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多样化探讨

来源:网络(WWW.NYLW.NET) 作者:黎加厚 上海师范大学 发表于:2010-08-16 13:57  点击:
【关健词】信息技术教育 课程 多样化
本文探讨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建设的多样化发展思路,主张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地区、对象和教学目的,开发多种多样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以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1 引言

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工作中,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从过去的计算机课程发展到信息技术课程,关键是搞好课程教材建设。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全国已有100多种不同版本的信息技术教材。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鼓励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多样化,这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领域的一大历史性的进步。但由于多纲多本对大家来说都是一件新的事物,需要从目前初级状态尽快往前发展。因此,认真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建设是当前教育信息化的一件大事。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和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从1997年合作进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材的改革研究,四年来先后开发了初中《信息教育实践》和《初中信息科技》教材。2001年,在闵行区教育局组织下,开始在全区中学进行新教材实验。在试验中我们体会到,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是一项系统工程,将涉及到信息技术教育的教育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材开发、课程的实施(教学方法、教学环境)、课程的评价等一系列的变化。

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改革实践促使我们的课程教材观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过去,我们各地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编写人员、出版单位和教育管理机构认为,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改革,关键是只需要找到一位知名的专家权威担任主编,组织一批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执笔编写,就可以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变成一本优秀的教材。我们在上海闵行区的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实践却改变了这种传统教材观念: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教材与先进的生产力联系在一起,在课程教材改革中处于带头羊的地位,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改革往往面临着与教师传统观念的强烈冲突,教师和学生更习惯于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式而不能适应新的教材。在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中我们发现,新型的信息技术教材应该是由三部分构成:体现新教育观念的教材、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教学资源、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与掌握新型教学方法的教师培训。其中,教师培训是否成功,决定了新的课程教材实施是否成功。这个新型的教材体系最好是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与出版社联合起来建构。

在实验研究中我们进一步发现,随着学校教育信息化条件的发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培训的实施,各个学科应用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课程正在从单兵奋战的局势发展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教育融入学校所有的教学活动之中。因而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教材将向着多样化的方向深入发展。

2 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多样化发展

决定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因素很多,大致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者的心理认知发展水平

(2)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目的

(3)学校信息化环境水平

(4)学校各学科教学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

2000年后,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改革试点研究,部分省市的中小学逐步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一些发达地区的实验学校已经开始了在各个学科进行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开始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信息技术教育是近年来世界信息化发展的社会变化引起的教育发展新情况,世界各国都在探讨对下一代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途径的方法,尚缺乏成熟的经验。目前各地新涌现出来的各种不同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设计思路基于不同的着眼点,各有自己的特点,不宜轻易地肯定或否定某种教材类型,可以鼓励大家在教学实践中去研究和总结,寻求科学的有效的信息技术教材建设方向。

多样化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可以列举出以下几种类型:

(1)操作型教材。这类教材积累了世界计算机教育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从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应用办公自动化软件教学到信息技术教育的历史经验,以应用软件(主要是MS Office )的教学为中心,按照学习操作使用软件的方法顺序为主线安排教材体系,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实用技术。

这类教材的发展趋势是零起点、操作细分、循序渐进,图文并茂、有利于初学者对照操练计算机软件技术。教师的教学方法是以讲授和示范演示为主,学生跟着反复操练,然后完成课后的作业。

(2)任务驱动型教材。这是近年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成果。以信息知识、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原理、软件操作的学习为中心来组织教材体系,用“任务驱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的活动中学习信息与计算机的知识和软件使用技术。

这类教材的主线索是计算机应用软件(MS Office 系列软件)和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以任务驱动来组织进行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软件教学,把学生机械地模仿软件操作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的活动过程中灵活的学习。这种教材安排体系采用任务驱动进行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3)研究型活动教材。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中研究型学习的兴起,信息技术教育开始采用研究型学习的设计思路。以人文背景和学生的研究型学习活动为主线,信息技术的学习融入到学生的研究活动之中。我们在上海市闵行区实验的《初中信息科技》教材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设计的。下面是该教材的主要目录:

第一单元 我的祖国

活动一、上下五千年

后续活动 我们与信息

活动二、民族、民俗、民风

后续活动 电子计算机之父

活动三、好山好水好风光

后续活动 因特网上的行为规范

研究项目 我的祖国

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

活动一、我的家乡

后续活动 文字处理软件对学习、生活的影响

活动二、自然界的灾害

后续活动 网上学校

活动三、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后续活动 网上剽窃

活动四、地球能养活多少人

后续活动 杨致远与Yahoo

活动五、远方的祝福

后续活动 电子贺卡

研究项目 我们的地球

第三单元 人类的共同语言

活动一 (略)

