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藏区农业区位优势分析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邓艾马彪 发表于:2010-03-10 09:35  点击:
【关健词】青藏高原;农业区位;区位优势;计量分析;gO-:商分析法;主
[摘要]农业是青藏高原藏族聚居地区的支柱性产业。针对藏区农业发展问题相关文献定量研究和区 i i位研究的不足,本文以区域经济比较优势理论和优势产业理论为基础,采用区位商分析法和主成分分 ; i析法,对青藏高原藏族聚居地区17个地州市的农业区位优势作了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可供政府部门作 i ; 决策参考的对策建议。

一、研究背景

本文运用区域经济学相关的定量分析方法, 对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5省区藏族聚居地 区(藏区)17个地州市农业区位优势进行分析探 讨。旨在辨别藏区农业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提 出可供政府作决策参考的对策思路和政策建议。
农业是青藏高原藏族聚居地区的支柱性产 业。青藏高原以其鲜明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 特征,在国家整体发展进程中占居着重要的战略 地位(邓艾,2005⋯;高永久、邓艾,2007心1)。新中 国成立以来的50多年里,包括西藏、青海、四川、 甘肃、云南5省区藏族聚居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 水平虽然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同中国西部其他地 区一样,藏区大部分人口仍然生活在农村牧区,农 业生产仍然是该地区农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温 军,2006【33;邓艾,2005¨1)。因而,研究藏区农业 的比较优势及其发展模式,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 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期文献对青藏高原农业发展问题作了大量 研究(温军,2003【41)。相关研究可归纳为三个方 面:(1)关于藏区农牧业发展方向的研究。大部分 学者认为,从自给型、生存型、初级型的传统农牧 业向市场化、商业化、产业化的现代农牧业转变, 是藏区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邓艾,20035;闵庆文 等,2003[51;温军,2002【61;温军,2006【3 3)。应重点
实现几个战略性转变:粮食供应由“自给”向“自
主”的转变,农牧业由“增产”向“增效”转变,农牧 业生产由“分离”向“整合”转变,农牧业由“生产” 向“生态”的转变(闵庆文等,2003[51;邓艾,
2005⋯)。(2)关于藏区农业优势产业和优势特色 产品的研究。研究文献一致认为,在青藏高原洁 净的生态环境、高海拔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下,藏
区发展生产绿色生态食品的有机农业、生态农业、
可持续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优势,高原 特色生态农业是藏区优势产业(霍修顺,2001[7’; 邓艾,2005;温军,2006)。不少文献对藏区农业优 势产业和特色优势产品作了分析研究(徐建龙,
2000【8’;王清光等,2001【91;多杰才让,2004㈣;次
仁央金等,2007【lu)。(3)关于青藏高原农业发展 模式和对策的研究。研究者认为,藏区农业优势 产业的发展和特色农产品开发,需要充分考虑地 理区位、资金投入、民族文化、发展政策等因素,采 取适宜的农业发展模式和政府政策(温军,2002)。 提出了“农田生态恢复和发展的农作模式”(魏兴 琥等,2004¨副),“高原牧区生态产业体系发展模 式”(邓艾,2005),“高原农牧业结合发展模式” (温军,2006)等藏区农业发展模式。相关研究发 现,藏区农业发展对政府政策具有高度依赖性(温 军,2003;杨明洪、沈颖,2006 Ll刘);增加财政资金 对农业基本建设、农业技术、农业人力资本的投
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保持国家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对于推进青藏高原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至关重要(杨明洪、沈颖,2006)。
现有文献对藏区农业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的 分析,符合青藏高原自然生态条件和经济社会发
展状况,具有重要决策参考价值。在藏区农业从
传统农业模式向现代农业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无 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高原生态农业,还是国家 制定藏区农业扶持政策,都需要准确定位不同区 域具有相对优势的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加以重点发
展。然而,虽然不少文献已经对藏区农业优势产
业和产品作了分析,但是这一方面的研究仍然薄 弱,存在明显的缺陷:(1)缺乏定量研究。现有研 究大多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对藏区农业优势产业 和产品的选择,往往基于直观判断和简单推理,缺 乏定量分析证据。(2)缺乏区位研究。有人研究 了青藏高原特色农业竞争力(李双元等,2007),以 及青藏高原农区和半农半牧区(闵庆文等,2003)、
雅鲁藏布江中部流域(温军,2006)、青海东部农业 区(刘义花等,2006【1钉)等地区的农业优势,但是 相关文献并未对整个青藏高原各地区的农业区位
优势进行综合分析,而且对各地区优势农产品的 定位过于笼统,未做出清晰的判断。
本文运用区位商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 藏区16个地级区域∞的农业(种植业)区位优势进 行定量分析,主要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文献定量研
究和区位研究两个方面的不足;为政府部门制定 藏区农业发展政策,推进藏区农业产业化、生态化 发展进程,提供各地区农业优势产业、优势产品的 定量依据和信息。本文第二部分,简要说明有关 的理论和方法;第三部分,分析藏区17地州市的
农业区位优势;第四部分,是总的结论和若干对策
建议。 二、理论与方法 区域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选择历来被研究
发展问题的经济学家所关注。为了选择推动区域
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经济学家提出 了一系列理论基础。其中,(1)比较优势理论认为 每个国家在各个时期都必须具有某些资源的相对 优势,这就要求重点发展那些可以充分利用相对
优势的产业部门,然后以此为中心按照产业部门 之间的技术联系,逐步推动相关产业部门的发展, 形成一个能够充分利用区域优势的产业结构(大 卫•李嘉图,1817【l副;B.Ohlin,1933)。(2)主导 产业理论强调主导产业部门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
作用。认为正确选择和建设主导产业,是经济成
长中实现经济“起飞”的基本条件,在经济增长的 任何阶段,主导产业部门的飞速扩展都是经济向 前飞跃的决定性因素(罗斯托,1998[16J)。(3)区 位理论强调的则是生产的最佳布局问题,即如何 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使得生产能以较少的投入获 得较大的收益(冯•杜能,1826【171;Weber,
1978 C181)。 目前,关于区域优势产业选择的定量分析,国
内学者已作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区位商、主成分 以及偏离一份额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优势产业的 选择中(张朝辉,2003;郭文理,2001)。其中区位 商是指一个地区的特定产业部门的产出在地区总 产出中所占比重与背景区域(如全国)的该产业产 出占其总产出比重之间的比值。区位商的计算公 式如下(吴殿庭,2003 L1"):
Q=铃
式中Qj表示i地区j部门的区位商,Y。表示i 地区j部门产出,Y;表示i地区总产出,Y;表示背 景区域j部门总产出,Y表示背景区域总产出。Q;; 大于l,可认为j产业是i地区的比较优势产业;Q;;(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