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句功能变异的语用探源(3)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李凤琴 发表于:2011-10-30 08:59  点击:
【关健词】功能变异;语用;语境;文化;血缘关系;社会因素
4 社会因素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的使用、发展与一定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社会的变革往往会在语言中首先得到反映。语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为了适应人们的相互交往、理解以及共同认知世界的

  
  4 社会因素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的使用、发展与一定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社会的变革往往会在语言中首先得到反映。语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为了适应人们的相互交往、理解以及共同认知世界的需要,语言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语言真实地反映并记录着不同阶段的社会现实。
  人类社会需要用语言交流思想,协调社会成员间的分工和各种活动。“从个体发生学角度看,每个人的言语活动也同样证明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这种言语能力总是离不开存在于社会中的现成语言环境的诱发。实际上,一个人生活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中,就掌握什么样的语言,就具备运用这种语言的能力。”(胡壮麟 姜望琪 2002)
4.1 强势群体话语权力的过度使用
  话语权是实现其他权利的一个重要基础。著名社会学研究者王思斌指出,“近年来,掌握着大部分经济、政治和文化资源的精英群体,正通过本群体强大的话语能力而形成影响社会事务的主导性话语体系。与此同时,弱势群体的话语权却受到弱化”(王思斌 2002:4)。
  “强者恒强”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现象。这种强势群体已经形成了一个特权阶层,这一特权阶层掌握着特殊的话语权力,对社会产生着重要影响。一个社会的话语权力必然由强势群体支撑,这一点毋庸置疑。当他们的优势再度扩大时,话语权就会再度被加大。这是不言而喻的。话语权力的扩大,例如对尊者的过度尊崇和对卑者的过度贬低,都是话语权力被过度使用的表现。话语权力的过度使用,无疑会使社会强势群体的话语权力再度得到扩大。“我爸是李刚”语句的产生,便是这种话语权力泛滥的体现。
  由于存在着给社会强势群体加权的现象,必然导致权势人物对言语采取放任的态度,并破坏语言的公共性原则,出现语言的个人化倾向。从语用学角度研究这一现象不难发现,这些现象的逻辑起点是以言说者自身利益定位的结果,也就是说,这些言说基本上是对言说者有益的语言表达。那些给社会强势群体加权的表述结构,在它们没有被普遍转述之前,显然是由社会强势群体以言说者的身份首先讲述出来的。给强势群体加权的结果必然导致语言个人化的出现,并使这种个人化的语言向社会传播。
  4.2 弱势群体话语权力的缺失
  语言是一种社会契约。每一个社会成员只要使用某种语言,就必须认同和遵守这种契约的规则,这是这种社会契约的具体要求。但是,还有一种具体的关系也类似于社会契约的形式,那就是说话者和受话者之间的契约。通过对奥斯汀语用学的研究,我们发现,这种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的契约通常是不平等的。比如医生与病人,商家与顾客,官员与百姓等等。“我爸是李刚”的隐含意义直接作用于受话人心理,使之默然接受,无力抗争。“弱势群体是在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权利结构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弱势群体主要表现为政治能力和经济能力的低下。”(王思斌1998:17) 造成弱势群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等等。其中最大的因素是经济因素,物质生活的贫困是弱势群体的一个基本特征。同时,我们认为,弱势群体之所以弱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话语权。话语权力的缺失是“弱势群体”的重要特征。
  弱势群体话语权的表达,缺乏体制上的保证。“我爸是李刚”事件挑战了社会弱势群体的脆弱神经,激起了对受害者的广泛同情,这是对现行司法的巨大挑战。无独有偶,目前围绕着药家鑫案件的舆论争夺,实际上也是社会弱势群体和特权阶层话语权的较量,从而成为两个阶层争夺话语权的焦点。
  
  5 结束语
  社会语言学研究涉及到有关语言与社会、语言与人、人与社会的诸多问题,包括语言的社会功能和语言使用者的社会特征。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的多样性特征、功能特征和说话者特征以及这三者在言语群体中持续的相互作用和变化。揭示那些能解释和制约言语行为的各种因素,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社会语言学在语言学研究中是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对这一学科更加广泛、深入的探讨有待于语言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蔡曙山. 言语行为和语用逻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何 刚. 情感表达——文化语境与行为[J]. 外语学刊,2003(1).
  胡壮麟姜望琪. 语言学高级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孔 子. 鲍思陶译. 论语[M].北京:崇文书局, 2008.
  李洪儒. 试论词层级上的说话人形象——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一[J].外语学刊, 2005(5).
  平 洪. 英语语调的语用理解[J]. 外语教学,1999(2).
  浦永春. 从家族的观点看[J].浙江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2).
  索振羽. 语用学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王思斌. 社会转型中的弱势群体[J].社会学月刊,2002(6).
  熊学亮. 英语学习中语法隐喻的迁移[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2).
  Mamie0611. 人伦在中国传统法律生活中的地位[OL]. weku.baidu.com/ view/ 77334569e-3143323968.
  收稿日期:2010-12-05【责任编辑 郑 丹】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