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复原力的民族特征研究(2)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臧爽 柏兴华 齐丽等 发表于:2013-08-15 15:49  点击:
【关健词】汉区少数民族;医学生;复原力;民族特征
不同少数民族医学生在复原力量表的各维度及总表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可能是与本研究中不同民族受试对象的样本量差距过大有关。由于本研究采用了便利取样法,提取了某一时间段我校生源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所有少数民

  不同少数民族医学生在复原力量表的各维度及总表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可能是与本研究中不同民族受试对象的样本量差距过大有关。由于本研究采用了便利取样法,提取了某一时间段我校生源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所有少数民族学生的相关信息,受学校招生规模以及招生地域的限制,本研究中各民族生源比例上存在显著差异,进而影响了少数民族学生间的比较。
  3.2 不同性别的医学生复原力的分析
  本研究发现,男性少数民族医学生的问题解决优于女性少数民族医学生。这主要是由于在中国传统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影响下对男性的教育和期望是独立的、理性的、有担当的,这种传统的社会角色认知和社会责任感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男性性格和行为方式。他们更愿意承担重任、独立解决问题。少数民族女生的家人支持优于男生。可能家庭本身认为女性是弱势群体,为提高个体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对待孩子培养上和关怀上对女性投入的精力高于男性,同时还与社会对女性角色定位以及她们更善于利用社会支持有关[9]。少数民族医学生复原力总表及其他维度中男生和女生的评分无显著差异、不同性别汉族医学生在复原力量表的各维度及总表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男女生间复原力无显著性差异的特点,与徐浩岚等[10]对437名贫困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相同。可能是性别因素并不一定是影响复原力的稳定、独立的因素,会受应试对象及样本量等因素的影响。
  3.3 医学生不同复原力水平的分类分析
  表5的结果可见,就少数民族学生而言,1类学生占少数民族医学生的34.58%,在自我效能、稳定性、复原力总表上的得分高,属于复原力好的学生;2类学生占少数民族医学生的14.02%,在自我效能、自我接纳、问题解决、朋友支持上的评分高,但在稳定性维度上的评分略低,属于复原力较好的学生;3类学生占少数民族医学生比例的48.60%,在朋友支持、家人支持维度的评分最低,在其他维度以及复原力总表上的评分均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他们获得的家人和朋友的支持较少,属于自我应对问题和压力的情况,缺乏社会支持,此类别学生占少数民族医学生的近半数比例,应值得教育工作者加强关注;4类学生所占的比例最小,仅占少数民族医学生的2.80%,在朋友支持、家人支持维度上的评分最高,但在自我效能、自我接纳、稳定性、问题解决以及复原力总表上的评分最低,属于复原力较弱的学生,他们能够获得家人、朋友的帮助和支持,有了一定的心理依靠,但在心理发展的其他方面仍需要获得改进,属于需要被重点关注的人群。
  汉族学生中,1类学生占汉族医学生的44.92%,他们在自我效能、自我接纳、稳定性、问题解决、朋友支持、家人支持、复原力总表上的评分高,属于复原力好的学生;2类学生占汉族医学生的34.75%,在自我效能、问题解决、朋友支持、家人支持维度上的评分较高,无评分明显偏低的维度,属于复原力较好的学生;3类学生占汉族医学生的17.80%,复原力各维度以及复原力总问卷的评分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因此应加强对此类学生复原力的干预和指导;4类学生汉族医学生的2.54%,在复原力各维度及复原力总表的评分均处于最低值,此部分学生所占的比例较小,应对这样的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干预和指导,避免其性格和学业的边缘化。

    总的来说,少数民族医学生和汉族医学生中四类群体在各因子上的得分存在相似的分布,即1类学生在各因子上的得分均处于高水平,该类别学生占学生总体的40%左右;4类学生则与之相反,得分均为低值,该类别学生所占的比例最小;而2类和3类学生处于中间水平,在复原力量表某些维度上评分较好,而在另外一些方面的得分偏低。复原力本身是一种保护性因素,复原力高的个体应对压力事件的能力较强,对于复原力的分析和研究目的是对那些存在心理问题以及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检测和诊断,并及时地给予干预,防止心理问题及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已有的研究表明,某些心理行为课程与家庭干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复原力水平,减少因疾病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参与者的身心健康[11]。可见有效的干预和指导具有提高学生复原力的作用。本研究已筛查出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中都存在2%~3%的复原力差的学生,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对这些学生进行重点关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疏导。同时还存在虽然复原力总体水平尚可,但部分心理认知及行为因素相对较弱的个体,应有针对性地给予关怀和指导。
  大学生压力情境主要来源于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困境,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医学生的教育培养,关系到少数民族青年的健康成长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医学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复原力水平高的个体在良好的教育情境下,通过不断的适应和调整,能够获得良好的适应性结果,这种良好的应对会促进学生学业的成功。因此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促进复原力的提升,帮助医学生适应大学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文语,原婷.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5):965-968.
  [2] Debra AM,William DM. Resiliency in Young Children Whose Mothers are Living with HIV/AIDS[J]. Aids care,2008,20(3):284-291.
  [3] Lin KK,Sandler IN,Ayers TS,et al. Resilience in parentally bereaved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seeking preventive services[J].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ology,2004,33(4):673-683.
  [4] 阳毅,黄芳,姜农娟.大学生复原力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3):337-338.
  [5] 秦昌宏,苏芮.少数民族预科生心理素质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2,(6):173-176.
  [6] 滕沁,张宁.贫困生复原力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9):835-836.
  [7] 宋慧玲,潘运.贵州省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韧性的调查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4):35-38.
  [8] 陈建香,王云海.国际化背景下的高校学生工作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135.
  [9] 古丽巴哈尔·卡德尔,阿斯木古丽·克力木,努尔曼古丽. 维吾尔族医学生学校适应与家庭社会支持关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6):717-719.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