曰痹,阴阳俱病命曰风痹”,结合《素问》论有风、痹、痿、厥等病,那么风痹应该是“风”和“痹”两种病的合病,“阴阳俱病”,病情相对较重,故《灵枢·厥病》曰:“风痹淫泺,病不可已者,足如履冰,时如入汤中,股胫淫泺,烦心头痛,时呕时悗,眩已汗出,久则目眩,悲以喜恐,短气不乐,不出三年死也。”此处所论“风痹”显然非《素问·痹论》中的“行痹”,但后世医家多将本段话与归于风胜之行痹一起论述,显然有违《内经》原旨。其次,《景岳全书》说:“风痹一证,即今人所谓痛风也”,将风痹等同痛风,而在当时痛风就是指痹病,因此是说风痹就是痹病。另外,现代也有人认为《内经》所论风痹与现代医学系统性硬皮病极相类似[5]。因此,风痹除具有行痹之义外,其他具体含义较多且不明确,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非本文所讨论内容。
  2 风痹的病因病机
  风痹的病因有内、外两个方面。内因为正气虚弱,卫外不固,或脏腑功能失调,风自内生;而风为百病之长,且风邪不能独伤人,故寒、湿、热等其他淫邪常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因此,外因为风邪或挟寒、湿、热等邪侵袭,但其主要致病因素为风邪。
  2.1 风邪入侵 气候变化或调摄不慎,风邪入中肌肤、经络、肢体,致气血痹阻而发为风痹。如《灵枢·刺节真邪》曰:“邪气者,虚风之贼伤人也,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金匮要略》论曰:“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医宗必读》曰:“风胜为行痹……,即其下一胜字,则知但分邪有轻重,未尝非三气杂合为病也。”《医衡》曰:“三气之中,一气独甚,即能为痹。”清代尤怡言:“风气虽微,得以直入血中而为痹”。由此可见,风邪入侵是风痹发生的主要因素,为历代医家所共识。
  2.2 正气不足 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营卫不和,卫阳不固,或失治误治,或病后失养,致气血耗伤,精血亏虚,腠理空疏,风邪或挟寒、湿、热等邪乘虚入侵,搏结于肢体关节而致痹。如《灵枢·五变》云:“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诸病源候论》曰:“由人体虚,腠理开,故受风邪也”。明代李梴《医学入门》曰:“痹属风寒湿三气侵入而成。然外邪非气血虚则不入。”《景岳全书》则言:“风痹之证,大抵因虚者多,因寒者多。惟血气不充,故风寒得以入之。”《症因脉治》也曰:“风痹之因,或元气不充,或病后体虚,或饥饿劳役,风邪乘之,则风痹之症作矣”。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