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性创新视角下看后现代广告发展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郭曲红 发表于:2012-02-09 15:36  点击:
【关健词】后现代广告 破坏性创新
:“三网融合”时代的来临对传统广告提出了挑战,后现代广告在符合消费社会文化和受众理念的情况下孕育而生。但后现代广告自身却存在着缺陷,破坏性创新恰恰从传播学领域内的延伸意义中,为后现代广告找到了一条和谐的、可持续的破坏性创新的发展之路。

1、后现代广告的缺憾
  后现代广告有其在消费社会发展的强大潜力,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它本身所具有的缺憾。
  第一、自由的非对称性。齐格蒙?鲍曼在他的《后现代性及其缺憾》的引言中说到:“自由是一种社会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的非对称;一些人的自由意味着另外一些人的不自由。”后现代广告崇尚自由,也标榜自由。人们是社会的个体,不可能离开社会单独存在,所以绝对的自由是不可能的。在提倡极度自由的同时,也是在分解消费群体,使受众朝着他们个人认为自由发展,结果便是后现代广告越来越难把握消费者的自由心理。
  第二、文明的缺失。广告创意毕竟不同于艺术,广告创意是戴着镣铐跳舞。后现代广告力求解构经典,挪用、概念化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但是这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广告文化世俗化。受众的受教育水平不断的提升,而世俗的广告内容必定会渐渐满足不了大众的文化需要。鲍曼曾在他的书中提到:“文明的缺憾源于压抑,即人们在获得某些安全的同时,失去了自由;后现代性的缺憾源于自由,即人们在得到日益增多的自由的同时,却失去了安全。”
  第三、中国创意与原创。沉闷期的广告业引人了后现代广告,在市场下移的今天无疑是一根救命的稻草,所以广告公司纷纷效仿西方。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借鉴的多,原创的少,模仿的多,本土特色的少。所谓的后现代广告思潮俨然成为了一场“复制”运动,中国创造的重要性被跟风的大潮淹没了。
  第四、程序的牵绊。广告业要有序、规范的发展,就必须有其科学的管理。这便意味着广告创意会受到所谓的标准、指标的限制。而广告属于文化产业,应该有与之相配套的、特殊的、差异化的管理方法。可在中国,特别是在市场机制不够完善和行业不够规范的今天,一个好的idea会遭到自下而上各层领导的筛选和修改,最后当初的idea也会在“被程序”的过程中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2、后现代广告的破坏性创新发展之路
  破坏性创新首先是作为管理学的概念产生。克莱顿?克理斯坦森在他的专著《创新者的窘境》中,首次明确提出了破坏性创新理论,破坏性创新是一种颠覆性的、全方位的创新。
  价值观创新。后现代广告要想始终抓住受众的心理,就必须对之前一直倡导的自由和个性口号进行破坏性创新。在符合受众追求自由的同时,倡导一种和谐的文化,让受众明白自由是以群体为前提的,只有在群体的圈子里自由才有意义,自由才能得到保护。在自由和社群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结合点,即可以创造受众自由的环境,又可以构建能够“聚集”受众的社群。
  可持续创新。后现代广告要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引领受众的消费,不被受众所抛弃,就必须突破它的大众化、视觉化和把文化商品化理念。文化、内涵最终还是广告取得成功的关键,一个文化内涵深刻的广告才能成为经典。后现代广告必须在对传统经典进行深刻把握,在继承传统广告经久不衰的精华的基础上,进行有文化底蕴的个性化破坏性创新,这样才能不被具备越来越高文化背景的现代受众所接受。
  本土化创新。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后现代广告的形态与西方呈现出巨大的不同,这种与众不同的形象,必然会受国际评价标准的束缚,但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不公平的。中国后现代广告的发展必须要进行破坏性创新,突破国际眼光的阻碍,制作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广告,为中国受众所喜爱,才能稳住脚跟,向国际广告市场迈进。
  流程创新。中国广告的制作流程,致使了许多好的创意在成形之前便夭折了,所以这样的流程必须要进行破坏性创新。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他和迈克尔?雷纳的《创新者的解答》一书中提到,解决这种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为创意设立一个能够独立决定的部门。广告公司也可以效仿为创意部门设置一个独立的机构,使其想法能直接传达到公司的最高领导层,避免中间阶层对创意的埋没。
  3、结语
  后现代广告的破坏性创新,就是其价值观的创新,流程的创新,使其创新能够具有本土特色,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创新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美)克莱顿?克里斯坦森,胡剑桥译.创新者的窘境[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6
  [2](美)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加)迈克尔?雷纳,李瑜偲译.创新者的解答[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6
  [3] (英)齐格蒙?鲍曼著,旬建立,李静韬译?后现代性及其缺憾[M].学林出版社,2002.10
  [4] 李杏,李名亮. 三网融合时代的广告传播平台与路径[J]. 创意传播(即广告大观?综合版),2010.6
  [5]黄升民. 中国广告业:在“纠结”中前行[J]. 创意传播(即广告大观?综合版),2010.12
  [6] 魏旭燕, 秦岁明. 基于后现代语境下的广告设计研究[J] .艺术与设计
  [7] 陈月明.中国的后现代广告及其土壤[J] .新闻界,2006.6
  [8] 许志红.探析商业广告的后现代发展趋势——以 80 后、90 后的消费文化为视角[J] .电影评介,2010
  
  作者简介:郭曲红,女,(1987.11—),汉族,籍贯:九江,工作单位:江西财经大学,职务:学生,学位: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广告理论与实务。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