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电影发展概况描述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李帅 发表于:2012-01-18 14:52  点击:
【关健词】体育电影;元叙事;多元化;特点
在中国体育电影的发展历史上,现代时期体育电影主要书写民族国家的宏大叙事,这样的主旨追求也是此后中国体育电影发展的主要方向;“十七年”体育电影的繁荣和发展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同步,突出了对主旋律的歌颂和弘扬;新时期体育电影从主旨表现上看,从体育为

 在中国体育电影的发展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体育电影呈现出不同的风采和特征。现代时期体育电影主要书写民族国家的宏大叙事,侧重将体育的强弱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这样的主旨追求也是此后中国体育电影发展的主要方向;“十七年”体育电影的繁荣与发展和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同步,突出了对主旋律的歌颂和弘扬;新时期体育电影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从体育为政治服务过渡到追求个人的价值和意义,更加注重语言的创新性、构思的巧妙性和影片的画面感;当下体育电影呈多元化发展,出现一些融合文学上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电影以及运用后现代主义反讽、戏仿、拼贴等手法的电影等。
  一、现代时期体育电影的兴起
  现代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传媒手段的革新,电影诞生了。这一时期,以体育活动为题材,以体育人物为主要表现对象,以体育事件为情节线索的电影主要有五部,它们是:杜宇编导的《健美运动》、关文清导演的《破浪》、洪深导演的《同学之爱》、孙瑜编导的《体育皇后》(无声片)和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二对一》。这些电影通过表现体育人物与体育事件反映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气节,探究人生存的价值与意义,可以说是现代意义上的纯体育文学。《同学之爱》出品于1927年,是反映体育与民族自豪感关系的影片;《二对一》出品于1934年,在上海新光大戏院上映,是有关足球与爱国的故事;《体育皇后》由联华影业公司出品,黎莉莉、张翼主演,于1934年4月4日在上海金城大戏院上映,是五部作品中最有影响、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影片以女短跑运动员的运动经历为题材,主旨是弘扬体育救国的思想,大有体育强则国家强的气势。而且这部影片还表现了体育精神的实质问题,每个人体魄的发展,每个人对体育运动的参与才是体育的真精神,这与现代时期“强兵、强种、强国”的体育观念息息相通,因此在当时具有重大的意义,是体育电影中的佳作。这部影片是现代体育文学形成的标志,而且也是开创我国体育元叙事的奠基之作。所谓元叙事就是民族国家的宏大叙事,其核心是爱国主义;体育元叙事就是借文学的表现形式如电影,将体育运动看成是一项衡量一个民族或者国家强盛与否的标志,“救国”是现代时期体育电影的主要表现内容。
  总体而言,现代时期的体育电影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将源于西方的竞技体育元素整合入现代的体育电影之中,侧重表现体育竞技性引起的中外对抗,并张扬取得胜利所赢得的民族自豪感,以体育救国书写民族国家的宏大叙事,此主旨追求贯穿了此后的中国体育电影的始终;二是以运动员个人的成长为主线,侧重表现某一体育人物的经历,并以“一帆风顺——遇挫——克服的波折型”为电影表现模式。体育电影的这两个特点也是现代体育文学区别于古代表现体育活动的文学的主要标志。
  二、“十七年”体育电影的兴盛
  “十七年”就是指新中国诞生(1949年)至“文革”开始前(1966年)这一历史时段发生的体育文学,独特的历史语境使这一时段的体育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果说《体育皇后》是现代纯体育文学形成的标志,并开创了体育电影的元叙事,使爱国救国成为体育文学表现主题的话,那么“十七年”体育文学则将这一传统发扬光大,提倡体育强国,并促进了体育文学的蓬勃发展。
