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考试引发的对翻译教学的思考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黄玉秀 发表于:2010-10-08 10:26  点击:
【关健词】翻译
一、引言   很多英语类考试如四级、六级、考研中都有翻译题,且题型多样,有英译汉也有汉译英,有长句翻译也有短句翻译。然而学生在这部分的得分并不理想,因此有人会有这样的疑惑:从初学英语到现在似乎每次英语课堂都少不了翻译练习,网上各种应试策略也铺天盖地,可当学

二、传统翻译教学中的问题
  通过分析,本文作者发现以下几个问题:1、传统的翻译训练,不是以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为目的。翻译只是为了帮助理解、掌握、记忆某些词汇、短语或句型,即翻译仅仅被当做一种工具而不是一项技能加以培训,更别说当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来对待。翻译这种长期受歧视的地位导致了老师的不重视,很多老师甚至自身在这方面都很薄弱,不懂得翻译的实质、策略和技巧,更别说教授学生了。2、尽管学生做过大量的翻译训练,但他们至今都不懂得什么是翻译、翻译什么即不知道翻译的本质,因而为原文结构所束缚,不会灵活处理各种问题。3、片面强调翻译方法和策略而忽视英汉两种语言的特征及异同,因而在两种语言的转换中不能充分驾驭。
  三、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针对以上的问题,本文作者认为在今后的翻译教学中老师应重视翻译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翻译,英汉语的差异是什么,翻译中应使用哪些翻译技巧和策略,如何加强平时的训练。
  (一)翻译的本质
  对于"什么是翻译"即"翻译的定义"至今没有定论,人们给翻译下过很多定义,例如,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J.C.Catford认为"翻译是一项对语言进行操作的工作,即用一种语言的文本来代替另一种语言的文本的过程"(转引自吕俊 侯向群,2001:1)而引用最多的要数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在20世纪60年代末给翻译下的定义了。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Eugene A. Nida & Charles R. Taber, 2004:12)
  "所谓翻译,是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上,其次是文体"(王治奎:1999:419)。
  对该定义我们可以作如下理解:
  1、原文信息是最主要的,因此不要被原文的结构形式所束缚;例如:
  水映山容,使山容益添秀美,山青水秀,使水能更显柔情。有诗云:岸上湖中各有奇,山觞水酌两相宜。只言游舫浑如画,身在画中原不知。
  遇到这样的诗句翻译,学生一般都会束手无策、不知如何下手,或者急于到目的语即英语中寻找对应的词,按原句结构逐字逐句地翻译。其原因是他们都为原文的字词和结构所束缚,不懂得透过字表掘取原文的信息。通过研读,我们会发现原文旨在描述杭州西湖山与水美妙和谐的结合,使游人如有身在画图中的感受,由此可以译为:
  The hills overshadow the lake, and the lake reflects the hills. They are in perfect harmony and more beautiful than a picture.
  (中译英技巧文集,1992)
  此译文虽然失去了原文的诗情画意,但却能把原文的基本信息再现出来。
  2、对等是贴切,自然的, 即要按照目地语(英语)的语言习惯组织译文。这就上升到第二个层次,也就是说如何正确、有效地用目地语再现原语的主要信息。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学生们必须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能够自如地在两种语言之间游弋。例如:
  离上海仅有几小时路程的苏州和杭州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被人称之为天堂。
  误译:Neighboring Suzhou and Hangzhou, only a couple of hours away from Shanghai by train, are two garden cities, each considered by the Chinese to be "paradise on earth"
  正译:Two neighboring cities, Suzhou and Hangzhou, only a few hours' ride from Shanghai by train, represent the supreme art of Chinese gardening architecture, and are described as "paradises on earth".
  对比这两种译文不难发现:第二种译文不仅准确,而且更加通顺、自然,语言组织很符合英语的习惯。
  (二)英汉语差异及对应的翻译技巧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差异比较大的语言,有人把汉语句子比喻为"枝干分明的竹林",脉络清晰,主次易辨。而把英语句子比喻为"树木丛生、干枝纠缠的树林",脉络难析,主次难辨。连淑能从十个方面分析了英汉语的差异,这儿就不一一赘述,只强调两种主要的差别,借以抛砖引玉。
  1、综合语与分析语
  "综合语的特征是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分析语的特征是不用形态变化而用词序和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英语属综合-分析语而汉语是典型的分析语"(连淑能,2006:1)。也就是说英语有形态变化,再加上虚词的辅助,词序比汉语灵活。在汉语中,"词没有形态标志,位置不能随便移动,词语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安排词序及使用虚词来表达。"(连淑能,2006:5)
  因此,在翻译中改变语序、重组结构变成了一种常用手段和技巧,长句翻译尤其如此。如
  Floods occur when soil and vegetation cannot absorb all the water, water
   1 2
  then runs off the land in quantities that cannot be carried in stream
  3 4
  channels or retained in natural ponds and constructed reservoirs.
   5
  这是一个并列复合句,包含多个修饰语和从句,表达五层的意思。翻译成汉语时,绝对不能按照原语的顺序从左向右死译,必须按照逻辑顺序调整语序重新安排,顺序是2-1-4-5-3:
  当土壤与植被不能吸纳所有水分时,洪水便会发生;此时,水流无法导入水道,也不能纳入天然水塘或人造的水库,而是在田地上肆虐横流。
  2、繁复与简短
 "从属结构是现代英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从句和短语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要成分和从属成分。从句可以层层环扣,短语往往不短,书面语句子常常显得又繁又长,有的句子可长至整个大段。"(连淑能,2006:64)英语各种各样的长短成分通过语序、各种表示关系和连接的手段,如介词(词组)、连词、代词、连接副词,词的形态变化,等"接成枝叶横生的'参天大树'。"( 连淑能,2006:65)
  "相比之下,汉语没有形态变化,少用甚至不用关联词,词语之间的语法关系主要是通过安排词序和使用助词来表达的,词的先后次序一般是按照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来安排的。这些特点,大大限制了汉语单句的长度。此外,汉语还常用松散句,多用省略句、无主句,句子松散、舒缓、轻松、活波,显得简短,无冗长之感。"(连淑能,2006:67)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