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复原力的民族特征研究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臧爽 柏兴华 齐丽等 发表于:2013-08-15 15:49  点击:
【关健词】汉区少数民族;医学生;复原力;民族特征
 [摘要] 目的 了解汉区少数民族医学生与汉族医学生复原力的状况及区别,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提高医学生复原力水平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便利取样法,对中国医科大学225名医学生(少数民族107人,汉族118人)进行大学生复原力问卷的调查。 结果 少数民族和汉族医学生复原力问卷的评分分别为(114.85±10.40)分和(110.73±12.78)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少数民族医学生在自我接纳、问题解决、家人支持、朋友支持维度上的评分显著高于汉族医学生(P < 0.05)

       汉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民族习俗、语言文化、生活习惯、基础教育等方面不同于一般高校的学生;而学制长、课程设置多、实践性强、动手标准高、学生学习压力大是医学专业区别于人文学科和其他理科的显著特点,这些因素对少数民族医学生的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1]。社会各界以及已有的研究普遍关注汉区少数民族学生的应激生活事件以及负性心理问题。但我们在前期研究发现,尽管受各种压力事件的影响,大部分少数民族医学生仍能够进行较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这些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能够顺利地适应大学生活,并且获得学习上的成功,而仍有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存在适应不良,出现了心理障碍及学业问题。可见,应激事件与心理健康并不是直接的关系,这其中存在某些影响因素,复原力就是其中之一。复原力是个体在危机情境和压力事件中,能够经得起困难,在压力环境中进行有效地健康应对和调试,并且获得良好的适应性结果的能力[2]。复原力高的个体在应对负性生活事件的能力较强[3]。为考察汉区少数民族医学生以及汉族医学生复原力的情况,分析复原力这一心理健康调节变量在医学生行为中的调节作用,笔者对中国医科大学225名少数民族医学生以及汉族医学生的复原力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取样法,于2012年12月选取中国医科大学生源地为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五年学制少数民族医学生107人、五年制汉族医学生118人为研究样本,共计225人。其中少数民族医学生分别是维吾尔族90人,哈萨克族10人,蒙古族5人,回族4人,朝鲜族4人,柯尔克孜族3人,满族1人。年龄17~26岁,平均(21.62±1.41)岁。其中男生98人,女生127人。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应用大学生复原力量表[4]进行评定。问卷共计31个条目,每条由“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5级评分,分别赋值1~5分,总分155分。归为自我效能、自我接纳、稳定性、问题解决、朋友支持、家人支持6个维度。其中自我效能共5个条目,分数范围5~25分;自我接纳共3个条目,分数范围3~15分;稳定性共7个条目,分数范围7~35分,问题解决共3个条目,分数范围3~15分;朋友支持共8个条目,分数范围8~40分;家人支持共5个条目,分数范围5~25分。量表中反向计分的条目在数据整理阶段对其分值进行转换。本次测量中,医学生复原力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848。
  1.2.2 调查方法 被试者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调查,统一主试、统一指导语,调查量表以匿名方式作答,量表当场收回。共发放量表231份,回收有效量表225份,有效调查量表的回收率为97.4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聚类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学生复原力的民族差异
  汉区少数民族医学生与汉族医学生复原力的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少数民族医学生在自我接纳、问题解决、朋友支持、家人支持以及复原力总表上的评分显著高于汉族医学生(P < 0.05)。在自我效能、稳定性维度上,两组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不同民族的少数民族医学生的复原力比较
  少数民族医学生不同民族间复原力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不同少数民族医学生在复原力量表的各维度及总表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2.3 少数民族医学生复原力的性别差异情况
  不同性别少数民族医学生复原力的比较见表3。
  由表3可见,少数民族女生在问题解决、家人支持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男生(P < 0.05)。而在其他维度以及复原力总表上的评分两组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4 汉族医学生复原力的性别差异情况
  不同性别汉族医学生复原力的比较见表4。不同性别汉族医学生在复原力量表的各维度及总表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2.5 医学生复原力水平的分类比较
  为了对每个学生的总体复原力水平做出评估,采用聚类分析对医学生的总体复原力水平进行描述和分类。使用复原力量表的六个维度作为聚类变量。首先采用系统聚类法,根据能力评定的一般规律,将分类数设为3~5类,获得聚类分析的垂直冰柱图和树状图,结合能力评定的特点,确定将样本分成3类或4类,进行两次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将样本分成4类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和理论构想,是最佳的分类方法。鉴于汉族医学生与少数民族医学生在复原力量表的评分上存在差异,根据聚类分析分类的结果分别对少数民族医学生和汉族医学生进行方差分析。学生在以复原力评分为类别划分依据时各类别的人数的分布及得分情况见表5。方差分析结果提示,各复原力类别医学生在复原力量表的评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均P < 0.05)。

    3 讨论
  3.1 汉区少数民族医学生与汉族医学生复原力的差异分析
  学业压力以及环境适应问题是每个大学生都需要面对的压力事件。而少数民族医学生入学后,由于既往教育环境以及学习基础的差异,还要加强普通话学习、英语学习,学业负担较重。此外,由于部分少数民族和汉族存在较大风俗习惯上的差异,这些生源地的少数民族学生需要进行更多的生活方面的适应。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和汉族医学生相比,少数民族医学生在自我接纳、问题解决、家人支持、朋友支持以及复原力总表上的评分显著高于汉族医学生,而在自我效能、稳定性方面差异不大,提示少数民族医学生复原力的总体水平较高。少数民族医学生在自我接纳的评分高,这与秦昌宏等[5]的研究结果相似。是罗森塔尔效应的体现,由于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少数民族学生考入高校的比例较低,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不仅成为同龄人羡慕的对象,也是家长甚至是同族人引以为傲的资本,这些因素增强了少数民族学生本身的自信心,体现为学生高度的自我接纳及认同。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是复原力的一个重要保护因子,复原力发展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交互的连续动态过程,个体在每个生长阶段都会遇到新的危机,在此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发展出新的应对能力,这些新的能力又再次成为复原力的重要元素,如此一直不断地建构才发展出复原力[6]。高水平复原力的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强,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会带动复原力的提高。少数民族医学生家人支持维度上的评分较高,这与宋慧玲等[7]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韧性研究中获取的结果相同。可能是由于少数民族学生远离家乡,进入一个差异较大的陌生的文化环境,学生的家人会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支持,虽然生活区域存在着改变,但家庭给予的关爱也较多。少数民族学生也由于受宗教传统与语言文化的影响,具有强烈的民族亲和感,对于本民族的同学,在心理上有一种天然的联系,共同语言多,易互相关心,沟通情感,认同感强,互相交往频繁,很容易建立起密切的人际关系[8]。这些拥有共同的生活和意识习惯的少数民族学生会自觉地形成非正式的民族群体,在群体内分享共同的文化,获得同伴的帮助。这种自发形成的少数民族群体为相比于大学生中的同乡会,有更强的组织性和凝聚力,成员之间容易建立亲密的友情,互助和交流更强。少数民族学生虽然远离了自己家乡,但在高校少数民族群体中仍然可以获得更多来自同伴的支持和帮助,因而在朋友支持维度的评分很高。复原力是个体能够承受住困境或压力并在困境中适当调试的能力,少数民族医学生的复原力总体水平高于汉族医学生,这种高水平的复原力有助于少数民族医学生在应对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可见复原力并不是一个离散的、个性话的特征,而是与家庭、社会、学校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综合结果。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