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自杀预防:从心理咨询到生命教育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WWW.NYLW.NET) 作者:胡可涛 发表于:2010-12-02 11:04  点击:
【关健词】自杀预防;心理咨询;生命教育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自杀问题日趋严重。尽管社会各界给予了很大关注,却也伴随一定的认识偏差。大学生自杀预防问题,不能仅仅从解决心理问题入手,而应当拓宽视野,在强化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功能的同时,从生命教育入手,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地完善大学生自杀预防体系

一、大学生自杀:严峻性与认识盲区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问题日趋严峻,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大学生自杀案是27起;2004年68起;2005年116起;2006年130起”。2006年则被人称之为“中国大学生自杀年”,出现了骇人听闻的“黑五月”:“5月8日到17日之间,北京已相继有5名高校学生坠楼身亡,更令人震惊的数字发生在哈尔滨,月初至今已39人自杀,其中超过10人是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力量,大学生自杀不仅导致人才资源的浪费和损失,而且给其所在的家庭乃至社会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估算:“一例自杀死亡可使大约6个人受到严重影响,一例自杀未遂者可使大约2个人受到严重影响,自杀死亡给他人造成的心理伤害持续10年之久,自杀未遂将持续6个月”。自杀不仅带来繁琐的死后理赔问题,遗留下亲人的悲伤抚慰问题,更重要的则是自杀是生命体走向对生命自身的戕害。
  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将自杀分成利己性自杀、利他性自杀以及失范性(反常)自杀。他认为:“尽管某种极端的个性会导致自杀,某种不充分的个性也会产生同样的结果。当一个人脱离社会时,他很容易自杀,而当他过分地与社会融为一体时,他也很容易自杀”。大学教育实际上提供了塑造个性、强化自我意识的平台。然而,过度的自我意识,加上不健全的个性往往滋生自杀的土壤。大学阶段是人格塑造和完善的重要阶段,而且大学生处于高度敏感的青春期阶段,个人的内心世界极其复杂,由于缺少足够的社会经验,遇到困难确实容易冲动走极端,尤其集中在情感、学习、就业问题。他们或者以自杀来回避现实问题,或者以自杀来换取同情,或者以自杀相要挟。故而,大学生自杀呈现出自利性特征非常明显。与之同时,当代中国依然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教育领域的改革与高校的扩招乃至高等教育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也直接或间接地冲击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以及人生态度,产生了一系列失范性的后果。总体来看,大学生自杀主要表现为利己性自杀,却同时也交织着失范性自杀。
  诚然,大学生自杀与家庭教育、社会风气等有着一定的关联。但是,教育的产业化、功利化、工具化直接冲击了大学生的心灵世界。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显然要承受很多生命难以承受之重:一年高过一年的教育成本,而结果却是一年低过一年的就业率。为了提高就业率,高南粤论文中心(WWW.NYLW.NET)校教育的重点就转向了传授“制器之术”,只是教学生能够在社会上谋生的知识技能而已,而从根本上忽视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在工具化倾向严重的教育体制中,“人生的价值”如果只是停留在工具上,那么“人生的无意义”自然成为应有之义,也必然造成心灵世界的无聊、烦恼、恐惧、冷漠甚嚣尘上。这种消极的精神状态一旦随着时间累积演变成为心理疾病,大学生自杀的概率必然随之增大。
  有关的统计数据显示,心理疾病是导致自杀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外的研究显示自杀者具有心理疾患的达到90%以上,而国内学者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自杀者有心理疾患与心理障碍的达到39.27%。确实,心理障碍与心理疾患者在大学生自杀人群中所占比例并不低,从表面上看自杀问题似乎是心理问题所引起的,而这也成为了一种很流行的观点。很多人把大学生自杀归因为抑郁症,而问题的解决则需要以心理咨询为途径,以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为依靠力量。可能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国内相当多的高校设立了校园心理咨询中心。
  把自杀问题完全定位为心理问题是现今自杀预防问题上最为重大的认识盲区。一方面,自杀的大学生并不必然存在心理问题:上述数据已经显示出并不是所有的自杀者都存在心理问题。就自杀案例来看,很多自杀者往往是因为一时意气用事而造成的人生悲剧。例如大学生情侣在面临情感纠葛时,以一方自杀相要挟。本意并不想自杀,但是无意走向了自杀。另一方面,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也并不必然走向自杀:心理问题有很多种,譬如强迫症、躁狂症、抑郁症等。其中抑郁症是自杀的重要诱因,并不意味着有抑郁症的人必然走向自杀,也并不意味着患其他心理疾病者完全导致自杀。
  显然,自杀问题与心理问题并不存在着必然的对应关系,把自杀问题定位为心理问题无疑以偏概全。这种错误的认识必然也会影响到自杀预防所产生的实际效果。
  
  二、心理学及心理咨询:局限与不足
  
  心理学的产生迄今才一百多年的时间,还是一门相对新兴的学科。而心理咨询则出现更晚,直到1909年,帕森斯出版《选择职业》,才奠定了咨询心理学的基石。就国内而言,心理学在改革开放之后才获得长足的发展,国内第一批心理咨询师直到2005年才诞生。实际上,咨询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意味着懂得心理学并不必然擅长心理咨询。按照心理咨询专家的观点,心理咨询师必须具备心理相对健康、乐于助人、责任心强的人格素养基础;具有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临床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基础以及家庭治疗、音乐治疗、认知治疗等咨询治疗的方法。同时,还要具备心理反应敏感、能认真倾听等技巧条件乃至高尚的职业道德。应该说,具备心理咨询技能比掌握心理学具有更高的要求。可见,心理咨询在国内的发展也只是刚刚起步,而心理咨询的专门人才实际上依然严重匮乏。
  然而,在这样的条件下,为了应付大学生日趋严重的心理问题,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的很多高校都纷纷成立了校园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师。不过,由于缺乏足够的心理学专门人才,众多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组成人员很多是由“两课”教师兼任,而真正具备心理咨询技能的教师人数极其有限。这些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与其说是进行心理咨询,倒不如说是解答学生的人生问题、进行情感交流而已,这使得心理咨询的真实性大打折扣。很多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已经有了多年的运作历史,尽管不能否定其在疏导学生情绪、解答学生思想疑虑中所发挥的作用,但是日趋严重的大学生自杀率已足以说明单纯依赖其进行自杀预防所具有的局限性。
  自杀问题的解决不能从自杀本身入手,只能从自杀预防入手。同理,解决心理问题,也不能仅仅从心理咨询人手,还需要从预防心理问题做起。而且,就高校心理咨询中心能够发挥的作用而言,对有自杀意向的大学生进行自杀预防受到多种因素制约。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