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地方文化风情歌舞艺术”创作的新气象

来源:网络(WWW.NYLW.NET) 作者:田薛 发表于:2011-04-29 10:22  点击:
【关健词】地方文化;风情演绎;歌舞创作
新时期“非物质文化”、“原生态艺术”、“地方营销”等词迅速在文化艺术领域串红,挖掘、抢救、保护、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成为文化建设重点工程。弘扬民族文化,借助“本土”、“原生”、“个性张扬”等特色的艺术表现手法与传统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结合

 党的十六大提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文明一起抓的基本方针后,我们切实体会到了“先进性”变化。歌舞结合的艺术形式演出体制开始由“计划式”向“市场式”转化,在舞蹈创作主体和情感基调的思想发展趋势上,与政治文化发展模式整体上基本融合。近年来歌舞艺术创作在艺术内涵展现上也发生了改变,一方面注重领导关注的“思想性”,另一方面依然注重专家关注的“艺术性”,在此之外又多了一个大众参与的“观赏性”,体现“以人为本”的方针政策;在打造艺术精品的要求上也有所提高,注重“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 注重观众的多元审美角度 、注重观众的话语权。在作品创作上注重深入老百姓的实际生活、贴近老百姓的实际生活,集“艺术性、观赏性、思想性”为一体的多元艺术形态。传统舞台民间歌舞形式注重的“大众性”,新时期则更加强调“民族性”。“民族性”不仅是“地域性的代表”,更是“中华民族的代表”。
  一、多元文化语境影响下的地方文化风情歌舞
  江泽民“七一”讲话时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方针路线。在坚持正确的建设性的政治方针指引下,舞蹈系统建构上开始发生变化。除了地域性 得到强化之外,舞协系统的专业性增强,演出类型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营业性舞蹈演出已经初步建构中国的舞蹈演出市场,成为歌舞剧院、歌舞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方式。比如上海版本的《胭脂扣》受到观众的青睐与追捧,陕西省歌舞剧院歌舞团《唐.长安乐舞》十年时间演出次数超过三千场。可见在90年代末一体多元的政治文化模式下,地方文化歌舞以初见端倪。“此时中国舞蹈进入了“以事传人”、“以事传舞”、“以人传舞”密切相融的一个允许多元化时代,舞蹈人的个性和时代的共性紧密相连。” 中国新时期歌舞呈现出“以现实主义美学为主体,多种美学原则、多种创作方法、多种艺术流派多元并存的局面。” 创作型民间歌舞形式冲破固定思维模式,多元创造形式得以展现。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艺术作品,如:《红色娘子军》、《百老汇歌舞集锦》、《鱼美人》、《九歌》、《踏歌》、《天鹅湖》、《厚土》等等。
  上世纪末到新世纪伊始“非物质文化”、“原生态”、“地方特色”等词渐渐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应。人们对原生态民间歌舞的认识上的转变带动了艺术创作的变革,人们不仅接受了原生态歌舞的自娱自乐,也能接受他们的“宗教祭祀”、“民间信仰”、“生殖崇拜”等看似“愚昧、封建、迷信、色情”的原始的活动仪式,由“保护”提升为“改造”。如:北京舞蹈民间舞系从《我们一同走过》到《泱泱大歌》的实践,就展现出一次很有价值的“原生态”的回归。原生态歌舞艺术为什么会受到大众的追捧,原因很简单因为它展现的是“民族的东西”、“自然地流露”,它是民族的“魂”、自然的“根”。原生态歌舞在艺术风格上表现的“地道纯真、原汁原味”,表演者气质上“及其质朴、自然纯真”,在情感状态上“自然真挚、淋淋尽致”。用艺术的形式诉说异样的民间故事,呈现一样的主题“中华民族的根基”,作品的“民族属性”和“艺术特色”得到很好的强调。这一时期涌现出大批的以地方特色文化为主题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作品,可谓呈现出“地方风情文化歌舞热”的现象。如:舞剧《大梦敦煌》、《妈勒访天边》、《红河谷》、《一把酸枣》、《筑城记》、《风中少林》等等;大型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藏谜》、《印象刘三姐》、《印象大红袍》、《风从苗山来》、《天下普洱2010》、《赶黔音》、《太阳女》、《家住长江边》、《月上贺兰》等等。
  二、“本土化”与“现代化”的交融
  政治意识与市场意识的互动,打造“本土化”与“现代化”的交融。社会所赋予艺术作品的政治文化角色、艺术行业角色、市场经营角色,通过不同角色的转换演绎“民族的根基”,集社会性、政治性、经济性、审美性为一体,打造新时期亮丽的艺术风景线。在全球化、多元化的文化背景语境下,地方营销已成为应对区域性地方经济、文化、旅游发展的现实策略。近几年随着地方风情歌舞艺术的掀起,一批批展现“原生态”地域风情面貌的歌舞艺术作品应然而生。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国际环境大背景下,伴随国内旅游业的持续升温,对旅游演艺产品的市场需求大大提升,激发了旅游业与演艺业的互动结合。地方营销离不开地方形象展示,地方形象的展示离不开艺术作品的建构,在这样一个循环需求与供给的社会关系下,一批批展示地方风情文化的艺术作品纷纷出现。如:大型的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这部以“新概念”注入为艺术创新元素,加上典型的地域人文风貌,展现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实景剧场。分别以山水实景、经典文化、民俗风情的形式借助高科技进行完美的结合,构建世界级的文化旅游项目。它集漓江山水人文、广西少数民族传统风情文化及中国“品牌”艺术家创作与一体,打造世界首部“新概念山水实景主题”展现地方民族文化的旅游景区。如:传承传统民族文化与弘扬古老佛教禅宗文化为一体的大型歌舞剧《风中少林》,冯双白在编创之初之所以舍弃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而独选少林禅文化为素材,其核心是站在西方观众的审美角度出发的,传统而又神秘的宗教文化更具审美需求大众化的要求。冯双白巧妙地运用“武舞结合”的全新概念编织地方特色形象,迎合大众消费欲望的市场需求,展现世界性审美新风尚。以特色的地方风情文化资源为创作元素,艺术化的表达地方形象,满足大众审美心理、审美需求的共鸣,目的都是获取最大程度的市场成功,展现地方形象、民族形象。新时期艺术在繁华与浮躁背后演绎大山深处的纯真、悠久、繁盛,通过成功地塑造地方形象,带动该地区区域性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也折射出人们心灵深处对“原始本真生命的向往”。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