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物\装置\物质再现

来源:《岁月·下半月》(WWW.NYLW.NET) 作者:杨春 彭劲 发表于:2011-03-13 13:56  点击:
【关健词】废弃物 装置 艺术形式
本文阐述了以废弃物为载体的装置艺术形式和特征,分析了废弃物组成的装置与现代艺术之间的关系以及它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艺术的再现,探讨了废弃物构成装置的题材及材料选择和操作方法。

装置艺术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日常生活中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有选择地、艺术地加以利用、改造、组合,以令其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的艺术意蕴形态。因此,装置艺术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装置艺术是以马赛尔•杜尚的现成作品《泉》作为发端并被不断演进,发展为当今西方主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在世人的责斥、不解或赞许中、在理论家们的众说纷纭中变化,随着时代进步而发展。
  随着现代艺术的日益繁荣,装置艺术在现代环境中的应用愈加广泛。而在中国举办的上海美术双年展中众多装置作品影响广泛,为什么一种西方纯艺术形式会在中国艺术界引起如此共鸣?究其原因是装置艺术的发展受当下多种单一与复合的观念所左右的,也受到自身发展经验的积累所促动。装置艺术日渐在内容关注、题材选择、文化指向、艺术到位、价值定位、情感流向、操作方法等方面,表现出多元繁复的状态。总体来看,装置艺术的固有特征没有本质的改变,虽然装置艺术加入了更多媒介,比如说时下最盛行的3D投影的电子产品,但是更多的是传统的媒介,比如说废弃物品。例如我们可以从2010年举办的第八届上海双年展中,看到大量新的以废弃物品为载体的装置艺术。
  装置艺术首先通过对现成品生活意象予以“错位”处理来实现超越。现代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将熟悉的物体陌生化,将清楚的形象模糊化,将简单的空间复杂化,以破除人们思维的单一化、有限化、简单化的鉴赏模式。经过装置艺术的处理,原先现成品的意义喻指由明确变得模糊、复杂和多义,经验理性的思维被颠覆,生活的日常感知被艺术观赏所改变,而进入了观众主动参与的互动状态。
  艺术家在现代社会中以废弃物为装置载体展现出兼容的特征。有的废弃物在室外以雕塑组合的装置形式呈现,有的废弃物构成装置在园林中成为独特的景观,有的废弃物组成的装置艺术成为人们可观、可游、可坐、可卧的构件。可以说,废弃物组成的装置既是一种硬质的设施,也是一种软质的文化符号;不仅包含了物质层次的变化,同时也体现了精神层次的需求。
  利用废弃物品进行装置艺术的创作,要注重装置艺术的“原生性”,因为大部分装置艺术强调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观念。开放性环境使用是装置艺术的一个特点,很多装置艺术最初都在平民化的非正式的场所展出,产生的效果是生动、奇特。以废弃物为载体装置艺术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
  1. 挪用并列。这是装置艺术家最擅长运用的方式。如在现代建筑室内环境中,放置上世纪三十年代旧上海滩破旧的明星挂历,此时的挂历就脱离了它原来的语境,被强行挪用到另一个陌生的场所中,使它原来的功能发生了改变,于是废弃物构成的装置成为被人审视的物体。再如在城市广场景观中运用废弃的碎米磨盘、麻绳渔网等物体,能形成不同空间的一种视觉的冲击,通过拼贴使它们在一起的组合,达到挪用并列的装饰效果,是艺术意味的体现。
  2. 篡改置换。指通过剪贴、变体、涂抹、组合等艺术手段对选用的形式资源在外形、材料上进行改变和调换,在新形式中既保留原物体的某些特征 ( 基本状态、构图等)又与原物体保持相当的变异性。如第八届上海双年展中,张洹的作品《赛魅丽》,将整幢明代祠堂进行解构,只保留建筑主要木结构构件,并搬进了有限的展厅里,借助多媒体对平面、立体等空间进行综合运用表现,使功能得到了重新的改造和置换。整个作品既保留了原建筑构件具有典型特征,又在新场景空间里创造了一种新奇的体验。又如现代广告中运用文革时期的广告画,保留画面中主要人物形象,仅仅在画面中添加现代的物品,产生了一种颠覆性和调侃意味。旧物改变原貌产生的效果令人耳目一新,是我们以轻松便捷的方式进行具有“反正统”革命性的艺术手段。
  3. 转化再造。在新的创作之中将传统资源熟练掌握并转化,融人新作品中且不再出现照搬或修改原材料,通过真正在形式语言的角度创新,把这些资源作为一种形式表现方式(而不仅是形式素材),形成一定的个人风格。如第八届上海双年展中艺术家关伟将传统绘画、旧地图、装置糅合在一起的作品《开发区》,是对我国环境因为经济建设而遭到破坏,以全新的视野对自然进行反思与思考,是探索装置艺术中通过物质形式对观念的又一佳作。作为重新解构的元素,是国画山水中的现代工程,它塑造了艺术化空间构成的新观念,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变化的不同诠释。
  总之,装置艺术是当代现代前卫艺术中重要的艺术样式。以废弃物为载体作为艺术家的个人艺术手法,展示了艺术家的个性化语言;但在另一方面,它的展示空间和表现手段的非正常化,较容易成为公众的关注对象,从而使物质重新得以艺术的再现。
  参考文献:
  [1]应志红.浅谈当代中国装置艺术《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J],2006年20卷1期
  [2]谢青伶.室内设计与装置艺术关系初探《室内设计》[J],2006年3期
  [3]殷蓉.环境装置艺术的原生性与再生性《南京艺术学院学报》[J],2007年第3期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