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死队》与《喋血孤城》的审美比较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滕学明 发表于:2010-11-17 09:45  点击:
【关健词】《敢死队》;《喋血孤城》;审美
由西尔维斯特•史泰龙导演并主演的美国大片《敢死队》和台湾当红影星安以轩主演的国产影片《喋血孤城》八月底在国内各大影院同时上映。它们都以火爆的战争场面、激烈的近身搏斗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但二者在最终票房价值收入、文化内涵和影视处理方面的差异,却不

新近上映的美国大片《敢死队》和国产抗战影片《喋血孤城》都以火爆的战争场面、激烈的近身肉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从媒体反映看,《敢死队》的成功多表现在票房价值上,而《喋血孤城》则表现在正视历史、再现民族抗战丰功伟业的史诗价值上。比较这两种战争影片的成功因素,总结它们背后的审美文化与价值取向,对国产战争影片的进一步发展无疑有深刻启迪和指导意义。在这一比较领域进行深入开拓与挖掘,值得当下学界认真对待。
  一、商业性
  市场条件下的影视业是商品生产,追求商业利润或利润最大化是投资人、导演和剧组的首要任务,这一点毋庸置疑。从两部影片的表现看,它们都在这方面不遗余力。如为追求票房,《敢死队》(以下简称《敢》)进行了明星大动员,云集了西尔维斯特•史泰龙 (饰巴尼)、李连杰(饰阴阳)、杰森•斯坦森(饰圣诞)、杜夫•朗格(饰贡纳)、米基•洛克(饰托尔)、布鲁斯•威利斯、阿诺•施瓦辛格等一大批中外影坛巨擘。仅这些巨擘身后的粉丝、影迷就足以为影片带来众多观众。该片的导演是大名鼎鼎的影星史泰龙本人,同时他也是该片的编剧,从而成就了他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出大戏。为了投资利益,《喋血孤城》(以下简称《喋》)也进行了导演、演员的精细挑选:导演沈东是八一电影制片厂二级导演,曾执导影片《太行山上》等,获得金鸡奖、百花奖、美国AOF国际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等多项大奖,演员有国内知名演员吕良伟(饰余程万),台湾当红影星安以轩(饰婉清)等。从明星阵容看,无疑《敢》要比《喋》更强大。
  除了导演、演员的选择,两部影片在枪战、爱情、女主角服饰、容貌等方面也进行了精雕细琢。《敢》中不仅有西方经典枪战的激烈场面、超级武器的炫目登场、高能炸药的冲击波、飞行特技、飙车等,更融入了西方拳击、东方武术的精彩表现,场面安排之多,使其赚足了观众眼球。为了突出战争的惨烈,《喋》也安排了大量枪战、肉搏的场面,一些特殊场合,甚至还以双方敢死队的贴身搏斗吸引观众,但与《敢》的单打独斗相比,其吸引力还是逊色不少。在爱情上,《敢》的表现更为抢眼。该片讲述了一群雇佣兵在巴尼带领下奔赴南美洲的一个小岛去解救被资本家奴役的当地土著居民。他们出发前是为了钱而战,到了岛上发展为为正义而战,而到最后则发展为为心爱的女人——桑德拉,为爱情而战,爱情成为故事的有力推动者,成为暴力与杀戮的精神支持。相比之下,《喋》也进行了爱情穿插,并占有较大篇幅,但它只是故事的烘托,用来反衬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美好。在女主角的处理上,对中国观众而言,《喋》更胜一筹。该片是台湾人气女王安以轩进军内地的首部银幕处女作。片中她以大红旗袍加身的婀娜体态出场,在硝烟弥漫的男人戏中可谓一抹亮色,令全场惊艳,成为影片的重要卖点。
  二、文化内涵
  尽管由于经济实力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有较大差异,从上面可以看出,两部影片在商业性上的共同处还是很多的。而相对于这种共同,它们背后的文化对立却给观众以更深的印象: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殖民主义与反殖民主义。
