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情抑或亲情:《紫颜色》中茜莉与莎格关系管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王里艳 尚亚宁 发表于:2012-02-11 15:43  点击:
【关健词】同性恋;姐妹情谊;妇女主义
美国著名黑人女性主义作家艾丽斯•沃克的小说《紫颜色》在美国文坛乃至全世界曾引起不小的轰动。许多学者对小说两位女主人公的关系作以解析,认为茜莉和莎格的关系是纯粹的“同性恋关系”。本文将从茜莉与莎格的相识到相知,相知到相恋,相恋到相依三个阶段认真审

作者简介:王里艳(1986— ),女,山西晋城人,西安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尚亚宁(1973— ),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艾丽斯•沃克是美国文坛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她的小说《紫颜色》以书信的形式讲述了黑人茜莉从对男性的逆来顺受,到后来从情感和性格上得到新生的故事。茜莉幼时被继父强暴,长大后被迫嫁给只当她是发泄工具和女仆的艾伯特,受尽蹂躏和虐待。她相依为命的妹妹奈蒂为了躲避艾伯特的纠缠,也忍痛与茜莉骨肉分离,背井离乡。在艾伯特的情妇莎格的启发和帮助下,茜莉逐渐找回自信,离开艾伯特并凭自己的手艺重获经济独立和人格尊严。1983年《紫颜色》获得了美国全国图书奖和普利策奖。评论家彼德•普罗斯科特将该小说誉为“一部具有永远重要性的美国小说,一部罕见的作品”。①1985年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将小说改编成同名电影,获得奥斯卡11项大奖的提名,创造了不错的票房纪录。关于《紫颜色》中女主人公茜莉与莎格的关系多年来一直为学界所争论探讨。本文试图分析茜莉与莎格相识、相知、相恋的情感历程,进一步理清茜莉与莎格错综复杂的关系。
  一、相识到相知:情感层面渐趋认同
  沃克曾经指出,妇女主义者是热爱其他妇女,喜欢或偏爱女人的文化、女人的感情变化和女人的力量的人。②这也是沃克对几百年黑人女性文化传统和女性观的总结。众所周知,妇女联盟和姐妹情谊通常能够表现黑人女性传统文化的烙印,因此它们通常是黑人女作家笔下浓墨重彩渲染的主题。沃克所提出的妇女联盟和姐妹情谊则更强调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佐证,她认为这种姐妹情谊是促进个体和社会共同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紫颜色》这部经典作品充分彰显了爱的力量和互助的因素在黑人女性争取解放和独立过程中所发挥的极其重要的作用。
  内心的接受是建立友谊的桥梁,而仰慕则是引起心灵共鸣的最好催化剂。茜莉与莎格的相识巧合地阐释了这个道理。在嫁给艾伯特之前,茜莉就听说过莎格的名字,知道她是艾伯特的情人。而且当她第一眼看到莎格的照片就对她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好感。“莎格•艾弗里是个女人,我看到过的最美丽的女人。她比我妈妈漂亮。她比我要漂亮一万倍……她笑眯眯的站着,一脚踩在什么人的汽车上……”③吸引茜莉的不仅是莎格姣好的相貌,更是她与众不同的精神和气质。正如Tavomina 指出的,衣着表达一个人的个性。④然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黑人妇女却只能在家里和田间辛勤劳作,她们不被允许穿着华丽的衣服。艾伯特不允许茜莉穿颜色鲜艳的衣服,这也是男权社会对妇女的一种压制,紧紧束缚着黑人女性的人格进步和个性发展。与茜莉不同,莎格衣着华贵,打扮入时,光鲜亮丽,这样的装束和她表现出来的行为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莎格敢于蔑视和挑战社会旧习俗的精神和勇气,而这也引起了茜莉的崇拜之情和敬佩之意。
