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致良知”谈高校辅导员的个人修养(2)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李雪斌 发表于:2010-08-23 09:45  点击:
【关健词】辅导员;内省;修养;心即理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行本是一体,不行不足谓之知。前文所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隐性流失现象,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有体制的原因,笔者认为更重要的还是在于自身的修养与学识不够,认识尚未达到良知,致良知的道路是长期的,艰辛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行本是一体,“不行不足谓之知”。前文所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隐性流失”现象,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有体制的原因,笔者认为更重要的还是在于自身的修养与学识不够,认识尚未达到“良知”,“致良知”的道路是长期的,艰辛的。要“致良知”,提升个人修养,高校辅导员应主要从“德”与“学”两方面着手。
  三、“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是“致良知”“知行合一”思想的生动体现
  “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是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党委提出的治学理念,准确的概括了个人修养提升的两个主要途径,是“致良知”“知行合一”思想的生动体现。以德为行,即是以高尚的道德作为行动的指南;以学为上,即是将学习作为生命的重心。知与行本是一体,与此相对应,德与学也是互为条件,对立统一的。德指道德修养,认真、用心、奉献、服务、公正、精益求精等等是辅导员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学指学识修养,扎实的理论素养、娴熟的业务水准、广阔的知识面、良好的待人处事能力等等是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的学识修养。德与学是一体的。德要以学为根基,阳明认为“良知“是先验的,其实不然,“良知”、“本心”是人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生成与接受的道德准则,通过学习,譬如古人通过学习儒家经典,提升人的道德境界;并且,大学是做学问的地方,在大学里缺乏学识修养的老师是不会受到学生真正的尊敬的。学要以德为归依,学识渊博固然可以令人敬佩,但必须同时具备道德的高尚,才能得到学生长久的爱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一点对于高校辅导员而言,尤其如此。
“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突出了主观的积极性与能动性,这与“致良知”的内涵有着深刻的关联,两者均强调内省的重要。“致良知”,说的主要是道德修养,这种道德修养重在内省,重在返求本心。阳明说“未有知而不行者”,“不行不足谓之知”,知与行在“致良知”的动态过程中是不可分割而“一时并在”的。“良知自知,原是容易的。只是不能致那良知,便是‘知之匪艰,行之惟艰’。”还是看你心诚志坚否--人是可以成圣的,就看想不想成了。要真想狠斗私心杂念,时时刻刻致良知,用阳明的话说叫“随物而格”。知易行难,这是我们在工作中的困惑。但按阳明的说法,根源还是在于我们自己的意念,愿不愿意“以德为行,以学为上”了。返求内心极其重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在我们这个浮躁的社会,内省式的道德修炼是一剂良方。作为政治辅导员,干的是“良心活”,更应注重内省,以德为行。同样,在学识方面,人文素养的提升对于修德、致知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品读经典,欣赏艺术,在中国古代传统智慧中寻求修身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着人生境界。以学为上,不一定是功利的获取知识,更应作为修身立命的精神旨归。当辅导员们具备了较高的修养与境界,自然不那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将更努力的“致良知”。 因此,“以德为行,以学为上”应该成为我们一生的承诺,一生的实践和一生的追求。
  当然,高校辅导员“以学为上”,不能仅仅满足于内省式的学习,还应开拓视野,不断掌握学生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了解学生的新情况,注重多学科如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的融会贯通。内省加上外求,才能适应辅导员岗位的需要。
  四、小结
  如上所述,高校辅导员的个人修养与德学素养的提高有着直接的联系。我们在工作中要寻求中国古代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智慧,注重内省,返求本心,以德为行,以学为上,尽可能的排除外界的干扰,摒除过多的私心杂念,格物致知,以止于至善。
  
  参考文献:
  [1]邝邦洪.论高校领导干部的素质与能力[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5).
  [2]郑艳红.浅谈高校政工干部的人格魅力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5,(3).
  [3]向平.试论新形势下高校政工干部队伍的素质培养[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4]潘宏飞,杨胜才.对高校政工干部师德建设的思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