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业改革的成就\问题与未来指向(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赵晖云 发表于:2012-06-15 14:09  点击:
【关健词】房地产业改革问题未来指向
三、中国房地产业改革的未来指向 当前,中国人均GDP跨上5000美元台阶,正在迈向全面小康社会,全社会住房需求呈现旺盛态势,同时,伴随城市化的深度推进,中国住房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房地产业处在向新的

  三、中国房地产业改革的未来指向
  当前,中国人均GDP跨上5000美元台阶,正在迈向全面小康社会,全社会住房需求呈现旺盛态势,同时,伴随城市化的深度推进,中国住房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房地产业处在向新的阶段发展的转折点上,应该在进一步坚持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同时,基于全面系统的反思和规划,明确中国房地产制度改革的未来走向。
首先,确立正确的改革方向。30年多年来中国房地产制度改革的成功归结为市场化,而问题则出在过度市场化。具体来说,在房地产市场化方面出现了几个偏差:一是过度强调住房的投资品性质,相对弱化了住房的消费品属性;二是过度强调了住房的私人品性质,相对忽视了住房的准公共产品属性;三是过度强调了住房分配的市场化特性,相对忽视了住房分配的保障性特性;四是过度强调了房地产业的经济功能,相对弱化了房地产业的社会保障与社会公平职能。
  在未来的改革中,要在继续推进房地产改革的同时,纠正房地产市场化的上述偏差。一是要确立住房的消费品主体属性。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住房是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消费资料,其基本功能是为劳动者提供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场所,住房作为投资品的功能是派生的。二是要强调住房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居住权是社会成员的基本人权,是社会成员全面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国家和社会有保障每一个社会成员和家庭享有基本居住权的义务。因此,住房既是私人品,又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不能完全市场化。三是要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体系的建设。从国外经验来看,保障性住房是确保社会成员享有基本居住权的重要途径,是遏制住房过度投机的基本手段。四是不仅要将房地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更要将房地产业作为民生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当前阶段,要更多地强调房地产业作为民生发展支柱产业的属性,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财政、金融和税收支持力度。
  其次,完善房地产制度与体制。一是加快构建保障性住房综合体系。加快推进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形成与中下等收入群体需求与支付能力相适应的保障房供应体系、分配体系、融资体系、资助体系和调控体系。二是加快构建住房综合配套体系,包括建立“产权多元、自有为主”的产权制度,“基金主导、多元开发”的开发制度,“租售并举、先租后买”的租售制度,“一户一房、抑制投机”的消费制度,“以钱为主、钱物分离”的分配制度等。
  最后,加快推进房地产体制外配套改革,包括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群体收入;加快政府体制改革,加大各级政府事权、财权整合度,逐步削弱土地财政的基础,提高土地收入返回住房开发的比重;建立中央与地方“责权对称、分工负责、科学问责”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住房保障的管理体制,促进各级地方政府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等。
  【参考文献】
  [1] 赵红星:当代中国房地产的发展制度变迁[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1.
  [2] 程红梅:中国当代房地产金融思想发展研究(1978—2005)[D].复旦大学,2007.
  [3] 倪鹏飞:城镇住房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如何深入[N].光明日报,2012-03-30.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