  《紫颜色》中茜莉对艾伯特态度的细微转变,毋宁说是对他本人憎恶程度的降低,还不如说是重新演绎了“爱屋及乌”的深刻内涵,更是茜莉与莎格二人相知过程的慢镜头回放。当艾伯特把病入膏肓流落街头的莎格带回家时,温良软弱的茜莉对莎格不但没有丝毫的嫉妒和恼怒,反而无微不至的悉心照料,挽救了她年轻的生命。甚至当艾伯特“例行公事”地趴在她身上时,茜莉想到了莎格,“我知道他对我干的事情对莎格也干过,也许她喜欢的。我用胳膊搂住他。”很显然,茜莉本来对艾伯特的“例行公事”根本没有感觉,但一想到莎格茜莉便调整了对艾伯特的态度。仿佛通过这具她并不爱也不爱她的躯体,茜莉感受到的是莎格的温情。人类的情感就是如此奇妙,在莎格身患重病,遭人唾弃的艰难时刻,茜莉没有因为莎格是丈夫的情人就憎恨她,而是对她充满了怜惜和关爱,充满了理解和保护,甚至是充满蜜意和柔情,最终她接纳了莎格。对于茜莉的关照和怜爱,莎格也有着积极而热烈的回馈。她以茜莉的名字作为歌名,谱写了《茜莉小姐之歌》,并在酒吧里公开演唱,从内心深处融化了茜莉那颗饱受凄冷的心灵,让她第一次感受到爱的温情和做人的基本尊严。同时,当她得知艾伯特在她不在家经常打茜莉时就毅然决定留下来保护茜莉,并且逐渐疏远了艾伯特直到最后抛弃了他,种种行为和举措促使茜莉在心理上认同这个情如姊妹的女子,并且愿意与之携手并肩共度时光。
  二、相知到相恋:人性光辉尽情彰显
  通观《紫颜色》全篇,茜莉与莎格之间的亲密关系好像超越了普通的朋友关系,似乎带有一丝同性恋色彩。小说描述中,茜莉因为对莎格的喜欢,甚至嫉妒莎格对艾伯特的种种好态度。“当我听到莎格笑的时候,我都想过去制止她,并当场煽他一耳光。”而且情况还不仅仅如此,茜莉嫉妒围着莎格转的所有男人,例如小说后来出现的人物格莱迪( Grady) 及杰曼( Germaine) 。这些细节显示了茜莉对莎格的感情已经超出了正常朋友之间的友情。莎格初次带格莱迪去见茜莉时,茜莉立刻对他有了极强的排斥:“她说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我不喜欢格莱迪。我讨厌他的长相,讨厌他的牙齿,讨厌他穿的衣服。”甚至还认为,“他似乎身上带着一股臭味。”当莎格告诉茜莉有关杰曼的一切时,茜莉终于承受不了,“打住,莎格,你简直要杀了我。”“如果你的话可以伤人,我现在得上救护车了。”显然 ,茜莉无法容忍莎格跟任何男人在一起。这些细微之处既折射出茜莉在精神上对莎格强烈的依赖感,也显示了内心深处对莎格极强的私人占有欲望。
  事实上,正是莎格与茜莉之间的这种“另类”情谊唤醒了茜莉对性与爱的重新认识,并最终成长为一个“妇女主义者”,获得了新生,独立自主,敢爱敢恨。在与莎格相识后,莎格第一次让她意识到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和快乐。茜莉在母亲和丈夫身上从未得到过关爱和同情,却在莎格身上得到了。在莎格面前她可以倾吐心扉,不仅获得莎格的同情,怜悯和爱的温情,更重要的是茜莉逐渐懂得做人应该有尊严。首先,莎格毫不避讳地与茜莉交流隐私话题。她帮助茜莉了解自己的身体,教会茜莉学会自我满足,学会品尝性的快乐。从真诚的“爱”——人与人交流最亲切的手段入手,不断拯救茜莉,让她自我觉醒,不再是毫无感情和思想的“木头”,而是浑身散发激情的新生命。第二,莎格以自己的自主自立行为影响着茜莉,在莎格的鼓励和引导下,茜莉还开办了自己的服装店,用自己的手艺和劳动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成为有自信、有尊严、有个性的独立女性。第三,茜莉在与莎格的交往中学会坚强。她不再给上帝写信,逐渐破除对上帝的盲目崇拜,从男权至上的观念中解脱出来。即便是失去挚爱和亲人的双重打击接踵而来,她也没有消沉和放弃,而是始终坚强地面对人生苦难,经过艰苦磨难找回自我的茜莉不再迷失。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