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双语者请求言语行为的“中介文化风格”实证研究(3)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范燕妮 李柏令 发表于:2011-12-18 15:07  点击:
【关健词】请求言语行为 汉英双语 语用反向迁移 中介文化风格假说
由此可以看到,虽然三组问卷使用请求策略的状况大体一致,但是在直接性水平上却仍然存在明显的差异。换句话说,在流利组的汉语卷中出现了明显的向其英语卷靠拢并偏离不流利组的汉语卷的趋向。这样一种差异,反映了

  由此可以看到,虽然三组问卷使用请求策略的状况大体一致,但是在直接性水平上却仍然存在明显的差异。换句话说,在流利组的汉语卷中出现了明显的向其英语卷靠拢并偏离不流利组的汉语卷的趋向。这样一种差异,反映了在流利组中确实存在汉英两种语言之间双向互动的中介文化样式的发展趋势,说明流利组被试确已受到英语的影响,他们在使用汉语时所使用的请求策略已经大幅度地向英语趋近,即较少使用直接策略,而更多地使用规约性间接策略。
  这一结果,符合Blum-Kulka(1990)、Blum-Kulka & Sheffer(1993)所发现的希伯来语流利的被试在用英语(一语)和希伯来语(二语)提出请求时所采用的请求策略的直接性水平上,介于美国人的请求和以色列人的请求之间的结论。
  同时,这一结果不同于Cenoz(2003)所发现的英语流利的被试在用英语和西班牙语表述请求时并不展现差异的结论,但又符合其关于英语流利组和英语不流利组在用西班牙语表述请求时存在一些定量和定性差异的结论。
  2.起始行为语
  在是否采用起始行为语方面,三组问卷中所呈现的使用和不使用的比重。
  
  从表2中可以看出,英语不流利组的汉语卷中使用起始行为语的比重为66.7%,刚好占三分之一;而流利组的汉语卷和英语卷所占比重,前者为83.8%,后者为77.6%,均在五分之四左右。
汉英两种语言都重视使用起始行为语,但英语中使用的比重大于汉语。而流利组的汉语卷和英语卷中起始行为语的使用率均高于不流利组的汉语卷,明显地展现了流利组在汉英两种语言使用中的一致性,以及流利组的汉语与不流利组的汉语之间的差异性。
  这说明,流利组被试的汉语确已受到英语的影响,大幅度地提高了起始行为语的使用比重。
  3.外部修饰语
  在是否使用外部修饰语方面,三组问卷中所呈现的使用和不使用的比重。
  
  从表3可以看出,三组问卷使用外部修饰语的比重互相比较接近,并无显著性差异。但是从三者之间的差异程度来看,两组汉语卷相差4.2个百分点,流利组的两组问卷相差3.5个百分点。
  这说明,在外部修饰语的使用上,流利组的汉语卷同样有着向英语卷趋同,而与不流利组的汉语卷趋异的倾向。
  4.内部修饰语
  经过统计,三组问卷中所呈现的4种内部修饰语的使用比重。
  
  从表4中可以看出,三组问卷所呈现的使用内部修饰语各项手段的比重排序为:
  不流利组(汉语卷):词汇降级手段>句法降级手段>升级手段
  流利组(汉语卷):词汇降级手段>句法降级手段>升级手段
  流利组(英语卷):句法降级手段>词汇降级手段>升级手段
  这说明,两组汉语卷均以词汇降级手段为首选,英语卷则以句法降级手段为首选。换句话说,流利组的汉语卷和英语卷之间在内部修饰语各项手段的比重排序上仍然不一致;同时,其汉语卷仍与不流利组的汉语卷保持一定程度的接近。
  但是,从数据上看,在不流利组的汉语卷中,使用句法降级手段的比重仅为30.39%,不到三分之一,而流利组的汉语卷则上升到39.57%,约占五分之二。同时,流利组的英语卷则达到54.10%,超过一半。这样,流利组的汉语卷处于三组数据的居中状态,并略偏向于不流利组的汉语卷。
  由此,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流利组的汉语出现了偏离汉语习惯并向英语习惯靠拢的趋势。
  四、讨论和结论
  以上我们对所搜集到的语料,进行了请求策略、招呼语、外部修饰语和内部修饰语等四个方面的分析。
  从总体上来看,英语流利组和英语不流利组的三组问卷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英语流利组的汉语卷和英语卷之间的差异,说明在中国大学生汉英双语者的请求言语行为中尚未最后形成中介文化风格。而英语流利组和不流利组的两组汉语卷之间的差异,则反映了英语流利组的汉语语用模式已经明显地偏离了汉语语用规范,并正在向英语语用规范靠拢。也就是说,流利组的“中介文化风格”正处于形成过程中。从这个角度讲,“中介文化风格假说”在本文的研究范围内仍然是成立的。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被试在母语和二语之间的“中介文化风格”尚未最后形成,这与国外某些同类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国外的研究,如上文所提及的针对移居以色列的美国移民的研究、针对西班牙的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研究,其所涉及的对象语言(英语、西班牙语、希伯来语等)在语言类型、文化背景等方面本身就较为接近。例如,这些语言都属于屈折语,可以提供比孤立语更多的句法降级手段;这些语言都属于西方文化圈,语用规范中体现的社会价值观大体一致,等等。而汉语和英语之间在这些方面则差异较大。这提示我们,“中介文化风格”的形成,可能受到语言距离和文化距离等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存在着这样的可能性:语言距离越远,形成“中介文化风格”的过程越漫长。
  
  (本文系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英双语者请求行为表现的多元语言能力双向研究”,批准号:[10BYY025]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Selinker,L.Interlanguage[J].IRAL,1972,(10).
  [2]Thomas,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 1983,2.
  [3]Blum-Kulka,S.Interlanguage pragmatics:the case or requests.
  Foreign/Second Language Pedagogy Research[M].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1991.
  [4]Blum-Kulka,S.You don't touch lettuce with your fingers:
  Parental politeness in family discourse[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0,(14).
  [5]Blum-Kulka,S.& Sheffer,H.The metapragmatic discourse of
  American-Israeli families at dinner.In Kasper, G.& Blum-Kulka, S(eds).Interlanguage Pragmatics[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6]Jasone Cenoz.The Intercultural Style Hypothesis: L1 and
  L2 Interaction in Requesting Behaviour.Cook, V.(eds)Effects of the Second Language on the First[M].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2003.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