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音乐在广播新闻中的点睛作用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鲁东熙 发表于:2011-11-10 14:11  点击:
【关健词】点睛,作用,中,新闻,音乐,广播,浅议,
 音乐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它能表达情感、渲染情绪,但若将音乐这一元素运用到新闻节目中,则更能体现其妙处,尤其在广播节目中,它能极大地增强节目的感染力。

 一、亮化细节,升华主题
  每篇新闻稿件都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有的昂扬有力,有的深沉坚定,有的悲愤凝重,有的喜悦明快,有的豪放舒展,有的细腻清新,音乐就应抓住稿件的主基调,选择时力求符合稿件的背景和情绪。比如,前不久,淮北市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播出了一档关于国家级历史文物被窃的新闻,目的是要引起全民共同来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在节目的结尾,巧妙地运用了“埙”这种乐器,这一乐器本身属于我国独有的古代乐器,用陶土制作,它吹奏出的古朴、苍凉的声音与文物的历史感十分贴切,悠悠远远,体现了历史文物遭人漠视的悲凉,听后使人生出警醒之意。
  二、提高审美,营造氛围
  广电这一电子传媒从诞生至今也就一百年左右的时间,从语言的产生、发展及在运用中的规律有三重境界,即生态境界、规范境界、审美境界。这三重境界就像是一个宝塔形,塔基是生存境界,中间是规范境界,最高层是审美境界,达到了审美境界的作品便是精品。播音语言审美的意思就是传播过程中不仅仅给你信息,还要给你美感,这是语言的独有魅力。
  音乐也是一种语言,是人声的延伸、人物情感的变化,也是广播作品感染观众的重要手段。
  三、丰富感受,变化节奏
  在播音中,节奏是指有声语言运动的一种形式。节奏是由全篇稿件生发出来的,播音员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造成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形式的循环往复。就节奏的类型而言,有高亢型、紧张型、轻快型、低沉型、舒缓型、凝重型。这六种类型在不同的稿件中有不同的组合,但不是并列,而是以某种类型为主,其它类型渗入其中,既表现了节奏的具体性又体现了节奏的丰富性,在具体运用上可以欲扬先抑、欲快先慢、欲重先低等等。
  音乐更是有节奏的,而且这种节奏感更为清晰、强烈,它也有或明快或舒缓之分。我们熟悉的张艺谋执导的电影《红高粱》中,就是用节奏高亢激越的唢呐声和咚咚鼓声,来刻画男女主人公的呐喊和心声,而在电影《城南旧事》中,则用节奏舒缓的主题音乐《送别》来表现主人公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播音节奏和音乐节奏在具体稿件的运用中是可以和谐一致的。如在稿件《留住月饼留住传统》中,稿件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月饼的留恋,开头一句“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圆又甜”,让人很自然地想起一首老歌《爷爷为我打月饼》,衬在开头,纯真的童声一出场,就撩起了人们对往事的回忆,也勾起了人们对传统月饼的怀念。这种舒缓的节奏与下面段落形成了一定对比。从第二段开始,“一位来自广东的王先生对记者说,今年中秋没回家,本想买几个家乡产的月饼尝尝,寄托对亲人的思念,但面对各种精美月饼,始终找不到小时侯吃的几毛钱的那种月饼的感觉”。紧接着就是对月饼市场的一系列调查,对当前一些“变相、变味”的月饼现象提出置疑和否定。
  四、转换段落,刺激听觉
  这一作用主要运用在缺少形象而逻辑性强的体裁,如在消息类新闻作品中。我们知道,作为电子传媒之一,广播有着许多传播优势,但是也同样无法克服“先天”缺陷。比如容易产生歧义,因为诉诸声音的广播通过播音员语调、语势等变化可以传达出不同的信息,对于听众理解信息有着积极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人们在信息传递中只有7%用语言、38%用声调(高底、快慢、长短),其余55%靠表情,在失去手势、表情等非语言手段的辅助后,单纯依赖词语、语调、语音、节奏等,传达的信息可能会产生偏差。此外,由于广播听众处于一种半接受状态,并非专注收听,尤其是在消息类新闻节目中,听者难免会产生一种听觉疲劳,这时运用一些音乐,就能刺激听觉,缓解“疲劳”,使这类广播节目扬长避短。消息类稿件一般简明扼要,穿插音乐也应简短,能体现节目风格,或大气或轻松,可单条插播,也可几条消息后插播,这样能起到归纳、分隔的作,在听觉上容易产生一种休息、过度的感觉。
  其实,音乐在新闻节目的作用,还有丰富人物形象、转场等。音乐的这些作用对于某一篇具体的稿件来说都不是单一的,往往是几种作用相互融合、不分彼此。正是这几种作用相互影响,才最终达到的良好的听觉效果,就像在《留住月饼留住传统》中,稿件开头使用的音乐,既改变了节奏,又达到了升华主题的作用。
  五、在具体的运用中,要切实注意以下问题
  1.音乐宜巧用,切不可滥用。音乐固然很动听,很能打动人心,但新闻节目毕竟不同于文艺节目,严谨、庄重仍是新闻节目的主基调,所以音乐不能滥用,就像饰品一样,起到的是锦上添花的作用,如果一个人全身挂满了饰物,即使饰物再贵重,也难免会使人庸俗不堪。同样的,如果在一篇稿件中,胡乱使用音乐,且音乐种类繁多,就会使节目听来不伦不类,不但起不到加强可听性的效果,反而削弱了节目的权威性。总体来说,要从稿件类型和要求出发,把握稿件主题和脉络,力求使音乐与稿件基调一致。
  2.播音语言与音乐语言分清孰轻孰重,音乐不可喧宾夺主。在新闻节目的表述中,播音员的语言表达始终是重要的,无论是稿件主题的提炼、稿件段落层次的介定,还是内在语言处理、基调的把握,播音员的表达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音乐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切不可喧宾夺主。另外,音乐的选用一定要与播音协调,甚至要考虑播音员的音色、风格、气质等,力求统一。
  总之,为新闻节目配上一些音乐“饰物”,目的是让广播节目扬长避短,增强可听性。它是对当下影视语言的一种有益借鉴,并满足受众对节目日益提高的审美要求,是对新闻节目的一种包装手段,符合广播发展的潮流。
  
  (作者简介:鲁东熙(1967-),女,山东威海人,淮北市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