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油田优秀文化的成因探析(2)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袁广延 张旭晨 梁长 发表于:2014-10-09 16:29  点击:
【关健词】吉林油田 文化 成因探析
四、历次石油大会战的洗礼 由于资源品位低,开发难度大,前进路上困难和挑战层出不穷,迫使吉林油田的开发会战一个接着一个。会战最能考验人们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最容易形成优秀文化,

     四、历次石油大会战的洗礼
  由于资源品位低,开发难度大,前进路上困难和挑战层出不穷,迫使吉林油田的开发会战一个接着一个。会战最能考验人们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最容易形成优秀文化,其影响也十分深远。吉林油田“七〇”石油大会战就是大庆石油会战的翻版。1970年5月,千名解放军和万名知识青年会师松花江畔,电视文献片这样描述:“喧天的锣鼓声、冲锋的号角声、近万人的宣誓声直冲云霄,震得大地直颤。‘宁可筋骨断,誓夺一百万’,是新老石油工人向全省人民立下的军令状,冲锋的号角撼人心魄。一时间,浩浩百里油区,到处都是“钻机隆隆震天响,战旗猎猎迎风扬”的繁忙景象”。老同志回忆说:“誓师大会后,也不知道哪儿来的那股劲,一个会战接着一个会战地打,捷报一个接着一个,分配任务时都来不及发文件,都是口头下达,那种精神,是金子也换不来的”。会战仅仅18天,日产就翻了一倍。5000立方米地下储罐坑槽、输油管线沟都是会战队伍挖出来的,800米长、48吨重的穿江管线是4000名会战青年抬过江的,固井水泥供不上人们就用自行车推、用肩扛。由于油田一下新增上万人,原有生活设施严重不足,指挥部领导便组织人员挖地窨子、搭马架子、柳条席棚子解决住宿问题。每人每月只有25元生活费,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甚至“连轴转”,却没人叫苦叫累,在“五上”精神的感召下,夺取了大会战的全面胜利。从此,石油会战形成了一种文化。红岗油田开发会战、新木油田开发会战、大老爷府油田开发会战、乾安油田开发会战、扶余油田三年调改会战等等。每次会战都取得了辉煌战果。在会战逐渐走向科学的同时,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会战精神得以传承和弘扬。
  五、先进模范人物的表率作用
  先进模范人物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模范践行核心理念的典型代表,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化身,对于每个时期优秀文化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吉林油田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是一部铁人精神薪火相传、先进模范不断涌现的历史。油田建矿53年来,命名表彰劳模千余名,其中有60人被评为中石油劳模,5人被评为中央企业劳模,78人被评为省部级劳模,7人被评为全国劳模;有25人获得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21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六、七十年代艰苦创业阶段,以老领导张立业,以及路宝生、赵成蔚、刘万民等为代表的老石油、老会战们,满怀着革命加拼命的豪情壮志,爬冰卧雪,风餐露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奠定了吉林油田坚实基业。八、九十年代发展建设阶段,被誉为“扶贫专业户”、“油田活雷锋”的赵文光,全国先进女职工徐丽艳,吃苦在前的钻井队长刘金广,“水泵王”王才,器材总库“活账本”尹桂荣等一批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先进模范,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思想冲击和物质诱惑,始终保持了劳模本色,主动加压、吃苦耐劳、忘我拼搏,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新世纪以来快速发展阶段,新时期知识型技术型采油工刘成、杜海峰先后当选全国劳模,被称为“时传祥式好工人”、“地下管线活地图”的排污班长王景奎荣获中石油“铁人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们带动各条战线的干部员工爱岗敬业、奋发进取,开创了油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新局面。他们对吉林油田优秀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六、几代石油人的生动实践
  真正的文化,是核心价值观被全体员工认同并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变成一种自觉行为。几代吉林石油人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充分地印证了这一点。史料记载,1961年,刚刚成立的油矿一穷二白,全矿职工信念坚定,“就是天大的困难,也要为国家献出石油”。搬迁钻机没有吊车人们就人拉肩扛撬杠撬,把钻机拖上汽车运到井场。搬迁井架赶上连雨天,道路泥泞不能行车,大家就把井架拆开,一件一件地抬到3公里远的井场,井场没有电,就用柴油机发电,水供应不上,就组织人到附近村屯去挑,当年打井31口,生产原油7425吨。“七〇”会战期间,“宁可筋骨断,誓死夺取一百万”的豪迈誓言影响了参战的每个人。女子钻井队、女子修井队享誉全国,男同志能干的活她们都能干,男队创造的纪录她们都能创造。据老同志回忆,“五上”精神就是参战队伍分别提出来,由会战指挥部归纳总结形成的。英台会战期间,上万名干部群众冒着极寒奋战在一线,不知有多少人冻伤,但没有一个退缩的。三年的调整改造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扶余油田,绝大部分工作量又在城区内,广大干部群众不畏艰辛,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中国石油老油田二次开发的奇迹。2005年后,吉林油田开始进军天然气领域,由于长岭气田高含二氧化碳,给吉林油田出了一道世界级难题。公司上下攻坚克难,从发现到建成10亿方生产能力仅用了5年时间,“采气更要争气”变成了天然气开发干部群众的共同心声。没有广大群众轰轰烈烈的伟大实践,就没有优秀文化的形成。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不管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插柳,优秀文化的形成需要必备的条件,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尊重这些规律,即便是无意插柳,也能换来绿树成荫。违背了规律,即便是有意为之,企业文化建设也会走进误区,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