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等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的关系研究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倪志凌 李晓红 发表于:2014-07-11 12:52  点击:
【关健词】云南高等音乐教育 社会音乐教育 关系研究
摘 要: 社会音乐教育和高等音乐教育都是音乐教育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梳理云南高等音乐教育及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对两种教育方式进行研究,认为云南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高等音乐教育的支持与指导,社会音乐教育是高等音乐教育的辅助,两种教育方式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促进了云南音乐教育的繁荣。

      社会音乐教育是在学校以外进行的音乐教育活动,如文化机构、文艺单位、个人等进行的有关音乐方面的教育。它是国民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在活跃社会音乐文化生活、提高人民音乐文化素养、培养音乐人才方面有较大的影响和作用。社会音乐教育具有教育对象的全民性、教育时间的终身性、教育空间的广泛性及教育方式的多样性等优点。
  学校音乐教育是与社会音乐教育概念相对的,是在各类教育部门直属下的正规学校场所内进行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音乐教育。而高等音乐教育则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音乐教育,是培养高级音乐专门人才的学校教育。
  云南民族众多,音乐资源丰富,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及便利的交通运输。早期的云南社会音乐文化既有本省独特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又有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入,还有西方音乐艺术的渗透等。而云南社会音乐教育的起源可追溯到民间艺人以口传心授方式教授开始,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音乐教育多以家族或村落成员为授课对象,目的在于使本民族的音乐能够较好地保留和传承下来。
  一、云南社会音乐教育与高等音乐教育的渊源
  (一)早期云南社会音乐教育概述
  随着基督教在云南的渗透及传播,教会为达到传播教义的目的,音乐成了传播宗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基督教在教堂或教会学校对信教群众进行音乐教育,使部分人对西方艺术产生强烈的兴趣。有史料记载:清光绪七年(1881年),英国传教士乔治·克拉克夫妇在大理建立了云南第一个基督教会,在教堂里免费教授信教群众唱圣歌、弹风琴,规模达到上千人。1889年法国传教士保罗·维亚尔在石林县路美邑乡兴建教会学校,成立“鼓号队”,培训教徒参与,在当地曾红极一时。1911年云南基督教青年会在昆明翠湖北路组织了音乐社、新剧研究社、歌诗班等。据不完全统计,至20世纪初为止,天主教在云南开办了52所教会学校,教徒上万,教授信徒识记五线谱、唱圣经,弹奏钢琴、风琴或手风琴等乐器。云南早期的社会音乐教育以教堂授课规模最大,一些私人授课多以教堂为空间。如20世纪40年代,昆明锡安圣堂的修女夏自真,昆明文林堂的牧师夫人汤烈娣都以教堂为授课地点教授学生钢琴。
  1908年云南两级师范学堂的音乐教师周维帧在昆明创办了私立“同化女学堂”风琴传习所,这是可查的最早的私人音乐教育办学机构,开创了云南新式艺术教育的先河。此后,社会音乐培训及私人授课规模逐渐发展和扩大。以钢琴社会教学为例,司徒怀对云南早期的钢琴教育影响较大。据她家人回忆,新中国成立以前她在昆明共教授了300余名钢琴学生。周维桢、李燮羲、李廷英、柏西文、凌安娜、林亭玉、林濂及夏自珍等,他们都为云南早期的社会音乐教育作出过贡献。
  十九世纪后期,外国侵略者进入云南,欺压民众。很多革命志士及爱国人士都以歌唱的形式宣扬民主思想,内容以反抗斗争、呼唤民族觉醒为主。这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是云南两级师范学堂音乐教师李燮羲,他创作的歌曲集《雪耻唱歌集》,以合唱的形式在爱国青年中广为传唱,“燮羲于乐歌造诣颇深,每有所作,均能谱之新声,传诵一时”①。这些歌曲成为当时新军和童子军下操时的必唱曲目。昆华艺术师范学校的教师张堉斋、黄相泉等也采用创作歌曲的方式,教唱爱国歌曲,以合唱的形式传播社会音乐文化,唤醒民众的爱国热情。1919年在爱国主义的浪潮下,爱国青年以歌咏为武器宣扬民主,各种“合唱团”、“歌咏队”、“文工团”蓬勃发展起来,规模比较大的有“西南联大合唱团”、“高声唱歌咏队”、“云大附中合唱团”等,这些合唱团成员多为学校师生和热爱音乐的社会人员。可以说,合唱团是当时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联系最为紧密的纽带之一。
  (二)早期云南学校音乐教育样貌
  云南学校音乐教育的源起,可追溯到教会学校的设立。基督教以教会学校为载体对民众进行文化渗透。为达到传播教义的目的,音乐成了传播宗教文化的重要方式。教会学校对民众的音乐教育以西方音乐体系为主,授课内容为钢琴、风琴、手风琴、音乐基础、唱圣经圣歌等。在教会学校基础上,1907年云南学校教育开始在公立学校设立艺术通识教育,学习日本,取法西方。在当时由云南高等学堂改办的两级师范学堂里,乐歌、图画等课程成为必修课。云南留日学生中回国开办学校、培养专门音乐人才的第一人是周维桢。其于1909年在昆明创办了“同化女学堂”及“女子风琴传习所”,使得云南的教育有了近代新式艺术教育的新气象。李燮羲是云南第一个赴日本专门学习音乐的人,1904年赴日就读东京音乐学校,在校期间写成云南近代史上第一篇音乐美学和音乐教育论文《音乐于教育之功用》,为中国近代音乐史的开篇画上了浓重的一笔。1924年3月李廷英赴日留学学成归国后创办了云南美术学校,美术学校当时设置音乐科,开设多种专业课程:钢琴、声乐、乐理、作曲、二胡、萧等。从所开课程来看,云南美术学校音乐科开创了云南高等音乐专业教育的先河。可以说,周维桢、李燮羲及李廷英先生对云南近现代专门音乐艺术教育的贡献广大而深远,为云南音乐教育发展奠定了磐石。1936年,昆华艺术师范成立,开设音乐科、美术科及戏剧电影科,昆华艺术师范的成立是云南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国立艺专到达昆明,为云南培养了许多艺术人才,这些人才后都成为云南高等音乐教育的奠基者。1951年昆明师范学院艺术系在原西南联大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及1959年云南艺术学院音乐系的成立,拉开了云南高等音乐教育发展的帷幕,也使云南高等音乐教育正式步入正轨、专业的发展之路。

      云南早期社会音乐教育和学校音乐教育在各自发展历程中呈现出不同特征。早期云南社会音乐教育主要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本民族的音乐文化,随着基督教进入云南,教堂和教会学校成了当时社会音乐教育最主要的场所。可以说,教会是云南学校音乐教育及社会音乐教育的源头,在云南早期社会音乐教育中有着重要地位。而学校音乐教育发展滞后,特别是高等音乐教育发展较晚,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教学经费紧缺、条件简陋、教学模式单一等因素,使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缓慢。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