  “十七年”体育文学的蓬勃发展首先表现在体育电影的兴盛上。从1955年到1966年,十年间我国先后拍摄了关于体育题材的故事片10部,如《两个小足球队》(上海电影制片厂,1956)、《球场风波》(1957)、《女篮五号》(上海电影制片厂,1958)、《冰上姐妹》(长春电影制片厂,1959)、《水上春秋》(北京电影制片厂,1959)、《碧空银花》(西安电影制片厂,1960)、《大李、小李和老李》(天马电影制片厂,1962)、《球迷》(上海电影制片厂,1963)、《女跳水队员》(海燕电影制片厂,1965)、《小足球队》(海燕电影制片厂,1965)。一个个为新中国的体育事业贡献力量的体育文学形象如一朵朵美丽的小花,共同织就了新中国绚烂多姿的体育发展画面,表现的体育运动也丰富多彩,有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滑冰、游泳、跳水、女子跳伞等。
  在“十七年”的体育电影中,谢晋导演的作品可谓是其中的扛鼎之作。他的《女篮五号》,是我国第一部彩色体育故事片,该片以女子篮球队教练田振华的运动生涯为主线,以他的爱情经历为隐线,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后、新旧社会体育运动员的不同命运。该片是对现实主义传统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并取得了突破性发展,色彩明快,光线柔和,富有韵律感,凸显了运动美和青春美;《大李、小李和老李》是我国第一部以群众体育为题材的故事片,影片围绕上海一个肉品加工厂的三个职工展开了一系列妙趣横生的情节和冲突,以群众对待体育的不同态度表现了生动活泼的民间体育活动——广播体操、自行车运动、太极拳、举重等,旨在揭示体育强国的理念不仅要表现在竞技体育运动上,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与民间体育活动。
   “十七年”体育电影的特点在于:第一,体育电影的繁荣与发展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同步,在新中国建设蓬勃发展的50年代,在党的“双百方针”的指引下,体育电影也蓬勃发展起来,而到60年代中期即接近“文革”时期,体育电影也越来越走向萎缩,直至“文革时期”体育电影再无新作;第二,体育电影突出了对主旋律的歌颂和弘扬,所有电影都洋溢着乐观向上、朝气蓬勃的建设新中国的精神品质;第三,体育电影更为丰富多彩,在题材选取上,除竞技性体育题材外,也有以群众体育、民间体育为题材的作品;在人物塑造上,既有对体育英雄人物的歌颂,也有对热爱体育生活的普通人物的描写;在表现形式上,既有正剧的编撰,也有喜剧因素的表现。
  三、新时期体育电影的繁荣
  新时期,经历了“十年动乱”的洗礼,一切欣欣向荣,百废待兴,整个时代燃烧着奋斗的激情,拼搏奋斗、努力进取、为国争光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新时期体育文学的新气象也促进了体育电影的复兴,作品涉及的体育运动项目更为广泛。《高中峰、矮教练》和《战斗年华》描写了篮球运动,《京都球侠》和《加油,中国队》以足球为描写对象,《沙鸥》和《排球之花》歌颂的是排球运动员,《帆板姑娘》《跆拳道》《隐形的翅膀》《一个女教练的自述》《美人鱼》《神行太保》《现代角斗士》和《滑板梦之队》分别表现了帆船、跆拳道、曲棍球、花样游泳、自行车、摔跤和滑板等不太普及的运动项目,通过叙述他们的刻苦训练歌颂了他们顽强的意志。新时期电影画面中除了洋溢着拼搏与奋斗的爱国主义激情外,还展开了对个人价值与意义的探求,也对体育运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女足九号》就是这样一部作品,谢晋导演继续了他一贯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以号称“铿锵玫瑰”的中国女足为原型,既表现了女足辉煌之前的艰辛、悲壮、刻苦,又歌颂了女足队员的拼搏、奋斗、勇于牺牲的民族精神。但是,在女足教练高波将父亲的骨灰安置在足球场一段画面里,插入了父亲因训练付出断腿的代价,然后又装上钢条继续踢球的情节,每遇到挫折和重大问题,影片都会借高波的口发出“这到底值不值啊?”的呐喊,引人深思。其他类似的影片还有《冠军从这里起飞》《同在蓝天下》《我的九月》《我也有爸爸》《挑战》《来吧,用脚说话》《球迷心窍》《冰与火》《赢家》等。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