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天人合一”的东方生态艺术典范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石春 发表于:2010-02-19 09:11  点击:
【关健词】“天人合一”、风水学说、东方文化生态
园林作为一门艺术!它凝聚着中华民族心灵的呐喊,映射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天人合一”的风水观念,反映了中华古人对地质地理、生态、景观、建筑等的综合观念,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地理观,被西方科学家称为“东方文化生态”。

一、园林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民族。由文化凝聚积淀的园林景观,清幽中见画意,细腻中见诗情,平淡中见蕴藉,变化中见新奇,可谓异彩纷呈,琳琅满目。中国古典园林有别于世界其他园林,主要可概括为四大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蕴。这四大特点是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它们的形成,一方面是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合力。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来说,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及重渐悟、重直觉感知、重综合推衍的思维方式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
园林作为一门艺术!它凝聚着中华民族心灵的呐喊,而精神的升华必定又被融入到美的形式中:环境气氛给人以意境感受,造型风格给人以形象感知,象征含义给人以联想认识。先民对“美”的创造,使园林具有了净化人类心灵的作用,它作用于人的心灵和情感,带给人们以美的感受。而其中,推动园林兴盛、园林艺术普及和提高的,乃是一大批文人直接参与园林规划的结果。他们借鉴文学、绘画的表现形式,将自身的自然观和思维方式融入到造园艺术中,赋予园林以深刻的内涵。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是中国园林风格和特色形成的主体人物。
计成《园冶》中把“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作为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一直被后人奉行。古代造园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即以崇尚“自然”为宗旨,从自然中感悟出生命真谛的审美意象,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改造自然,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园林形态。中国人这种深沉的山水自然意识,使中国园林成为自然山水园的精神发源地。
二、天人合一的风水环境意识
中国古代造园讲究风水,又称堪舆,这是中国术数文化的重要分支。据1988年9月24日《新民晚报》上载《文风水术圆满破译千古之谜》说:“长期以来,国内外建筑史学界的专家常常为这样一个问题所困惑,即中国古代建筑在空间环境的整体处理上,在人文环境和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及大规模建筑组群布局等方面,有着较强的科学性。”它究竟有何科学的理论依据呢?王其亨通过多年研究和实地勘察,发现这个千古之谜从风水从得到答案,“他研究的成果表明,风水术实际上是集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美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古代建筑规划设计理论。”
2.1 风水学说与园林选址
风水说源于中华先民早期对环境的自然反映,其中蕴涵着许多朴素的科学原理,有着不可忽视的文化意义。它积累和发展了先民相地实践的丰富经验,承继了巫术占卜的迷信传统,糅合了阴阳、五行、四象、八卦的哲理学说,附会了龙脉、明堂、生气、穴位等刑法术语,通过审察山川地势、地理脉络、时空经纬,以择定吉利的聚落和建筑的基址、布局,成为中国古代涉及人居环境的一个极为独特的、扑朔迷离的知识门类和神秘领域。①
园林作为一种理想的人居环境,“相地”是构园的第一步,“相地合宜”为造园艺术创作的基本原则,一要善于选择园林的地址,再根据园址的地形,地势,因地制宜;二需要考虑园林选址的环境特点,如在山林,江湖,郊野,城市,乡村等不同环境的造园,也应有不同的“立意”。
园林选址堪舆工具“六壬盘”和风水罗盘,是时空合一的相卜占地工具,是将“天人合一”思想模式化和仪轨化,他共分四个堪舆阶段:
“觅龙”,风水学以山脉为龙,觅龙就是依地理山行之脉,确定其中最佳段脉。
“察砂”,考察龙脉周围的小山、屏障、即山的群体格局。
觅龙和察砂的理想环境就是“四象”,即“左青龙(河),右白虎(路),前朱雀(池),后玄武(山)”。
“观水”,审视宅基龙脉附近的水势。水为山之血脉,福之所依,财之所倚,水也称“财水”。园林中讲究的“抱水”指宅前池塘或河流,呈半月状或环抱状,抱水的作用是可使基址之地生气凝聚而不散泄,这些理论影响传统园林理水在水行、走向、聚散方面的处理。
“点穴”,确定宅基的范围。中国风水将最吉祥的地点称为穴,这一古老惯例是古人试图寻找或建造一个理想的洞穴的居住者传下来,并演化至今的。②
2.2 风水学说与环境生态意识
中华先人早熟的“环境意识”是根植在中华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人们关注的都是与农耕即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大自然,自然崇拜也表现为“感恩型”,所以,人们重视的更多的是“以自身适应自然,并以自然适应自身”的态度,实际上是一种选择和利用自然地形构成理想环境的“天人合一”的哲学理论思想。该理论讲究聚气,不耗散、不冲破、不泄露、如有不利之处,即采取补救之法,以趋吉避凶。这种山环水抱,重峦叠嶂、山清水秀、郁郁葱葱的自然环境的和谐风貌,形成良好的心理空间和景观画面,环境心理学所追求的实质上是心理上的满足,一个完整、安全、均衡的世界。企图利用天然地形来为意愿中的环境构图,反映了中华先人的摄生智慧。(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