第四单元 我们的明天

活动一 (略)

附录 学生学习档案

这套教材强调让学生在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的研究性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将研究型学习、协作学习、基于作品集的过程评价、以学生为主体的沉侵式学习等融合于一体,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研究型体验,信息技术的操作自然地成为学生自己进行学习的需求。

(4)集中强化型教材。目前一些学校通过全体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培训,绝大多数教师开始在自己学科的教学中整合运用信息技术。一方面他们要求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以便为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在他们的学科教学活动中反复让同学运用信息技术,例如,上网查找资源,用Office软件制作研究报告等。这样,与这些课程并行的信息技术课程就显得重复。需要在学校层次上统一调整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课程的安排。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目前大多数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编写者一般是从信息技术学科本身来寻求改革的突破点,例如,研究如何根据信息技术知识点来设计“任务”驱动,希望通过比较生动的“学习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方法的确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但是,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游离于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之外,因而许多“任务驱动”往往流于为了“任务”而“任务”,仅仅是为了学习和操练某一个软件技能而设计的形式。

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将信息技术的学习整合到各个学科之中,集中强化型教材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这类教材的设计思路如图2所示。

图2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背景下的集中强化型信息技术教材

集中强化型教材着眼于短期内高效率让学生基本掌握在学科教学中必须要会使用的信息技术,然后把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任务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信息技术课程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准备必要的技术基础,依靠全体教师的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所有课程的整合。

(5)游戏型教材。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适合儿童的游戏操作,使信息技术教育游戏化、玩具化、可视化,如让儿童利用生动活泼的绘画软件创作自己的图画作品,用儿童音乐软件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等,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信息技术。

(6)思维训练型教材。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可以有三种情况: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学习对象、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或资源、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思维训练型教材将上述三种情况的学习融在一起,教学的重点不是教学生学习某个软件技术,而是利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上。例如,利用“图形计算器”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概念图工具软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信息加工能力,利用“几何画板”培养学生的视觉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等。思维训练型教材的设计以应用计算机训练学生大脑思维为主线,在引导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把信息素养的培养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7)奥赛型教材。奥赛型教材主要考虑天才学生的发展,以培养学生参加国际国内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竞赛为主线,强调高起点、高难度、高强度、高要求,培养信息技术科学领域的专、尖人才。奥赛型教材将从单纯题海操练方式向加强动手操作、实践问题研究、创造发明的方向发展。

(8)计算机学科型教材。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师生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到了高中阶段,经过小学和初中信息技术训练的学生会对信息技术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计算机学科型教材针对高水平的学习要求,将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提供给学生,重点放在了计算机原理、程序设计、接口技术、甚至底层软件的开发上,例如,C#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或直接让学生参加微软认证(MCP)、Cisco 职业认证等更专业化的学习。

(9)学科专业性教材。结合信息技术在学科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融合在学科领域中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地理信息系统等。

(10)校本信息技术教育教材。各地学校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根据学校的设备及资源的可行性,特别是结合学科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新发展,来开发校本信息技术教育教材。更能适应当地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将自己在学校里学习到的信息技术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教材不一定以小学、初中、高中来划分学习范围,适于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来确定进度,还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多样化与差异性来考虑安排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教育。总之,信息化教育的环境和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因材施教”、“按需学习”的可能性,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多样化发展将成为国家新课程改革中一个令人感兴趣的热点课题。

3 结论

目前,我们探索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材改革比较多地集中在研究型课程的开发上,这对于克服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仅仅着眼于教给学生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软件操作的不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比较有益的。但是,全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形势比较快,无论是“校校通”建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的开设、师资培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等等都与一年前有很大的变化,因此,及时地研究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如何适应形式的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针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多样化需求和各地的不同情况,本文初步探讨了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多样化发展思路。希望在借鉴目前国内已有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优点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教材体系建设需要认真深入教学实践进行实验,我们愿与大家共同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发展研究,以促进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www.nrcce.com.

[2] 李艺.中小学信息文化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问题观察报告.中国电教协会无锡报告讲义.2001.

[3] 初中信息科技教材编写组.初中信息科技.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

[4] 董玉琦.中小学信息教育研究文集.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5] 黎加厚.信息技术课程架构: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素养教育.第五届全球化人学习科技研讨会论文集.台湾.2001:227.

[6] 黎加厚,郭振江,张中涛,叶建文.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信息教育. 中国电化教育.1999. (7):1.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ssue of multiform IT curriculum. The author point out IT curriculum not only provides the computer knowledge and application skills to the students but integrates the IT into students’ learning and living. Based on different region, students and instructional aim, multiple IT curriculum maybe developed for various needs of students.

Key Words: IT education curriculum multiform.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