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虚实相生艺术表现方法的运用(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岳振国 发表于:2012-07-16 16:24  点击:
【关健词】 虚实相生;表现方法;艺术风格
虚实相生的艺术表现方法也体现在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置景安排上,体现在电影画面的构图里。电影导演从中国传统绘画中虚实相生的画法得到启迪,进而成功地运用到电影的拍摄中,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的景物安排、画面构

  虚实相生的艺术表现方法也体现在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置景安排上,体现在电影画面的构图里。电影导演从中国传统绘画中虚实相生的画法得到启迪,进而成功地运用到电影的拍摄中,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的景物安排、画面构图充分注意到虚景和实景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以虚衬实、虚实相生。冯小宁的电影《黄河绝恋》《紫日》《战争子午线》中许多景物镜头的处理,有时是正面实拍,有时是侧面虚化,虚实之间互为映衬,相得益彰,使人仿佛不是在观看电影而是在欣赏绘画一样。再如《小兵张嘎》《太行山上》《长征》等电影也皆都如此,在构图上匠心独具,精妙设计。同时,电影画面的拍摄也特意留给观影者以想象的空间,画面为实,画外为虚,引人联想,启人深思,从而达到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如《战争角落》中结尾处那对准日军岗楼的枪口,《紫日》片末草丛中日本小女孩的那个玩具,《秋之白华》中地上那朵雨水侵袭下的玫瑰,这些画面让观众思绪飞驰,遐想无尽。虚实相生的艺术表现方法在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画面构图中得到巧妙的运用,使得电影的画面含蓄蕴藉,更具有观赏性,也产生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虚实相生的艺术表现方法在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创制中运用广泛,无论是对于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对故事情节的安排,还是对电影的置景构图,虚实相生的艺术表现方法可谓如影随形,无处不在。融凝虚实相生传统美学思想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栩栩如生,情节结构跌宕起伏、曲折尽致,画面构图虚实相衬,交相辉映。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虚实相生艺术表现方法的成功运用,丰富了电影的艺术表现方法,提高了电影的艺术品质。
  [参考文献]
  [1] 苏叔阳.壮怀激烈的悲歌[J].电影艺术,1992(01).
  [2] 丁荫楠.摸着石头过河——关于电影《邓小平》的几点想法及导演阐释[J].电影艺术,2002(04).
  [3] 郝光.找准两个突破点——《巍巍昆仑》导演小结[J].电影,1989(09).
  [4] 龙云.“情感是完整的”——访大型史诗性故事片《周恩来》执笔编剧宋家玲[J].现代传播,1991(04).
  [5] 李前宽,肖桂云.使命感?气度?自我——《开国大典》导演心得[J].电影,1989(10).
  [6] 吴子牛.在失重中寻找平衡——《喋血黑谷》导演艺术总结[J].电影艺术,1985(05).
  [7] 丁荫楠.《孙中山》影片制作构想的美学原则[J].当代电影,1986(05).
  [作者简介] 岳振国(1973— ),男,内蒙古丰镇人,博士,博士后,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影视美学、传统文化与文学。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