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山水画艺术风格之演变(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葛琳 发表于:2012-03-03 10:07  点击:
【关健词】山水画;艺术风格;演变
他们的创新精神还体现在笔墨运用更加自由,由前人较为工整的山水,而发展为写意山水,用笔奔放,水墨淋漓,石涛曾道万点恶墨,恼杀米颠(米带),几线柔痕,笑倒北苑(董其昌),。这批画家,或为文人,或为僧人,或为

  他们的创新精神还体现在笔墨运用更加自由,由前人较为工整的山水,而发展为写意山水,用笔奔放,水墨淋漓,石涛曾道“万点恶墨,恼杀米颠(米带),几线柔痕,笑倒北苑(董其昌),。这批画家,或为文人,或为僧人,或为官场失意之人,他们对腐朽的封建制度不满,尤其是“四僧”中的朱聋和石涛,“金枝玉叶老遗民”的身世,使他们有着比别人更加痛彻的体会。在画中或抒写身世之感,或表达亡国之痛,或表现不为命运所屈服的旺盛的生命力。郑板桥评朱聋的山水画“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他还把自己的号“八大山人”连写成“哭之”或“笑之”。朱聋继承元人和董其昌的传统,但描写的景物多荒寒萧索,充满了难以伸展的抑郁之气。作品有《秋林亭子图》等。石涛曾道:“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予与山川迹遇而神化也。’他赋予山川以宏伟的气魄,笔下景物变化神奇,用笔态肆奔放,刚劲泼辣,有亢奋的激情,充满着向外拓展的壮美风姿,这正是他个性的象征。
  “扬州八怪”继承石涛的革新精神,“师造化,抒个性,用我法,专写意,重神似,端人品和博修养”。摆脱了贵逸平和的“土气”和“书卷气”。这种强烈抒发个性的人格化风格是山水画发展的里程碑虽然在当时不被视为正宗却给清代坛以极大的震荡,直接影响了近现代的画家。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山水画同世界上其它事物一样,经历了萌芽—初步成型—变化发展—高峰—衰落—再发展等阶段,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艺术珍品,成为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作为当代的美术工作者,应该对此有全面的了解,并形成一个正确的创作观:艺术的创新并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应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更远”。只有汲取了传统的营养,才能有真正的、有价值的“创新”,才能推动中国山水画这样一个古老而博大的艺术门类向前发展,也才能形成画家自己的“个性”。这就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童书业.童书业说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2]岳仁.宣和画谱[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