  (一)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敢》中史泰龙领导的是一支小分队,其目标是要推翻南美某岛国的独裁统治,这种“蚍蜉撼大树”的故事本身就是西方个人主义膨胀到极致的表现。而《喋》中的历史则是孤城常德以8000守军抵御4万日军的进犯,是两个民族集体对抗到极致的特殊表现。除了故事本身,《敢》中的个人主义、甚至狭隘主义充斥着每一个角色。如巴尼,一开始是为中情局效力,为完成任务出生入死,完成任务后又再次返回虎穴大动干戈、大开杀戒,则是为了心爱的女人,是典型的英雄救美。圣诞看到与自己相好的女人受到委屈,先一拳打歪情敌的鼻梁,接着在其胸口用匕首扎破一个篮球。完成这潇洒的动作后,挥一挥衣袖,便用摩托带走自己的女人,是英雄护美。李连杰演的阴阳则处处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终极价值观——金钱。他自始至终反复唠叨“我需要钱,我要养家”,“我不管别的”等。《喋》则强调军民团结,同仇敌忾的集体抗战,即便描写敌对的日军,也是表现他们团体作战、集体冲锋的东方精神。
  (二) 殖民主义与反殖民主义
  《敢》讲述了一支美国特战分队深入南美孤岛,以武力推翻当地专制统治,在以极小代价完成任务后都全身而退,这种圆满结局是典型的西方殖民主义、沙文主义的思想与意识的混合产物。该片表面的娱乐性掩盖了其潜在的政治性与霸权主义意识形态。二战后,美国好莱坞影片由纯粹的娱乐业逐渐堕落为美国政府输出民主,对其他国家进行间接政治干预的工具。其从业人员从导演到演员都有意或无意地“用电影把美国的政策、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灌输给全世界”。[1]美国一些学者甚至称“用好的美国影片所取得的效果,比官方外交那些正式的活动与繁琐的手续所取得的效果要好得多”。[2]从《敢》的故事结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来看,它正是这样一部典型的西方当代殖民主义作品。而《喋》则表现了在日寇铁蹄下中国百姓被肆意虐杀的悲惨和国民政府军在武器落后、弹药匮乏、外无援兵的情况下以八千对四万日军,最后弹尽粮绝、城破人亡、全军覆没的故事,是一部悲壮的中国人民反殖民、反征服的英雄史诗。
  三、影视艺术
  从影视艺术视角看,两部影片都可圈可点。《敢》是纯商业片,对影片的视觉效果尽其所能,这是好莱坞的一贯风格。在这方面,它有突出表现:片中各种道具、布景的使用处处体现出奢侈、威猛与华丽,强调视觉冲击。画面组合丰富多彩,既有枪战、激光、爆炸、扫射、飞刀、异域美景,又有雇佣兵、飙车、海盗船、毒品走私、水上飞行、动作特技、拳击、武术、解救人质、丛林战等各种惊险要素。从影片的人气、高额的票房收入(上映仅两周,美国国内已达六千多万美元)看,该片已达到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喋》在视觉效果上也进行了精心处理,如战争场面的渲染,女主角怀抱琵琶的亮丽出场等。从观众反映来看,影片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功,但该片在画面组合的丰富性上,相对《敢》有很多欠缺,如作为鱼米之乡,洞庭湖畔、沅江之滨的常德,其美丽没有得到应有表现,仅通过几个日本军官的口得以间接反映。具体战争画面的处理颇为单调,除了冲锋与反冲锋,疯狂攻击与殊死抵抗外,没有多变的战术,没有对8000士兵面对4万日军坚守十六个昼夜的高超守城智慧的着力刻画。此外,除了士兵视死如归的精神,影片缺少对战士群体中的个性与精神的多样表现,过于强调集体性而忽视了个体性对影片的独特贡献。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