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证券公司技术创新模式研究(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苑强 发表于:2011-12-02 10:41  点击:
【关健词】模块化;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四)降低技术创新的内生性风险 内生性风险是企业走向衰弱的根本性风险。通过系统集成商和模块集成商聚集在一个地理区域,形成模块集群,而模块集群具有信息异化、共同进化以及背对背的竞争特征,能够有效的化解企

   (四)降低技术创新的内生性风险
  内生性风险是企业走向衰弱的根本性风险。通过系统集成商和模块集成商聚集在一个地理区域,形成模块集群,而模块集群具有信息异化、共同进化以及“背对背”的竞争特征,能够有效的化解企业的内生性风险。一方面,由于参与合作的企业处于同一产业价值链条,如果某一环节的资产专用性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严重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整个产业的衰弱。但在模块集群下,原有价值链的上下游关系就转变为模块间平行的立体网状关系,从而降低了模块间的衔接和相互依赖,能够降低企业的资产专用性风险。另一方面,就战略趋同风险来说,虽然一个模块有众多的模块商在研发,这无疑存在着一个重复投入、资源浪费的问题,但是大量的企业在遵循看得见信息的前提下,在锦标赛激励下各自相互独立、自由的开发能够提供相同功能的模块,那么参与合作的企业的战略就不会趋同,而是建立在互补能力集成的基础上,从而有利于开发具有较高资产专用性和经济潜力巨大的创新性技术。
 四、模块化技术创新的理论挑战与发展措施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模块化创新模式使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形式不再具有刚性约束,而是弹性、动态和自发的有机结合。伴随着模块化结构与产业系统的开放融合,企业创新模式也因此发生了变化。模块化不但没有阻碍创新,而且还为参赛者提供了丰厚的奖品,模块化把竞争主体、利益和创新有机的结合起来,从“垄断创新”到“创新竞争”,使创新的资源和创新行为更加融合。
  但不可否认,模块化技术创新模式在提高创新效率和价值的同时,对传统的企业和市场理论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一)它允许劳动分工和一体化并存
  从斯密到马克思都提倡劳动分工促进经济发展,而科斯定理却给出了迥异的理论——用企业代替市场进行职能合并可以节约交易成本。在模块化创新模式下,传统的劳动分工理论和科斯的一体化分工的都得到了体现。例如各模块厂商均是典型的专业化分工,而彼此之间所构成的合作关系却又是新型的一体化——网络化的关系。
  (二)产生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共享的矛盾
  模块化创新体系的设计规则分为看得见的规则和隐形的设计规则。青木昌彦(2003)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把其分为系统信息和个别信息。一方面,在系统商进行信息异化和筛选的过程中,节省了单个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时滞,使系统信息更加一致和统一;而另一方面,处于同一模块的企业同时进行背对背竞争,遵守各自的潜规则,这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系统的内耗和浪费。
  (三)外生风险降低和内生不确定性加剧的并存
  模块化创新模式的信息异化、共同计划的结构体系以及“背对背”竞争特征,割断了内生风险和外生风险的耦合机制,能够解决企业面临的风险问题。但传统企业理论中的市场或外界环境外生的不确定性虽然在单个企业中降低了,却有可能演化成垂直一体化网络中的内生变量,导致所有合作企业承担的内生不确定性增加。
  因此,要想最大程度发挥模块化创新模式的竞争优势,必须进行可行的规则设计和制度安排。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着手:
  1、在合作企业之间进行模块化设计
  处于同一区域的企业要进行模块化协同创新,必须进行下列模块化设计:一是确定组织框架的整体结构,进行模块系统角色定位,并建立相应的内部模块化界面;二是规定模块合作方法,并根据其在模块系统中的地位及影响范围,划分内部项目模块及队伍;三是定义模块性能的测定标准,根据系统演化和角色定位调整及时进行分离或替代、去除或增加、以及归纳或改变用途等模块操作,为组织战略提供适当的支持。
  2、建立企业间相互合作的信息沟通机制
  我国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仍缺乏联系,企业之间互信机制未能有效建立,导致企业之间技术封锁,创新不足。而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兴起,围绕技术需求创新所构建的信息沟通机制正在成为合作竞争的关键。因此,要想进行模块化技术创新,区域内的组织成员必须具有更高的诚信。主要可以通过分享价值和忠诚的社会规范或者频繁的交易建立声誉市场,重点提高机会主义行为的成本和增加合作收益(龙勇,2004)。一方面通过提高模块合作创新的退出壁垒,增加成员企业的沉没成本,迫使成员企业选择诚信;另一方面通过保护性契约阻止机会主义行为。同时,增加创新收益也是促使企业选择诚信战略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日)青木昌彦,安藤晴彦.模块时代:新产业结构的本质[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18.
  [2]徐宏玲.模块化组织价值创新:原理、机制及理论挑战[J].中国工业经济,2006,(3):85.
  [3]童时中.模块化原理:设计方法及应用[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4]Tarun Khanna,The Scope of Alliances.Organization Sciences,1998,(9):3.
  [5]唐敏,张廷海.企业集群竞争力的制约因素[J].经济管理,2005,(7):37.
  [6]蒋春燕.中国新兴企业自主创新陷阱的突破路径[J].中国工业经济,2006,(4):73.
  [7]闫星宇.模块化:信息时代产业结构发展的新型模式[J].经济管理?新管理,2006,(2):31-36.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