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魏晋南北朝亲属称谓研究(6)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马 丽 发表于:2010-02-22 10:31  点击:
【关健词】东汉魏晋南北朝;称谓词;汉语史
(2)外弟即表弟,见于三国志蜀志蒋琬传):(蒋琬)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 。外兄即表兄,见于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五:过西门外。适见外兄刘伯文,惊相劳问。~外妹 即表妹,见于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五:又

(2)“外弟”即表弟,见于<三国志•蜀志•蒋琬传):“(蒋琬)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
。外兄”即表兄,见于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五:“过西门外。适见外兄刘伯文,惊相劳问。~外妹” 即表妹,见于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五:“又女弱独行,岂当有伴耶?是吾外妹,幸为便安之。”
(五)丈夫、妻子 在东汉魏晋南北朝汉语中,指称丈夫的称谓有“夫、婿、君”类,指称妻子的称谓有“妇、妻、
室、夫人、妪”类,合称夫妻的有“偶、室家、伉俪”等。列表14如下: 表14丈夫、妻子称谓

 

 

 

 


(1)“夫主”是妻妾对丈夫的敬称,有“丈夫即一家之主”之意。《后汉书•列女传•班昭》:“正 色端操,以事夫主。”
(2)“妪”,原是妇女的通称,可特指妻子。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七:“彦思夜于被中窃与妪 语,共患此魅。魅即屋梁上谓彦思日:‘汝与妇道吾,吾今当截汝屋梁。’即隆隆有声。~妪”在此 特指妻子,与下文的“妇”同指。
(六)大伯予、大伯嫂、小叔子、小婶子
在东汉魏晋南北朝汉语中,指称大伯子的称谓有“伯、蚣、兄公”三类,指称大伯嫂的称谓
为“姒”,指称小叔子的称谓有“季叔、郎”两类,指称小婶子的称谓为“娣”,列表15如下:
(1)“婿伯”“伯子”指称大伯子,见于刘宋沮渠京声译《佛大僧大经>:“叔妻即子,婿伯即父。 我亲奉戒,日有隆举,真与圣齐,淫正虫鼠。噫乎伯子,焉为斯语。”伯”在古代有兄长的意思,
。婿伯”即夫兄。 (2)“郎”,<说文•邑部》:“鲁亭也,从邑良声。”原是古邑名,后引申作职官名,转而引申为称
谓词。“小郎”“叔郎”指称丈夫的弟弟,分别见于<世说新语•规箴>:“昔夫人临终,以小郎嘱新 妇,不以新妇嘱小郎。”南朝梁任叻《奏弹刘整:》:“叔郎整,恒欲伤害。”
(七)内兄、内弟、内姐、内妹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合称内兄内弟为“甥”“舅”。分别指称为“妻兄”妇兄”两类,列表16
如下:
表16内兄、内弟、内姐、内妹称谓


这一类称谓在上古汉语时期基本已经产生,叙述性称谓“妻弟”见于《后汉书•刘表传>:“又 妻弟蔡瑁及外甥张允并得幸于表,又睦于琮。”
四、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子辈称谓   (一)儿子、儿媳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指称儿子的称谓有“子、男、儿、息、嫡、嗣、胤”等七类,指称儿媳的称
谓有“妇、息妻”两类,列表17如下:
表17儿子、儿媳称谓


(1)“儿”的本义是幼孩、儿童,可特指男孩,先秦已见,后世延用,例多不举。为明确“儿”的 含义,儿子又称“男儿”,中古汉语时期始见,吴康僧会译<六度集经•萨和檀王经>:“生一男儿, 今日已死。”

(2)“息”,《说文•心部:》:“喘也。从心从自,自亦声。”本义为气息,引申为生殖繁衍,由此引 申出为儿子之称。先秦已见,后世延用。例多不举。。儿息”称呼儿子,晋李密《陈情表》:“门衰 柞薄,晚有儿息。~子息”为同义连文。<三国志•蜀志•张裔传>:“事恭母如母,恭之子息长大,为 之娶妇。”同素异序词“息子”见于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菩提寺>:“(张秀携)问畅日:‘卿有 儿死否?’畅日:‘有息子涵,年十五而死。”“息男”为大名冠小名的结构,见于魏曹植《封二子为 公谢恩章>:“韶书封臣息男苗为高阳乡公、志为穆乡公。”
(3)“子姓”,泛指子辈,可特指儿子,东晋僧伽提婆译《增壹阿含经>卷十三:“波斯匿王白世 尊日:‘此舍卫城内有长者名婆提,今日命终,彼无子姓。”
“养子”。指收养的儿子。<后汉书•顺帝纪>:“四年春二月丙子。初听中官得以养子为后,世 袭封爵。”
“假子”,指夫的前妻或妻的前夫之子,西汉时已见,中古时期延用,如<三国志•魏志•明帝 纪》注引《献帝传》载曹操打败吕布后占宜禄前妻杜氏为己妻,杜氏与前夫所生之子秦朗亦随之 跟进宫中,曹操甚爱之,。每坐席,谓宾客日:‘世有人爱假子如孤者乎?”“假子”即称呼己妾与 前夫所生之子。三国时期,妇女离婚再嫁比较常见,夫死寡妇再婚也是允许的,还没有形成妇 女要“从一而终”的局面。(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